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海洋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
2017-06-02 15:58:25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国家海洋局近日印发《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将海洋自然岸线纳入海洋生态红线管控,这对于维护国家海洋生态安全,打造美丽海岸,建设海洋强国,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维护国家海洋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是《办法》的重要内容。在建设海洋强国、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的今天,充分关注沿海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科学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海岸自然岸线保护尤为重要。

海岸线的变迁折射着民族海洋意识的强弱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我国北起辽东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拥有18000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同时,我国还拥有14000多千米的岛屿海岸线,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海岸线是海洋战略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海洋就赋予了人类广阔的进取拓展空间。大海给予了海盗、列强从事征服和掠夺活动的便利,但同时也对鼓励人们追求利润和从事商业贸易活动而打开了大门。

纵观历史,海洋与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发利用海洋的意识和水平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对海洋开发利用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无论是爱琴海文明还是地中海文明,以及后来的欧洲文明,都是随着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

维护国家海洋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地中海文明之所以辉煌,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航海为代表的海洋贸易的发达,使得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能够辐射四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就在于最早认识和利用海洋。

鸦片战争后,受到列强海上侵略的刺激,李鸿章等奋发推动现代化海军建设,但由于统治阶级认识不到海洋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价值,导致海军建设初见成效就发生停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代日本决策层向海意识极为强烈,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定为国策,将海军发展作为日本的迫切之需,掀起了全民支持海军建设的热潮,最终赢得海战,成为海洋强国。

强烈的海洋意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在驱动力。古今中外历史经验说明,凡大力向海洋发展的国家,皆可国势走强;反之,则国运衰败。昔日的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当年的英帝国和现今的美国,无一不是走的海上强国之路。

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问题,强调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海洋,把海上方向作为我国国防的“主要战略方向”;强调要从国家发展的高度认识海洋,把海洋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强调要从国家权益的高度认识海洋,把海洋权益作为国家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这对于唤醒中国海洋战略意识,推进中国和平崛起,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球重大经济体,进口能源和外贸均依赖海洋,海洋让中国走向复兴,经略好海洋必将推动国家快速发展与崛起。

对沿海资源过度开发必然引发生态危机

日益退化的海岸功能与沿海地区人民群众对优美海洋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已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矛盾。海岸线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黄金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海岸带陆地与近海海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赠予,是沿海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

然而,对海洋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对沿海资源长期而巨大的竞争性开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沿海区域的生物与经济资源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多用途、利用开发强度大和竞争性使用的特点。

在海岸带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处理好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应以海岸带经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近些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沿海经济发展压力的增大,我国大陆海岸线人工化趋势过快,自然岸线保有率不足40%,无序、粗放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我国大陆自然岸线比例显著降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海岸线功能损伤严重,重要海岸景观失去原貌。海岸线上的住宅、酒店、港口、工业区等密集耸立,海岸公益空间预留不足,海岸的景观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降低,公众亲海空间十分有限。海岸侵蚀造成沿岸土地流失、海岸工程设施被破坏,有的严重影响海堤沿海公路、港口码头的安全,每年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近百亿。

为了修建道路、堤坝、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及酒店设施,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岸线被截断或改变。1990年,我国大陆人工岸线占比为18.27%,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达55.25%,增速惊人。2009~2011年,我国年均围填海建设占用岸线约400千米,损耗自然岸线120千米。

此外,大量改变海岸线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使海岸的居住、旅游、防灾等功能显著降低,30%原生砂质岸线遭破坏、滩涂湿地岸线受损严重,大量集中在海岸线上的人口和建筑增加了海洋灾害风险。有关资料显示,华北平原2013年发生地面沉降的面积约11.75万平方千米,年沉降速率大于20毫米的面积达4.73万平方千米,年沉降速率大于50毫米的分布面积达1.42万平方千米。长江三角洲2013年年沉降速率大于5毫米的面积为5013平方千米;年沉降速率大于15毫米的面积为1014平方千米;年沉降速率大于30毫米的面积为58平方千米;年沉降速率大于50毫米的地区基本成为湖沼。

现代海洋体制催生陆海统筹的大地缘视野

中国传统的地缘思想是重陆轻海,所谓“拒止于水不如拒止于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海洋战略理念必须跳出传统的陆缘体制束缚,摆脱“黄土心态”,走向深蓝大洋。

培育蓝色领海的思想。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既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又敷设了战争的软轨,从此,争夺和保护海上经济与安全利益,就成了国际斗争的一大焦点。日本为了保存一块仅露出海面几平方米的冲之鸟礁,占有周围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竟不惜耗费上百亿资金填土造岛。

从晚清政府以来,我们已丧失了大片国土,我们的生存空间已受到严重分割,那种拱手相让祖传基业的悲剧不能再发生了。纵观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局部战争,相当大的比重是发生在争夺国际航道上。为了保住出海口及领海权益,打破反华势力包围,海岸安全必须予以确保。

树立濒海治海的思想。中国漫长海岸线的地缘环境决定中国必须树立濒海治海的思想。当今世界仅有30多个国家属内陆国家,其余濒海国家或海岛国家占5/6。纵观海陆两大阵营,内陆国家大多不发达,其重要原因是内陆国家地理条件不利,四面闭塞,难以得到海洋的恩惠。相反,海洋国家则占据海洋地缘优势,外向型明显,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发展由陆向海的思想。传统以陆为主的地缘思想必须改变。麦金德著名的“世界岛”控制论称,谁能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谁能统治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能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这一观念今天受到了极大挑战。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陆地具有重要的反哺作用。相比大陆交通与陆地资源,海洋交通与海洋资源更具有自然优势。海上贸易是财富的主要来源。海洋是国家崛起的重要路径。

确立以海制海的思想。古罗马先哲西塞罗有句名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21世纪是海洋世纪,应建立“陆海兼备”的国防安全体制,确立大海洋战略观。用历史哲学的逻辑,全面审视谋划海洋发展战略。推行“大开发”观念,转变近海近岸开发思想,进军深蓝,开发大洋。树立“大系统”观念,将海洋管理作为系统工程,以系统意识、系统筹划和系统行为治理海洋。实施“大经营”观念,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奋斗目标,全面经营海洋资源,改善海洋经济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比重价值。

筑牢海岸根基亟待提升国家海洋经略能力

海岸线是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兼具海陆生态特征,具有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功能。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是党中央规划指明的未来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路线图”。

当前,我现行沿海区域管理仍是二元管理模式,土地与海洋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中央与地方的海洋管理范围与事权不清,地方海洋管理部门与其他产业管理部门职能相互交叉,地区之间争海域、争资源、争渔场、争滩涂、争海岛的矛盾时有发生,致使在海洋维权斗争中合力不足。

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凸显,海洋纷争日益增多。近年来我周边国家不断加大海上力量建设和军备投入,地区安全形势愈发紧张。美国日益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中国正常的维权和岛礁建设活动被看作是对其亚太影响力的挑战。

为维护其海上霸权,美国由幕后走向前台,极力鼓动日本巡逻南海,以赤裸裸的军事手段,强势进入我西沙南沙岛礁12海里,严重威胁我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从安全威胁看,这些威胁事关海岸经济,威胁海洋安全,一旦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国内外敌对势力,就会利用内忧制造外患,或利用外患引发内忧,以此扰乱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近100多年来,先后有8个帝国主义国家出动1000多艘舰船和数十万兵力,分40多批次从海上发动对中国的入侵。海岸线是关乎国家生存的安全线,更是世界几大“战略圈”形成的辐射线。为提升海洋维护与管理,必须调整海岸管理的二元模式,借助海洋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机制,确保海上安全利益。

为贯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及《办法》,确保海洋生态安全,各级应根据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海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和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制定自然岸线保护与控制的年度计划,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之中。

出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产业使用海岸线准入制度,构筑岸线利用的生态红线,对触及自然岸线保有率指标和海岸线红线的用海活动,实行一票否决权。通过强化制度的硬性约束,推进海岸保护与利用、整治与修复的协调发展。

借助有利契机,加强海岸管理的经常性法制教育,弘扬海岸文化,扩大民权参与。按照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特色、海域维权监管动态、海岸资源分布等实际状况,整合海岸执法力量,建立军警民联合行动机制,统筹海岸布局,形成区域联动合作议案,提升军警民海岸共同维权及维护能力。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8657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2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