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两弹一星”文化传承永远
2016-06-29 11:15: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将“两弹一星”文化传承永远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回顾“两弹一星”伟大功绩,重温“两弹一星”伟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下半叶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无数人的不懈奋斗,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前身第二炮兵正式成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成功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中国人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勇攀科技高峰、建设强大国防的壮举。

“两弹一星”实践的现实意义

“两弹一星”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全面的封锁和打压,多次对我实施核威胁。“两弹一星”为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装备保障,促进了我国战略威慑体系的形成。我军核反击能力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两弹一星”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战略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国际地位显著改观。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形成、与美国、苏联等大国关系正常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进展得以实现。

“两弹一星”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弹一星”等重大国防工程的实施,使我国建立起现代意义的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工业部门,开辟了相关高新技术产业,使冶金、机械、化工、材料等一批传统工业部门取得较大程度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由农业国向工农业大国的迈进。同时,依靠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两弹一星”事业,也为我国进一步向科技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弹一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越性,也为我们富国强军留下了宝贵经验。“两弹一星”作为新中国最尖端的国防战略工程,所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是依托全党、全国、全军之力取得的。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下,组织国防科技工业和全国有关科研、工业部门的力量,互相协作,联合攻关,凝练出富国强军的宝贵经验,是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新发展

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面貌,也正在深刻改变着军事斗争的面貌,并引发了军事领域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武器装备呈现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各种武器装备联结为一个有机体系,远程攻击能力大大增强,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力成倍增长。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强劲势头,对我军质量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严峻挑战。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坚持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主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战略取向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要求有机融合,才能在未来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5年9月3日,我们记忆犹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盛典上展示的武器装备,是“两弹一星”高新尖端武器的延承和发展。这些按照作战体系模块化编组的受阅装备均由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研制生产,再度彰显涵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的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

这些装备的亮相,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众多机械化信息化的先进武器装备列装部队,满足了体系化作战需求;国防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成果,基础前沿领域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创新平台体系不断优化;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紧紧围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等重点任务,正在努力形成军民深度融合的先进武器装备研发、供给和保障能力。

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研发的层面出发,过去五年间,中国第一艘按信息化标准改装的航母正式服役,舰载机战斗力的形成也进入了最后阶段。以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为基干的护航编队多次驶往亚丁湾执行国际反海盗任务,提升了训练水平和远洋活动能力;新型攻击型潜艇和战略核潜艇进入常年战备巡航。完全自主创新开发的第三代战斗机大批交付部队,以两款型号研发的全新的第四代战斗机也进入了试飞和技术攻关阶段。新型战略导弹和多用途中程导弹在提升防御战略灵活性的同时,和战略核潜艇一起,使中国的二次核打击力量获得了更稳妥的保证。中段反导、反卫星和高超声速动能武器研发进入新阶段。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而言,国家领土主权安全与国家战略利益拓展相互交织,国防安全与国内安全稳定相互交织,传统领域安全与新兴领域安全相互交织,军事安全与其他安全相互交织,现实安全与潜在安全相互交织,包括最新版的国防白皮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的概念。这些都要求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跟踪—追赶—跨越式的大发展,这样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确保维护国家安全。

“两弹一星”的文化传承

“两弹一星”伟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工业的伟大实践,发展和形成为富有特质的“两弹一星”文化事业。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由此而创立的系统工程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至今仍是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的战略指导方针,仍在主导着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每个环节。推动“两弹一星”文化建设,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深刻认识实施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与推进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用科学理论指引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使“两弹一星”文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中最为活跃的元素符号。

现实告诫我们,要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应该有一大批青年才俊来从事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发展研究。人类知识具有不可间断的连贯性,技术研发更有其继承与延续等诸多特性。我们的事业需要更多的青少年怀着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无私情怀,将发展国防科技事业视为祖国的需要和责任的担当,树立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形成强大的文化动力与忧患意识,积极地投身于这个伟大的事业之中。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9410,"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culture/info_1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