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是怎样成为和平使者的
2016-10-24 08:54: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鸽子是怎样成为和平使者的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鸽子是怎样成为和平使者的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战壕里的士兵和鸽子。

鸽子是怎样成为和平使者的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

秋高气爽正是北京最美的时节。蓝天白云为伴,这个时候也是放飞鸽子的最好时间,对于老北京来说,胡同的鸽子哨是最亲切的乡音。

“飞奴”传书数千年

早在5000年以前,埃及人和希腊人已经成功把野生鸽驯养成为家鸽,并让鸽子的养殖遍及世界各地。据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介绍,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五王朝就已会驯养鸽子;公元前1600多年,印度可汗阿克巴极爱养鸽,他宫廷内养着各种各样的鸽子有两万只以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养鸽子是英国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喜爱的活动,甚至竞相攀比培育品种奇特的鸽子。

据科学家推断,信鸽的远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波斯、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地,是生活在岩壁上的瓦灰系或胡麻系野生鸽种“韦伯特”的混血后代。人类饲养鸽子最初是为了传信、祭祀或赏玩,后来从东亚开始向各地扩散分布。

《鸽经》是我国目前为止已知最早的一部记载鸽子的专著,作者是清朝的张万钟。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在鸽子育种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发现可以通过鸽子的眼睛区分鸽子。以《鸽经》记载的实例计算,500多年前我国信鸽的飞翔速度和今天的冠军鸽已相差无几,这也是我国传统信鸽具有良好竞翔素质的明证。

不过,我国记载鸽子故事的古籍远远早于《鸽经》,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喂养鸽子用于食肉与观赏的记述。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五代后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传书鸽”一节写道:“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可见我国唐代已利用鸽子传递书信。据传,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是用信鸽来与皇家递送信息,但迄今没有历史文献佐证这一传说。

奥运会始飞鸽报信

古罗马人很早就知道鸽子具有归巢的本能,在体育竞赛过程中或结束时,通常放飞鸽子以示庆祝和宣布胜利。世界上最早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运动会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信鸽把优胜者的名字传向周围城市和四面八方。奥维德在一本著作中记述了一个叫陶罗斯瑟内斯的人,把一只鸽子染成紫色后放出,让它飞回到琴纳家中,向那里的父亲报信,告知自己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赢得了胜利。

古埃及的渔民,每次出海捕鱼多带有鸽子,以便传递求救信号和渔汛消息。巴格达苏丹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起以通讯鸽为主的邮政系统的国家,国王苏丹·诺雷丁·穆罕默德在巴格达和他的帝国各城之间建立起一个信鸽通讯网,形成一座著名的信鸽邮局。13世纪时的非洲商业船队也将鸽子置放在船上作为海运帮手,不时放出鸽子通知岸上轮船到达消息等等。

世界上信鸽协会会员最多的国家是比利时,全国人口为985万人,会员数达10万人,每10万人中有信鸽协会会员1000多人;拥有信鸽80万只。世界最早的信鸽组织是成立于1948年的国际信鸽协会,成员国(地区)有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等37个,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奥林匹克赛鸽品评大会。

和平天使屡被用于战争

鸽子被誉为“和平使者”,但却经常被用在战争中。河北省石家庄市之南,古代称真定府临城县,境内有一口“鹁鸽井”,《畿辅通志》在追溯这个井名时说,楚汉相争时,项羽追杀汉王刘邦,刘邦藏在这口枯井中,楚军追至,见井上站着两羽鸽子,以为井中不会有人而未加搜查,刘邦因而脱险。

我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好水川之战”,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和宋军交战,在好水川放置了封闭的泥盒子,追击的宋军见状大惑不解,打开泥盒,里面的带哨鸽子一飞冲天。李元昊得到信号后迅速指挥十万伏兵出击,此役宋军全军覆没。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鸽子携带信息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一战期间,一只名叫CherAmi的鸽子携带信息穿过激战的阵地,拯救了许多法国士兵的生命。CherAmi在飞行过程中被击中了胸部和腿部,甚至几乎失掉了带有信息的那条腿,不过它仍然坚持飞行了25分钟把信息带到。后来,这只鸽子被法国政府授予战争十字勋章。另一只英雄鸽子叫G.I.Joe,那是在二战期间,当时一千名英军在意大利的小城集结驻扎,然而德军却计划对这个部队进行轰炸。当时的通讯设备都无法使用,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信鸽身上。G.I.Joe成功地把信息送抵二十英里之外,就在轰炸前5分钟警报得以拉响,G.I.Joe被授予动物界最高军事勋章——迪肯勋章。

毕加索创作“和平鸽”

上古时期,人们把鸽子看成爱情使者,在古巴比伦,鸽子是法力无边的爱与育之女神伊斯塔身边的神鸟,民间甚至把少女称为“爱情之鸽”。《圣经》则把鸽子塑造为信使,诺亚从方舟上放出一只鸽子,让它去探明洪水是否已经退尽,上帝让鸽子衔着一条橄榄枝回来,表示人间尚存希望。

十七世纪时,鸽子成为和平的象征,德意志帝国发行过一套纪念币,图案是一只口衔橄榄枝的鸽子,底下有“圣鸽保佑和平”的铭文。席勒名作《奥西兰的姑娘》的序幕中,鸽子化身斗士,女英雄贞德庄严宣告:“奇迹将会出现——白鸽将要起飞,她将以鹰的勇气,去击败那蹂躏我们祖国的秃鹫!”

著名的“和平鸽”诞生于毕加索笔下。1940年,德国法西斯攻占法国首都巴黎,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燃起了仇恨的怒火。

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军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把他扔到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作“和平鸽”,从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延伸阅读

寻航能力很神奇

鸽子之所以能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得益于其具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和归巢能力,可以从数千里外的地方找到归家的路。对于这种神奇的能力,科学家做了多项实验进行研究。

科学家在鸽子头顶和脖子上绕几匝线圈,以小电池供电,鸽子头部就产生一个均匀的附加磁场。当电流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在阴天放飞的鸽子向四面八方乱飞,这表明:地球磁场是鸽子的导航罗盘,当磁场感应系统受到破坏时,地球磁场的导航定位就失灵了。但有趣的是,当电流逆时针方向流动或是在晴天放飞时,附加磁场对它没有影响,鸽子依然能定向飞行。这一事实说明,地球磁场并不是鸽子唯一的导航罗盘。

关于鸽子超乎寻常的识途能力,还有两种主要的理论。一种是鸽子会利用它们识别方向的天性,根据太阳和星辰的偏振光来辨别方向。在晴天,它能根据太阳的位置选取特定的方向飞行,并由体内生物钟对太阳的移动进行相应的校正。

但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年多的跨国研究,发现鸽子似乎并不依赖与生俱来的辨别方向的本能,而是按照道路系统飞行,如公路、运河和其他人造航运、航空标志等飞行,最终到达目的地。这就是第二种按照道路系统飞行理论。他们研究发现,只要放飞过一次的鸽子,就会按照熟悉的路线往回飞,而不会误入歧途。

大千世界

监测空气质检产品

鸽子“当差”错误率低

战争时鸽子可以不受地面战火的干扰传递军事情报,这启发了现代人类,在英国伦敦上空就出现了一支“鸽子监测队”。每只鸽子都是“高科技战鸽”,是“空气质量检测仪”和“卫星定位装置”。它们从伦敦北部的樱草山出发巡逻,对全城的二氧化氮和臭氧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居民只要关注“鸽子监测队”的社交网站账号,就能知道巡逻区域的空气污染指数。

鉴于鸽子视力比人类敏锐一千倍,人们尝试让鸽子担任产品检测员,工作人员把鸽子安置在流水线旁的笼子里,通过笼子上透明的小窗,鸽子可以看到传送带上的产品。笼子里还有分别控制红绿灯的红键、绿键。当发现次品时,鸽子啄红键,红灯亮,光控自动装置就将次品捡出,笼中的自动装置给几粒玉米作为对鸽子的奖励。

当然,鸽子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担任检测员的,经过几百次的训练之后,鸽子鉴别次品的错误率才能降低到万分之一。令人感兴趣的是,已经学会了辨别次品的鸽子还会把未经训练的鸽子教会,未经训练的鸽子经过许多次的观摩、练习,辨别次品的错误率同样可以降低到万分之一。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7330,"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culture/info_1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