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故事山高水长
2016-06-16 10:48: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一把把亮丽耀眼的火炬,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共产党人。面黄肌瘦的他们对吃人的旧社会充满仇恨,眼神里射出对新世界、新生活的渴望之光。虽是星星之火,却最终燎原。国画《星火》 冯 远作

1921-2016。从开天辟地的伟大诞生,到迈向复兴的伟大征程,在中国大地上,那始终挺立的是谁的身影?

中国共产党!

尽管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看上去是那样的势单力孤,但它拥有着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在95年间,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带领人民走出战乱与苦难,肩承起中国的新生,开创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的奇迹,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特质紧密相连。“军史发现”自今日起开辟专题策划,与您一起一一解读。

坚守信仰的高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砥砺前行,创造举世震惊的人间奇迹的最大法宝。未来,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亦需如此。

信仰的故事永远讲不完,永远有生命。

——编者

■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对最终的胜利者来说,在最危险的情形下,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是最虔诚的信仰在支撑,在助胜——

衣衫褴褛难掩信仰光芒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

当年,黄埔师生高唱着这首《黄埔校歌》,一起平息商团叛乱,一同挥师东征。但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曾并肩浴血奋战的黄埔师生也分化为国共两个阵营,为不同的信仰在战场上厮杀。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蒋介石集中正规部队和各省保安团20多万人,从四面八方“围剿”红10军团。

巧合的是,被誉为“独臂将军”的红10军团军团长刘畴西和担任围剿指挥官的俞济时都是黄埔一期生,而俞济时手下的大将——补充第1旅旅长王耀武则是黄埔三期生。

12月14日晨,王耀武率部出动。虽然红10军团发起了猛烈进攻,但王耀武很快发现,红军的火力远没有往常那样猛烈,冲锋的速度也大不如以前迅猛。原来,他眼前的这支红军因为物资极度匮乏,已近乎一无所有,战士们穿着破旧单衣和草鞋,举着弹仓空空的步枪和大刀,在漫天飞舞的大雪里冲锋。

血战一天,红10军团因众寡悬殊、弹药告罄,无力再战,于当夜主动撤退。有人向王耀武报告:战斗中,红军有十几个人冒着枪林弹雨去抢救一个人,那人正是红19师师长寻淮洲,已因伤重而亡,就地掩埋了。

邀功心切的王耀武立即派人找到了寻淮洲的尸首。尸尚未烂,上身无衣。王耀武知道,这是因为红10军团被服奇缺,所穿衣服破烂不堪,难以护体,故而在掩埋阵亡官兵时,顺手将死者的衣服脱下,以供活人穿用。

谭家桥战斗后,红10军团只剩不足3000人,无法在皖南立足,决定南下赣东北苏区。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和军团参谋长粟裕率领先头部队800多人走在前面,主力部队则由刘畴西率领随后跟进。

1935年1月12日,当红10军团抵达浙江省开化县杨林地区时,国民党军第49师、补充第1旅、第21旅等部迅速围拢上来,形成包围之势。最终,军团主力没能冲出封锁线,分散潜伏在德兴怀玉山的丛林深草中坚持战斗数日,除少数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红21师师长胡天桃被俘后,先由补充第1旅参谋吴鸢审问,结果一无所获。吴参谋向王耀武报告:这个师长很倔强,问不出什么,请您亲自审问。

胡天桃被押到旅部,身着笔挺将军服的王耀武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位师长的上身穿着3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别无他物,与战士没有什么区别。

在王耀武撰写的《阻截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战役的经过》一文中,详细记述了当年与胡天桃那场令他几十年后仍历历在目的谈话。

王:蒋委员长对你们实行宽大及感化教育,只要你们觉悟,一样得到重用。

胡:我认为只有革命,坚决地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军阀,中国才有办法。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王:共产主义不适合国情,你们硬要在中国实行,这样必然会失败的。

胡:我认为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我愿为共产主义而牺牲!

王: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保护你的眷属。

胡:我没有家,没有人,不要保护。

继胡天桃后,方志敏、刘畴西也相继被俘。当衣衫褴褛、冻得发抖的老同学刘畴西被带到身穿将军制服、烤着炭火的俞济时面前时,这位胜利者骄傲得连句寒暄客套话都没有,就挥挥手令卫兵押走了刘畴西。

蒋介石自然没有忘记刘畴西,特别嘱咐曾任黄埔教官的北路“剿匪”总司令顾祝同,一定要将其争取过来。于是,顾祝同亲自来了3次。

面对死亡和友情、爵禄,刘畴西不为之所动,坚贞不屈,并鼓励狱中难友:“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

就这样,刘畴西、胡天桃等人,先后被敌人杀害于南昌。他们笃信共产主义,至死不渝。

有道是:世事无常。历史给王耀武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1948年,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的王耀武成了共产党的俘虏。据说,他带副官乔装逃出济南城后,在寿光县境内上厕所时,因用高级卫生纸而被当地警惕性颇高的民兵发现并抓获。1959年12月4日,王耀武作为首批被特赦的国民党战犯走出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开始了新的生活。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谁是真正的失败者。

■出于对解放全人类、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仰,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浇灌理想信念之花。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

一死以赴为信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任泰兴县教育局长的巫恒通为民众的抗日热情所感染,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8年,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抗日,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巫恒通得知同学管文蔚已加入新四军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立即前去投奔。在管文蔚处,他与陈毅相会,畅谈抗战大计,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追随共产党抗日救国的道路。

巫恒通重回家乡后,与胞兄巫全仁联络亲友,筹集20余人枪,锄奸匪,保家乡,深受百姓欢迎。在新四军的帮助下,队伍很快扩编为“句容县东北区民众抗敌自卫团”,巫恒通任团长。

1939年夏,巫恒通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胜感慨地说:“书生从军,要努力学会带兵打仗。我早年梦想教育救国,逐步改良,但国民党腐败无能,倒行逆施,使我完全失望。我混了半辈子,一事无成。如今我找到了共产党,要重新开始生活,弥补过去虚度之年华。”

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自卫团编入新四军序列,改编为新3团,巫恒通任团长,转战于茅山一带,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逐步成长为新四军的一支劲旅。

1940年夏,新四军主力北渡长江,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新3团留在茅山地区坚持斗争。皖南事变后,日伪军反复“扫荡”茅山抗日根据地,新3团与敌重兵苦苦周旋,减员严重。在这段艰苦斗争的岁月里,巫恒通出生入死,身先士卒,顽强奋战。他的兄长、嫂子、弟弟相继壮烈牺牲。

巫恒通万分悲痛,慷慨陈词:“坚持抗敌,有敌无我,有我无敌!有敌人在,房屋被毁,人被杀,这是必然遭遇。只有把敌人驱逐出国境,才能保全生命财产。现在什么是我所有的呢?我只有抗战到底的决心。这是我应有的,而且是我应尽的天职。”

1941年春,巫恒通调任苏南第5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句容县长,边恢复抗日根据地边开展民主政权建设。敌人将巫恒通年仅11岁的幼子巫健柏作为人质捕至句容城内,妄图以此要挟。但巫恒通不为所动,誓死抗战到底,斗志愈坚。

9月6日,巫恒通与县机关少数随行人员驻句容二区中心乡大坝上。因通信员陶发根被捕叛变,驻地遭到日伪军袭击。巫恒通率众突围,不幸受伤被捕,被关押在句容宪兵队。

敌人欣喜若狂,先是盛餐款待,诱其背叛共产党,充当“清乡”专员,遭到巫恒通厉声痛斥:“你们这些无人性的野兽,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今天到此只有一死以赴之,我生得光荣,死得光荣,想让我卖国求荣那是妄想!”

一计不成,敌人又生一计,授意伪句容县长陈希周出面劝降。巫恒通卧于囚室,以面向墙,不屑顾之。

陈希周只得自报家门:“我是陈希周呀!”

巫恒通骤然转身,怒目逼视道:“不,你不是陈希周!陈希周是中国人,你是汉奸走狗卖国贼,我不认得你这个民族败类,你赶快滚开!”

陈希周无地自容,扫兴而去。

汪伪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大汉奸周佛海曾任江苏省教育厅长,妄想以旧日上下级关系拉拢巫恒通就范,写信并派专员劝降,但同样遭到严词斥责。此后,巫恒通拒医绝食,决意以身殉国,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

黔驴技穷的敌人又逼巫恒通幼子劝父进食。巫健柏见父亲伤重体弱,不禁失声泪下。巫恒通在生命最后时刻嘱咐幼子:“你要记住伯父、伯母和叔父是怎样死的,记住你爸爸是怎样宁死不屈的。如今你哥哥在苏北抗日,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你要继承遗志,长大后献身革命,做有志气又有骨气的中国人。”

14日凌晨,巫恒通在绝食8天后,壮烈殉国,年仅38岁。

噩耗传来,苏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无不肃然起敬,沉痛致哀。陈毅高度评价巫恒通:“被俘之日起,即义不食敌寇水米,敌寇利用其旧友亲朋来劝降,均遭严拒……死节之惨烈,抗战以来所仅见。”

■选择信仰道路艰难,坚守信仰高地更难。入党誓词中的“永不叛党”4个字,是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用生命换来的。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信仰的火种永远生生不息——

“不是为做官,而是要革命”

生于黄安(今红安)七里坪柳林村的方和明,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信员、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等职,参加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曾三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连长、旅后勤科科长、营长等职。身经大小战斗200余次,7次负伤,15次立功受奖。

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准备安排体弱多病的方和明在延安休养。但他谢绝了,表示要解甲归田,回乡务农。他说:“革命需要打仗,我扛起枪是战士;革命需要建设,我拿起锄头当农民!”1949年底,方和明怀揣党员介绍信,背着行李卷、炒面袋,满怀豪情离开延安,回到了刚刚解放的家乡。

冬夜,小油灯在寒风中跳动,简陋的草屋里聚满了欢迎他的乡亲。大伙向他倾诉着解放前遭受的苦难,他向乡亲们畅谈着革命的伟大胜利。朴实、热情的乡亲对他的举动很不理解。有位老大爷说:“革命成功了不去享福,回来种田值得吗?”

方和明想起同他一起参加红军为革命壮烈牺牲的71个同乡,拉着大爷的手说:“我们去参加红军的72人中只活了我一个,我不回来把家乡建设好对得起烈士们吗?”

乡亲们这才悟出了方和明解甲归田的原因: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革命先烈,没有忘记继续革命。

柳林大队有很多小山岗,都像“骨头架”,有水存不住,无水裂大口。方和明提出“利用地形,逐步兴修小型水利”的方案,带领十几个党员和200多个民兵大干起来,要修一座蓄水30多万立方的水库,解决用水问题。没有资金自己筹,不懂技术学着做,口粮少瓜菜代,日夜奋战在工地上,百把斤重的担子不离肩,粗大的扁担压断了数根。苦战一冬,柳林第一座水库胜利竣工了。

随后,方和明又带着大伙开山拦水。冬天风霜不歇脚,夏日酷暑不下阵,与“骨头架”整整斗了十个冬春,终于造起了19座小水库,修成了9条水渠、3道拦河坝,完成80多万土石方,使大队80%的农田实现了自流灌溉。大家提起方和明大战“骨头架”的事,无不伸出大拇指:“老方真是块过硬的不锈钢!”

有年夏天,连降暴雨,方和明巡田护坝,几天都没有合眼。一天晚上,他和两个队长冒着倾盆大雨,再次来到羊角塘水库。眼看洪水就要漫过坝面,水库面临着被冲垮的危险。方和明把绳子往腰间一拴,准备下水开漏。队长一把抱住他,说:“你不能下。我们年青,能顶住!”

漏口小,山洪大,库水继续上涨。方和明跳进水里,锄头挖,双手掏,加深加宽溢洪道。手指甲扒脱了,脚被石头砸破了,仍然坚持战斗。

这一夜,方和明七进七出,从田畈摸到坝上,从坝上摸到田畈。帮他烤衣服的老伴,见他一身水,一脚血,心疼地说:“是纯钢,也只有百把斤,你把老命拼上了!”

原来穷困的柳林大队在方和明的带领下变了样:梯田平展,稻谷堆仓;茶树遍山岗,果园绕村庄;公路通南北,渠道盘山梁。

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上将偶然从《湖北日报》劳模光荣榜上看到方和明的名字。出于对战友的思念和关怀,陈再道派人去打听。很快就查实,方和明正是当年和自己一起爬雪山过草地的战友。

陈再道立即请来方和明。20多年前的老战友见面,格外高兴。陈再道亲切地拍着方和明的肩膀说:“你过去当团长,在战场上是英雄;现在回乡当农民,是劳动模范,保持了红军的光荣传统,还是好样的!”

方和明回乡8年,当地群众只知道他是红军,不晓得他当过团长。会见的通讯登了报,群众争相传颂:“老方,有官不当官,有功不摆功,有福不享福,有难不怕难,真是个模范共产党员。”

方和明笑着说:“我这个穷孩子,能够参加革命,全靠党和毛主席引路。作共产党人不是为做官,而是要革命。”

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5年历程,曾数度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却每每总能神奇般地峰回路转,转危为安。

追根溯源,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忠于信仰,善于反思,敢于担当,勇于改正。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一路艰辛,栉风沐雨,百转千回,终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时代已经翻开了新的篇章,但信仰的长歌永远不落!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9593,"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history/info_1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