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长城”里的荣光
2017-04-15 16:53:43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地下长城”里的荣光——品读火箭军某旅传承弘扬“导弹工程兵精神”的岁月

■胡 良 黄武星

图为该旅旅史馆中的工兵雕塑。 作者提供

关于文化,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你若问,文化是什么?我可能难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但是每当我无意中遇到某种特殊情境、独特景观乃至一种表情、一个眼神等,我都可能告诉你,那里有我理解的文化。文化的独特魅力就是如此,它可能如大海般漫无边际、让人捉摸不透,又可能如沙滩上的珍珠般熠熠生辉、让人触手可及。在我军序列当中,导弹工程部队是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他们长期蛰伏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奋战在地下岩层,在大江南北构筑起一座座安放大国长剑的“地下长城”。触摸那镌刻在“地下长城”里的岁月印痕,回味一代代官兵留下的青春故事,我们知道,这里有我们熟悉的文化脉络和文化精神。“地下长城”深藏地下,“精神长城”在心间延伸。——编 者

一如万里长城以其雄伟壮丽的身姿成为中华民族捍卫家园、抵御侵略的重要文化符号,“地下长城”这四个字,在火箭军某旅官兵心里,也是一个具有特殊意味的称谓。因为这里凝结着岁月荣光,这里汇聚着青春梦想,这里一直在续写着导弹工程部队官兵的精神篇章。

(一)

什么是导弹工程兵精神

世间自有那么一种力量,在快速逝去的时间流沙中被铭刻,又像河流一样永远延续在心间。走进火箭军某旅旅史馆,展厅柔和的灯光下,一幅标有密集点位和路线的地图,勾勒出该旅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

6次变迁驻防,8次变更隶属关系,13次改变番号代号,足迹遍及全国18个省(市)……这支工程劲旅先后汗洒成渝铁路,鏖战在“两弹一星”等重点国防工程建设最前沿,还曾建功汶川抗震、陇南抢险救灾第一线。该旅旅长郭中定介绍,近10年来,该旅累计完成10余项阵地工程建设任务,先后取得近百项科研成果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地下工程建设奇迹……这些都是“导弹工程兵精神”的生动注脚。

多年来,导弹工程部队在保卫“长缨”“长剑”和构筑“地下长城”的艰辛实践中,凝练了如大山般永恒、如岩石般厚重的“南征北战忠诚使命、热血筑巢攻坚克难、蛰伏深山默默奉献、艰苦创业勤俭朴素、科学求实争创一流”导弹工程兵精神。作为导弹工程部队中的一支劲旅,该旅官兵深知,“导弹工程兵精神”是一代代官兵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精神沉淀,是基层营连开展施工会战的雄壮号角,是鼓舞官兵战胜艰难险阻的打赢利器,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底色。在与大山为伍、与岩石做伴的漫漫岁月中,一代代导弹工程部队官兵把生命的犁铧深扎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也让一种精神成为官兵军旅人生中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

(二)

在“地下长城”读懂“什么是使命,什么是担当”

初次走进坑道的人,面对龇牙咧嘴的怪石残岩、震耳欲聋的机械轰鸣、呛人肺腑的油烟粉尘,心里都有些发怵。不少官兵在入伍之前绝没想到,自己将面对的是这样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别样军旅。

山的那边,是霓虹闪烁,车水马龙,欢歌笑语;山的这边,是潮湿阴暗,孤单寂寞,危险劳累。同一片蓝天下,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可是,2年、5年、8年,甚至十几年过去了,更多的人还是在工地和营区“两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白班与夜班周而复始的繁重劳动中选择留下来,并且军龄越长的官兵越是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地下长城”。一些官兵甚至把灿若夏花的生命与“地下长城”融为一体,化作官兵心中一座座闪亮的丰碑。

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之初,有一位叫王文强的北京籍战士走进工程部队。他的父母都是在枪林弹雨中经历过生死磨难的老红军。作为开国将军的父亲毅然把最小的儿子送到施工一线。一个没有星光的夜晚,坑道掘进出现塌方,担任掘进班班长的王文强为掩护战友安全撤离,21岁的年轻生命被坚硬冰冷的险石瞬间击碎,成为上至将军、下至士兵心灵深处永远抹不去的悲痛。

青山埋忠骨,热血铸长剑,英雄的衣钵并未远去。2004年5月28日,时任该旅前身部队六连连长宋红杰带领班组装修作业时突发险情,5名战士相继晕倒在作业面上。宋红杰接连奋力背出5名战友,用尽全身力气爬出作业面向洞外战友发出最后的求救信息。5名战士得到及时救援,宋红杰却将年仅28岁的生命定格在了“地下长城”里。

也许那些逝去的先辈,第一次走进坑道,和大多数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吧?他们是怎样在岩层深处找到意义,甘愿把数载青春悄悄隐入深山?又是什么支撑着“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他们,在如此艰辛危险的岗位上点亮“精神高地”?先辈鲜活的事迹,成为该旅官兵用热血和生命筑就“地下长城”的鲜活教材。该旅还广泛宣扬“全国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章雷、“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刘春雷、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张帆等先进典型,引导官兵用英雄模范的精神火炬照亮军旅人生。在那属于“地下长城”的时空里,总有一种血脉基因被唤醒,总有一种磅礴力量被激活,让一代代年轻官兵懂得了什么是军人使命,什么是为国担当。

(三)

无声的路牌,无声的鞭策

四级军士长聂运力有一个习惯,每转场到新的工区,收拾好行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营区每条路转转,看看矗立在路口的指路牌。他觉得每次品读这些沉甸甸的路名,都会让驿动的心渐渐平息,感到踏实与镇定。正是这份镇定,伴随他走过了15年的军旅生涯,走遍了该旅分布在近10个省(市)的10多个工区。

路牌上面镌刻的路名,以一个个地名命名。这样的路牌,在该旅各个工区都有。这些来自远方的地名,有的属于雪域高原,有的属于风沙塞北,有的属于烟雨江南……它们在营史馆里出现过,在指导员的课堂上出现过,也在老兵的“传说”里出现过。

“丈夫当以朝碧霞而暮苍梧,何以一隅所限耶?”对于长年处于分散流动的该旅官兵来说,漂泊是一种常态。有的官兵在一个阵地工程,一干就是数年甚至十几年,等他们披荆斩棘、开荒拓土把工程建好,对这个地方生出深厚感情了,迁徙又开始了。

壮行走天涯,没有旅游的浪漫与惬意,只有旁人体味不到的各种滋味。为了荣光与梦想,该旅官兵就这样一直在路上,在分散流动中雕琢出一座座“地下长城”。征途中的劳顿与苦累、家人的担心与生活的遗憾,还有大山里的孤独,都化作他们“筑巢”征程中的风霜雨雪。那些无声的路牌寄托着对峥嵘岁月的思念,也鼓舞着再创辉煌的斗志。

(四)

离开时,他们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去年老兵退伍那天,该旅驻西北高原某工区大雪纷飞。即将离队的老兵们早早起床,从行李箱底捧出崭新的卡其色夏常服,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佩戴好标志符号。

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穿着这身漂亮军装。由于施工时着迷彩服,很多战士还没来得及穿上新配发的火箭军军服,就要在退伍前上交。临离队的老兵为了不留遗憾,尽管寒风刺骨,还是穿上夏季军服,在皑皑白雪的雕塑前、营门口、景观石旁,兴高采烈地合影留念。

军号吹响,老兵们面向深山里的“地下长城”,敬最后一个军礼,转过身背起简单的行囊,含泪挥别朝夕相处的战友和阵地,从五湖四海来又回大江南北去。

他们行囊里带走的是什么?有人带走的是一双被焊花灼得满是洞眼的胶鞋,有人带走的是从工地捡来的石块,有人带走的是满是刮痕的安全帽,有人带走的是长年地下施工而造成的满身伤病,还有人带走的是双手上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厚厚老茧……

他们又留下了什么?

有人留下的是一个未圆的梦——很多战士从入伍到退役,从没有离开过工地和大山,只是知道旅队驻地在什么地方,但从来没有踏入过旅队驻地的大门。他们退伍时的愿望,竟然只是想到自己的单位看看。

有人留下的是一首诗——我是高山一座/在风雨中执著探索/我是钢模板一块/为神箭腾飞筑巢/我很渺小/在银河里找不到自己星座/我很伟大/在岩层深处坚守庄严承诺/我很骄傲/为共和国构筑地下长城/我很自豪/青春在燃烧中融进了天光地火……

有人留下的是一首歌——英雄无语默默铸剑/霹雳钻山攻坚克险/岩石岁月牺牲奉献/英雄无悔青碑无言/地层深处藏雷纳电/铁马秋风士气如山/钢铁长城大国长剑/东风浩荡动地撼天/啊——英雄的导弹工程兵/蛰伏深山/锻铸灵魂的光荣与伟岸……

有人留下的是一个故事——几年军旅,每一个岗位都是成就梦想的舞台,每一名官兵都是书写历史的主人,身边的战友有朴实的风采,有平凡中的伟大,也有可爱里的崇高。

也有人留下的,是伪装道路上的一棵树,“地下长城”的一块“砖石”,路边石头上镌刻的字……或者,只是一个背影。目光回望,那洒下无数汗水、凝结着青春与梦想的“地下长城”里,故事仍在继续。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043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2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