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理由恢复繁体字
2016-10-27 12:36: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近年来,有关繁体字和简化字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不断有人提出要恢复繁体字,主要理由都是简化字隔断了中华文化传承。其实这是对简化汉字的误解。简化是汉字千百年来自然发展演变的结果,不但一样能传承中华文化,而且符合最广大人民的现实需求。

  汉字简化的根本驱动力

  文字具有两种最重要的属性——工具性和文化性。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第一属性,是文字产生的原初驱动力和其存活下去的根本保障。文化性则是第二属性,文字在创造之时往往能体现出特定民族的思维方式,某种文字如果长期被某个民族所使用就会融入其文化和情感。不同民族的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有差别,文字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承载的文化内容也不一样。汉字的形音义从古至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形体,但其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从来没有改变。汉字发展变化的根本驱动力就是方便交际,用最经济的手段收到最高效的表达效果。汉字在三四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形体有简化也有繁化,但主导趋势是简化,尤其常用字的简化趋势最为明显。著名文字学家傅永和先生指出,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交际工具的方向,人们的期望是趋简,越简便越好;二是书法艺术的方向,要求汉字保留传统的结构、笔势、黑白度等,这体现着汉民族的审美观。书法艺术和交际工具不可混为一谈,汉字越来越符号化是其作为交际工具的必然要求。

  汉字历史上的简化更多是一种自觉的、民间的行为,简化的步伐比较缓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辉煌和自信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击溃,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洞悉,汉字的繁难严重影响了文化的普及,必须改革繁体汉字,促进国民教育,最终使国家强大起来,于是轰轰烈烈的汉字简化运动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在中华大地全面展开。近代的这场汉字简化运动历时50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支持之下获得很大成功。

  汉字简化不等于丢弃传统文化

  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系统,其造字理据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字形越复杂对造字理据的反映就越清楚,所以有人说恢复繁体字更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但这其实是对汉字文化特征的误读。汉字的文化特征是就整个文字体系来说的,是相对于表音文字体系而言,并不由字形的繁简决定,只要表意文字的本质属性没有变化,汉字的基本文化属性就不会变化。在造字之初,汉字的图画性和表意性非常强,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图绘逐渐变为线条,象形性逐步减弱以致消失,笔画越来越少越来越便于书写,但这种形体的简化不会影响其反映汉民族重视形象思维的基本文化特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举例说:“一个是人,两个是从,三个是众,这很形象。”这充分说明简化字一样能体现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

  现在通行的简化字绝大多数都是历代积淀下来的。语言学家江蓝生指出,现行简化字绝大多数来源于古代的简体字,有一些来自草书和行书,还有一些是“古本字”,如“虫、从、云、气、众、丰”等,新中国吸收群众意见创制的字仅占少数。有专家统计在400多个独体简化字当中源自先秦两汉的有159个,源自魏晋南北朝的有32个,源自隋唐的有29个,源自明清太平天国的有53个,源自民国的有61个,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造的有104个。可见,说简化字中断了中华传统文化不符合事实。

  说简化汉字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既是对汉字性质的不了解,也是对文化的偏解。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构造理据所反映出来的仅仅是沧海一粟。比如“仁”、“义”二字,《说文解字》注解的构造理据分别是“对人亲善”和“自身的威仪和气度”,这种字形所概括的意义与中国传统中“仁”、“义”的文化内涵差距甚远。文化的传承与汉字的繁简无关,简化字的使用不但没有隔断中华文化,反而大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大加速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

  恢复繁体字主张的深层动因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已经进入现代,而精神状态和文化心理却还没有完全进入现代。在这个文化转型时期,厚古薄今者依然存在。他们一面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便捷舒适,另一面难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汉字繁简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与其缺乏文化自信有关。

  也有人因为个人偏好而主张恢复繁体字。这种个人审美需求无需否定,但个人偏好不能干预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公共政策,后者是服务于全社会所有人的。我国选择简化汉字作为通用规范文字充分考虑了历史传统和现实需求。我国幅员广阔,人员构成复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人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选择简化汉字作为通用规范汉字能更有效地为全国各族人民服务,符合国家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简化汉字是国家通用的文字。对繁体字的个人兴趣不应凌驾于公共政策之上,不能因为少数人喜欢就要求全社会都来学习使用繁体字,这在学理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汉字简化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符合广大民众的现实需求,使用简化汉字既是我国的一项公共语言文字政策,也并没有影响文化的传承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724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culture/info_1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