转基因非法种植入刑势在必行 有专家提设立基因技术罪
2016-09-10 10:12: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转基因非法种植入刑势在必行 有专家提设立基因技术罪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原标题:转基因非法种植入刑势在必行

转基因的非法种植与扩散问题,正在引起有关部门的更多重视。

农业部对于目前主要依靠行政执法来打击这类行为已感力度不够,正在和国务院法制办等相关部门研究,将其作为非法经营罪纳入刑法予以规制。

对此,几位刑法学家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刑法介入转基因的非法种植与扩散势在必行,但是否就按照非法经营罪的罪名处理,则是有争议的。有专家提出,应对此设立一个新的罪名,即基因技术罪。

辽宁新疆相继曝出违规种植

近日曝出的新疆转基因玉米违规种植,让转基因问题重回公众视线。

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一片2000亩的玉米制种田,于今年5月被检测出父本为转基因品种,随后被相关农业部门要求全部铲除并罚款1万元。8月31日,阿勒泰地区种子管理站称,已邀请多名专家前往涉事玉米田地鉴定制种企业的损失。

9月5日,农业部官员对此回应称:“目前,所有的转基因非法扩散事件都和研发单位有关。新疆的这一事件,也是研发单位有意为之,是从国外偷来的东西,是追求个人商业利益的行为。这个季节到美国的农场,伸手掰个棒子,就可以套出来了。”

新疆的事情并非孤例。在此之前,辽宁也曝出未经国家批准的转基因玉米种植,并且已渗透到当地种子销售、种植、粮食收购及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

按照农业部官员的说法,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监管很严格,要对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安全证书5个阶段进行安全监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立即终止,不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而目前允许进行商业化种植的只有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木瓜,除此之外,非试验用途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都是违法行为。

规定位阶较低处罚存在断层

为何在如此严格的监管制度下仍有漏网之鱼?

更大的问题在于底数不清。农业部官员坦言,除掌握国家的项目研发情况,对一些自发开展的转基因研究,有多少家、是谁在做,目前底数还不清楚。

而目前中国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研发单位有几百家,还不包括“地下工作者”,“比如从国外偷运过来进行试验的,可能得有几百家”,这位官员说。

监管的无力,在研究基因犯罪多年的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永明看来,与我国有关基因技术的规定位阶较低有关。“主要限于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层次,大部分为原则性指导文件”。且相关规定粗疏,具体操作依赖行业。

这些文件包括国家科委1993年发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2002年制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2002年制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农业部2002年制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

其中,虽然提及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或者影响公众健康的,严重破坏生态资源、影响生态平衡的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但“遗憾的是,刑法并无相对应的刑事责任条款规定,这不免造成处罚上的‘断层’”,熊永明说。

危害公共安全还是非法经营

刑法以何种罪名来规制,是转基因的非法种植与扩散在入刑时要解决的问题。

转基因食品危害公众健康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为此有观点指出,应当以“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定罪量刑。

熊永明表示,虽然转基因食品的食用会影响不特定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但这只是潜在的或者说是慢慢侵蚀,不会立即危及健康,如何证明这种因果关系并不容易。这与一般意义上所说“危及公共安全”的紧迫性、立即付诸现实性还是有一定差距。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刘长秋也认为,科学上尚无绝对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危害公共安全,但种植扩散确实会对市场秩序形成冲击。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明儒认为,目前并没有办法证实转基因食品不安全。“我们现在只是强调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管,而不是一味否定转基因食品。现有私下交易或者流出转基因食品因为违反的是安全与程序监管,要证明其危及公共安全很难。”

多数学者更赞成以非法经营罪入罪。“非法经营罪保护的法益是市场秩序,按相关文件理解,转基因食品是可以生产的,但必须合法有序,如果未许可便经营,按非法经营罪处理可能更稳妥性。”熊永明说。

刘长秋提出,更好的办法是以基因技术罪来规制。转基因食品的种植主要危害生产环境,导致土壤单一化,其他作物再难种植。目前,芬兰等欧洲国家已在刑法中采用了此罪名。

黄明儒则不赞成设立新罪。“如果每一个新问题都用设立新罪来处理,刑法会应接不暇。我们要学会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针对转基因食品违法行为,不是没有相应的条款来解决处理。当然我也不完全反对设立新罪名,但需要理论论证。”

本报北京9月8日讯

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委会成立

本报北京9月8日讯记者王开广记者今天从农业部获悉,经农业部、卫计委、质检总局、食药总局等单位推荐,并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确认同意,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近日正式成立。

据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是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权威的评价机构,是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重要的技术支撑。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委会共75名委员,其中院士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委员组成来源广泛,涉及农业、医学、卫生、食品、环境、检测检验等领域。目前,我国依据安委会评价结论批准转基因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批准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等作物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证书,确保了经安全评价批准上市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

相关阅读

新疆种植转基因玉米 农业部:种子从国外偷带的

就近期新疆一研发单位非法种植转基因玉米一事,农业部科教司相关负责人昨日在转基因媒体研修班上回应称,这是研发单位为追求个人商业利益有意而为之,种子是从国外偷带来的。同时,在试验性种植中,转基因作物偷偷流入市场进行违规种植的行为也完全有可能。

不排除流入市场违规种植的可能

新疆阿勒泰地区种子管理站2016年5月查出该地区福海县2000亩玉米制种田非法种植转基因玉米。目前,2000亩转基因作物已被铲除,但转基因种子从何而来,双方各执一词。

转基因作物在进行试验性种植过程中是否会偷偷流入市场,进行所谓的违规操作?对此,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知识产权处处长林祥明回答京华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试验性种植中,转基因作物偷偷流入市场进行违规种植完全有可能,新疆违规种植一事也是研发单位有意而为之,为追求个人商业利益,种子是从国外偷来的。

“正常来讲,海关上是不允许通关的,但搜查难度较大。有人本身就是在美国转基因有关的公司上班,更有条件直接把亲本直接偷带回来。”林祥明表示。

目前有没有民间的通道或者是入口,去举报可能违法的作物?林祥明表示,目前通道是有的,农业部开设了转基因的专用邮箱,另外,还可以拨打农业部监管电话。

正研究将转基因违法经营纳入《刑法》

至于普通老百姓如何识别转基因作物?林祥明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和非转基因油菜为例子,转基因油菜地里一定是没有什么草,只有油菜。非转基因油菜地里一定是油菜和草一样多,如果农户勤劳,一定是草铲在旁边放的。

对于有些人私下进行转基因研究如何调查解决?林祥明表示,国内种子公司目前的研发实力,除了几个大公司,其他都是很有差距,他们主要依靠从相关研发单位偷取转基因种子。目前农业部正在盯几家企业,但农业行政执法的力度还是不够,只能对产品采取措施,因此处理起来很困难。

在转基因方面,目前还没有《刑法》可以支持农业部的监管,下一步农业部正在和相关部门研究,将转基因违法经营行为列入《刑法》里的非法经营罪,争取用《刑法》打击扩散转基因违规操作。

小麦玉米等均未放开转基因审定

转基因重大专项“总工程师”、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也表示,国内到目前为止转基因审定的新品种是124个,都是以棉花为主。农业部还没有放开别的作物的转基因审定,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均未放开,此外,农业部对外已发放了6个安全证书。

昨日,记者从农业部有关部门获悉,为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监管,强化种子市场源头治理,农业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农业管理部门积极开展2016年种子生产基地检查,同时做好小麦供种保障工作。

通知要求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5省(区)对辖区内玉米制种基地,吉林、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6省(区、市)对辖区内水稻制(繁)种基地,进行一次大检查。

农业部表示,将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地区进行督导抽查。对抽取的玉米、水稻种子样品均进行真实性和转基因检测。各地有检测能力的自行检测,无检测能力的可从农业部考核合格种子检验机构中,选取合适单位开展检测。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8076,"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law/info_1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