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水库:历史上关于环保的那些事儿
2016-07-06 09:39: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官厅水库:历史上关于环保的那些事儿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官厅水库资料图片

始建于1951年,竣工于1954年的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盘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和北京市延庆县境内的官厅水库曾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在其作为供水水源地的数十年中,官厅水系水源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了保护纯净水源,与污染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并积累了一系列经验,有一些在现在看来甚至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有幸从曾经的官厅水系水源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水环境学者王建口中听到这段历史,并从中挖掘出这些宝贵的环保经验。

官厅水库的环保经验之一:预防比治理更重要

1971年,竣工近20年的官厅水库遭遇了一次环境危机。这一年春天,有消息说官厅水库死了很多鱼。当时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派人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与张家口宣化上游的工厂排污有关。第二年春天,进一步的调查确认了这一事实。于是,国务院连发3份文件,并成立了官厅水系水源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官办”),专门治理此项目。

若干年后,王建回忆,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督促企业上环境治理设施,是一项新课题。“上治理设施,企业过去没搞过,遇到问题用什么方法处理?是化学的、物理的还是生化的方法?哪种方法经济上最合适、最便宜,‘官办’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研究透彻,才能把一个一个的治理项目安排下去。”

这场“从无到有”的治理战打得还算漂亮。在边做边探索的情况下,官厅水库53%的污染物被处理掉了。这场战役的副成果是诞生了一项中国独创的环境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

1972年6月,在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要求。

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提出:“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防治污染项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正在建设的企业没有采取防治措施的,必须补上。各级主管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和卫生等部门,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从此,“三同时”成为中国最早的环境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已经体现出了“预防”理念。王建透露,当时在“官办”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污染会治一个少一个,另一种认为预防比治理重要。“因为治理是同结果作斗争,预防是同原因作斗争,同原因作斗争是治本。”王建说。

两种观念的争锋结果已经由历史证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后来成为了我国环保三大政策之一。

官厅水库的环保经验之二:环评的开始

官厅水库竣工之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流域的产业、企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电力行业大发展,很多高耗能的企业项目也随之上马。

上世纪70年代,在新上项目中,距离官厅水库上游12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磷矿。磷矿对于当时仍属农业国的中国来说,意味着丰沃的肥料。如果项目得以建设,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张家口当地甚至周边的落后面貌,带来GDP和税收。然而,磷矿开发对官厅水库会产生什么影响?谁也说不清楚。

因此,1978年,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会上,王建所在的“官办”建议,先开展环境可行性研究,并预测磷矿项目建成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那么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把影响降到最小;如果不能接受,那么就对项目不予批准。

这就是发达国家通常说的环境影响评价。“这个磷矿项目的开发可以说是咱们国家第一个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王建表示。

后来,该项目的环评交由北京大学来开展。评价结果发现,尾矿库排放的尾矿水对官厅水库是不可以接受的,必须对其进行封闭循环。

王建认为,虽然严格意义上而言,这个项目并不是现在常说的由企业委托第三方来做的环评,但是“探索了环评到底该怎么做,做什么内容,相当于对之后环评的真正开展做了一个研究”。这是官厅水库磷矿项目对国内环保工作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

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施行。

官厅水库的环保经验之三:流域环评要抓增长核项目

单个建设项目的环评,可以要求项目所涉企业强制执行,且环评对该项目的取舍、选址等具有重要作用。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流域,产业政策怎么制定?区域发展怎么发展?环评就显得有点无能为力了。

王建坦言,从流域的角度,一方面当把所有开发对象都作为评价对象的时候,让哪一个企业花钱做环评,都不是特别合适;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规划还没到某个企业论证项目该不该上的时候,环评的投入应该由国家或是流域管理机构承担评估的费用。

这就涉及到流域环评的问题。王建特别指出,流域环评要抓增长核项目。

历史上,官厅水库流域有很多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就是一个增长核的项目,在上世纪70年代带动了电力、交通、煤化工等多个项目的发展,也造成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环境之殇。回顾这段历史,王建说,“如果增长核项目控制不住,这个流域的环评可能就会有问题;如果增长核项目控制住了,就可以预测今后该地区的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展出什么行业,由此制定不同阶段的环境管理对策。”

发现这个问题后,上世纪80年代初,“官办”开始做流域环评,并为此开展了一些大规模的环境调查。据王建介绍,当时官办首先做了一个官厅流域的环境本体值研究,即对一个流域内的土壤、河流、作物、水生生物等一系列要素进行了大量调查,并积累了10万个数据。在王建看来,这些数据为之后开展流域环评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此外,王建还强调,流域环评需要和当地的区域规划放在一起综合考虑,才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只有各个区域自身的蓝图,那么尽管每一个蓝图都很宏伟,但放在一起常常互相矛盾。因此,开展流域环评需要首先掌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记者后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官厅水库受到严重污染,90年代水质继续恶化,1997年水库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直到2007年8月,官厅水库才被重新启用作为北京饮用水水源地。但因水库的水质长期保持在四类,只能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官厅水库的衰落史,也许与“官办”的撤销有些许联系,但更多的仍关乎一个老问题——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官厅水库的遭遇,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就是那段“吃饭比治污重要”的历史。

如今,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官员考核机制更加多元,不再“GDP至上”,而是包括了资源环境保护目标;区域战略正在打破各省市“一亩三分地”的治理鸿沟,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官厅水库的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据了解,官厅水库周边湿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减少永定河入库污染物总量。水库上游位置还将增加湿地,形成延怀盆地官厅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治理,未来官厅水库水质将再提升一个等级,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同时,北京将联合河北当地,控制水库周边开发建设,防止水源污染,并向上游延伸,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期待“首都第二条生命水线”官厅水库重回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行列!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919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history/info_1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