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圈群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与对策思考
2017-04-14 00:06:5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网络圈群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网络圈群中思想动态不易掌控、思想引导不易介入、思想发展不易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在网络圈群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力量薄弱,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圈群中的话语权和引导力不强等。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队伍并提供制度保障,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圈群中的话语权和引导力,净化网络舆论,为青年学生的网络化生存及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网络圈群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与对策思考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为高校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媒体从网页、论坛、博客等传统网络媒体发展到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人们在网络上存在、聚集的方式也从浏览、聚集讨论、关注、围观发展到微信时代圈群化的网络生存方式,这不是简单地把现实中的社交圈子移植到网络上,而是在原有现实社会社交圈子之外,重新融合再造了网络交往圈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圈群。以高校网络圈群为例,按照组建基础,可分为4种类型:关系型圈群、兴趣型圈群、地理位置型圈群和临时事务型圈群。[1]可以说,网络圈群重构了大学校园内的师生关系和交流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科学认识网络圈群的特征及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网络圈群的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多样性与选择性导致思想动态不易掌控

基于多样的社交需求,大学生组建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圈群,如班级群、学习群、活动群、兴趣群、社团群、地域群等,同时建群也非常方便,3个人即可组建一个群,同一个人又会存在于不同的圈群中,此外,网络圈群的多样性必然带来更多的进群或建群与否的选择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进入或组建相关的圈群,在大学生中每天都发生着大量的建群、解群、进群、退群等行为,甚至已经达到“话语相投就组群,一言不合就退群”的状态。这些行为中呈现出来的学生思想动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

(二)封闭性与排他性导致思想引导不易介入

网络圈群虽然处在以开放为特征的互联网上,但在圈群内却是一个微观世界,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与排他性。网络圈群内的讨论和相关信息,圈群外的人很难知晓。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同院系乃至全校的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网络圈群。面对这些圈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不可能全部知晓,也不可能都加入其中,因此网络圈群内学生的讨论再激烈、舆论再汹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很难全面掌握,思想引导也就很难介入。

(三)非理性与易极化导致思想发展不易引导

网络中的群体极化是指“网民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网上通过交往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2]先前的网络媒体,如论坛、博客、微博等,聚集或关注的人众多,容易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极化现象,而在当今微信时代,人们更多是以小群体的网络圈群形式进行网络社交,在这种圈群中的群体极化是特征更加明显的小群体极化。因为群内成员志趣相投,不容易发表相异的意见,圈群内的讨论也更加频繁、更加充分,这种小群体极化虽然影响的人不多,但在影响的深度上却远远大于大规模的群体极化现象。因此,微信时代网络圈群的小群体极化对人的思想的误导更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想引导的难度更大、任务更繁重。

网络圈群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与对策思考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二、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

(一)在网络圈群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力量薄弱

在网络圈群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是大家的共识,也作出了一些有效探索,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别笑 我是思修课”微信公众号等。但总体来讲,真正在网络圈群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学者并不多,即使经常使用微信开展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也是开展事务性工作居多,影响力有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的活动状态可以用“宅”来形容。他们大多“宅”在学校里,“宅”在科研机构里,“宅”在报刊杂志上,“宅”在课题里,缺乏向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进军的热情。目前一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大多也都是应然性的理论研究,由专家学者领衔的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少之又少。反观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在网络上传播其思想、散发错误言论的热情却非常高涨,产生了广泛影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能积极在网络圈群中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澄清大学生的认识误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网络圈群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圈群中的话语权不强

在网络圈群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力量薄弱,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不强。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且更倾向于在网络上寻求答案,网络圈群就是非常重要的求知渠道,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上有很强的话语权。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往往是社会热点事件、焦点事件,而在这些相关的事件中,传播的大都是“网络大V”的声音,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往往发不出有影响的声音,进而失去话语权。针对这些事件,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力图对所带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圈群中的引导力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在网络圈群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和传统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缺乏对网络圈群的正确认识。具体可以分为3类:一是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里面的文章大都是专家学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文章,这类的微信公众号,只对学术研究有一些作用,而大学生对这些文章往往读不下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微。二是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虽然也有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回应,但往往都是纯理论化的,缺乏从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学生自然也不乐意关注。三是在相关的网络圈群中摆出专家学者的架子,高高在上,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评点是非,强调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圈群中的引导力还远远不够。

(四)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未纳入到教师评聘工作中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单凭工作热情和自觉,而缺乏实质性的制度和物质保障是难以持久的,必须有相关的制度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自网络广泛使用以来不断发展,但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纳入教师工作量和职称评聘工作却还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广大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围绕学生思想的引导撰写了大量的网络文章,其中不乏优秀的成果。以上海为例,仅辅导员博客博文,就出版了《“博”导人生——上海高校辅导员优秀博客文集》《“博”出精彩——上海高校辅导员优秀博客文集》等优秀著作,但这些成果在辅导员的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中并没有显示度。因此,亟待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包括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

网络圈群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与对策思考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三、提高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一)树立重视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网络圈群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巨大,如果专家学者只是认识到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不去真正研究、认真实践,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是不会取得显著效果的。正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到的,“有些同志则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样的人就是古董鉴赏家,几乎和革命不发生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这个问题不讲明白,我们党的理论水平永远不会提高,中国革命也永远不会胜利。”[3]思想政治教育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本身就是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必须改变“宅”的工作状态,高度重视网络和网络圈群,积极向网络圈群进发,把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引导学生思想成长的实践成果。只有形成万千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竞相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才能使网络圈群中充满正面的、主流的声音,才能主动战胜消极的、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网络思潮,而不是被动地采取封堵、删帖等方式来阻止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袭。

(二)找到合适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入口

只有恰当地切入网络圈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起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效果。具体而言,一是以个人或工作组的形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公众号,根据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等不同类型,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学生成长面临的需求,发表原创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文章,有效满足学生有问题找权威的心理需求。二是主动建立相关的网络圈群。由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主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圈群,这样的网络圈群既可以是一个小规模的圈群,也可以是面向更广范围甚至是全国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圈群中,主动吸引学生入群,解答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的思想。

(三)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在网络圈群中的有效供给

在网络圈群中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立足思想引领,遵循‘内容为王’的建设规律吸引学生”。[4]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在网络圈群中的有效供给。微博时代“虽然主流理论已经进驻微博场域, 并受到官方重视和部分粉丝欢迎,但仍然面临着宏大叙事的内容定位、单向独白的表达方式、刻板单一的文体特征等表达困境”。[5]在微信时代,这种状况有所好转,但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注重经典话语、文件话语、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在网络圈群中的有效供给。此外,还要注重说理化,切忌教育引导的“颐指气使”,这是由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网络的开放、平等参与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决定的。网络圈群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说理化,以理服人,唯此才能形成有效的理论供给,让思想引导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心里。

(四)加强圈内圈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发展

从本质上说,学生在网络圈群中的思想呈现不过是其圈外尤其是线下思想和行为的延伸乃至放大,因此,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孤立起来,而必须实现圈内圈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发展。一是要加强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实效。传统的门户网站还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微博也是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形式,因此,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且要与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升级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论坛、博客、微博建设,使其发挥网络舆论和学生思想引导的侧翼阵地作用。二是要推进更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线上线下行为的一致,而不是到了网络上就发生“变异”。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如上海大学的“大国方略”、西南大学的“云课堂”等,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建设,尽量减少对于学生群体的限制,重点突出共享性和全面受益性,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覆盖。

(五)建立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

强大的制度保障是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开展的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强调要“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这为我们建立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指明了方向。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圈群中开展的引导工作纳入工作量,把撰写的网络引导文章纳入到科研成果统计中。通过工作考核的指挥棒,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网络圈群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撰写的优秀网络文章纳入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中。通过职称职务评聘的指挥棒,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务实地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思想引导工作,当前,已有相关的研究探索,如“网络作品的影响力是优秀网络作品纳入教师评聘系统关注的核心内容,它代表了网络作品在一段时期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范围和绩效深度。由于网络作品的特殊性、附载环境的动态性和指标建构的差异性,在优秀网络作品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方面,要注意涵盖不同元素,用多层指标反映优秀网络作品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可以从网络作品的影响力、受关注度、被认可度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具体应用上,可通过嵌入式、独立式、复合式的方式将优秀网络作品纳入教师评聘系统”。[6]对此,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这一工作。先试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称职务评聘中把网络文章作为必要的工作考核,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再把网络文章作为科研成果的考核内容。只有把在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工作量,把优秀网络文章纳入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总之,要高度重视在网络圈群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合适的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入口,建立开展网络圈群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队伍,增强网络圈群中的有效理论供给,加强圈内圈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发展,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圈群中的话语权和引导力,净化网络舆论,为青年学生的网络化生存及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段洪涛,赵欣.高校网络圈群的特征及其舆情治理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3).

[2]蔡文之.网络传播的社会文化效应[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2).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9-820.

[4]苏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5-02-05.

[5]胡德平,赵静雯.主流理论在微博场域的生长空间、表达困境与发展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4,(2).

[6]段洪涛,董欢,蒋立峰.优秀网络作品评定及其纳入教师评聘体系的应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1).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0583,"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2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