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与欧洲大玩“无间道”
2017-03-06 16:11:23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伊斯兰国”与欧洲大玩“无间道”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德国媒体日前披露,据德国反间谍机构之一的联邦军事情报局证实,联邦国防军已被“伊斯兰国”渗透,在2016年8月底之前,他们已查处了24名伊斯兰极端分子,日前又挖出20人。报道还称,有未经证实的情报显示,至少有29名前联邦国防军退伍军人,前往中东投奔“伊斯兰国”。此外,比利时、法国等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显然,当“伊斯兰国”在中东各地的势力范围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它正暗中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

把训练营“设在”欧洲军队

自2015年起就有媒体提醒,随着大批叙利亚难民的拥入,将会有大量“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混入难民向欧洲渗透,他们或将随时伺机发动恐怖袭击,或长期潜伏,寻找最佳时机。据有关专家估计,这批“极端恐怖分子”的数量大概有4000人。2016年3月,据中新网转载德媒的报道称,德国军事反谍报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托弗·格拉姆,在接受采访时也曾发出警告,认为德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和训练被认为对“伊斯兰国”恐怖分子颇具吸引力,联邦国防军存在被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用作“训练营”的可能。事实上,德国联邦国防军被伊斯兰极端分子渗透事件曝光之后,德国电视一台援引冯克传媒集团从情报局获得的消息称,这些拥有德国国籍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者,是有预谋地申请加入德国联邦国防军,其目的就是要获得系统的军事训练,特别是对枪械的熟练操作。

有关专家认为,“伊斯兰国”虽然已开始对德军进行渗透,但暂时还不可能策划重大叛离行动,因此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直接接收有作战经验的成员。除了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的军队也发现了类似情况。截至2015年,已有约一万名欧洲人离开家乡,投身“伊斯兰国”,其中不乏大量的退伍军人。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5年1月曾报道,法国政府已证实,有十多名原法国军人加入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圣战组织”,其中大多数人都在为“伊斯兰围”作战。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些人中有人曾效力于法国伞兵部队和外籍军团,甚至有一人曾隶属于法国精英部队“第一海军陆战队步兵空降团”,这支部队被视为是欧洲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另据一家新闻网站报道,这名未被披露姓名的前法国特种部队军人,拥有北非血统,接受过战斗、射击、生存技能等方面的特种训练,在法军中服役过五年,后来前往阿拉伯半岛,在一家私营安保公司工作。

2016年11月,比利时内政部长简·詹本在做客比利时法语区电视台及电台时也表示,由于“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摩苏尔和叙利亚拉卡遭到严重打击,许多欧洲籍的恐怖分子或许将选择驻守本地,但如果他们选择回流欧洲,且人数高到三五千人时,欧洲就必须做好准备。他还称,目前,比利时有200名极端分子在中东。而法国总理瓦尔斯公布的数据更为惊人,他说,如今约有700多名法语区国籍者在“伊斯兰国”。

情报系统有“内鬼”

不仅是军队,欧洲各国的情报机构被极端分子渗透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其中,德国情报机构已被证实遭到渗透。2016年11月末,《明镜》周刊援引知情人士的表述称,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一名工作人员,被发现是支持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圣战者”。位于科隆的联邦宪法保卫局,是德国负责国内安全的主要情报部门,也是专门针对国内恐怖分子进行监控及侦察的最主要的情报部门。由于大批中东难民的涌入,欧洲连续发生爆恐案件,德国宗教极端化倾向日益严重,国内遭受恐怖袭击的风险剧增。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为加紧开展相应的监侦工作,大量招募人员。而此次被认为是极端分子潜伏者的,正是在2016年4月扩招中刚刚入职的雇员。报道称,嫌疑人现年51岁,生于西班牙,目前为德国籍,他在联邦宪法保卫局负责监听具有暴力倾向的潜在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此前他是一名银行雇员,并于两年前秘密通过电话形式皈依了伊斯兰教。据悉,连他家人都不知道他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倾向。

此人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他用化名在网上聊天时,不仅公开表示自己就职于联邦宪法保卫局,还主动泄露国内反恐秘密、宣扬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并寻找在情报系统工作的“志同道合”的“圣战者”。他还和网上的“同道”兴致勃勃地聊起具体的恐怖行动计划、目标和地点,包括准备囤积大量汽油,制造燃烧汽油弹炸毁联邦宪法保卫局位于科隆的总部大楼等。然而,与他聊得火热的“同道”,正是他联邦宪法保卫局的同事,根据IP很容易就锁定了他的位置,将他查获。

不过,警方目前尚不清楚还有没有其他“潜伏者”渗透进了联邦宪法保卫局或德国其他情报机构,相关的后续调查仍在进行中。但德国媒体此间披露称,对该嫌疑人的调查涉及两项罪名——策划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暴力犯罪、试图侵犯国家机密。

特别具有喜剧性的是,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的局长却矢口否认,该嫌疑人是有预谋潜入的,认为他是在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不自觉被极端主义化了。对此,德国国内负责相关内政安全的议员们表示了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德国情报系统的一个重大丑闻,表明情报机构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巨大漏洞,要求联邦宪法保卫局要做深入细致的人员自查,并立即加强对招聘雇员的背景审查。而联邦宪法保卫局则表示,据估算,德国境内潜在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有9200名,以他们目前的人力规模,实在难以全面实施监控。

渗透之路

一般而言,极端分子要渗透进军队或情报系统,主要通过隐瞒身份参军或通过网络策反系统内部人员两种手段。由于欧洲国家目前都只接纳本国公民参军入伍,因此混杂在难民中涌入欧洲的极端分子想要进入欧洲各国军队,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不过,2016年7月,德国防长冯·德莱恩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表示,联邦国防军应该给涌入德国的难民提供技能培训和为军队服务机会。尽管她强调不会训练他们操作武器的技能,但这无疑会增加军队被恐怖分子渗透的风险。德国征兵法规定:“参军入伍的军人必须是性格、身体和心理素质达标,并拥护自由平等基本原则的德国公民。”换言之,一本德国护照基本上就将藏身在大量难民中的恐怖分子排除在外了。但自2012年德国全面废除义务兵役制以来,德军就一直兵源不足。特别是近两年,媒体频繁曝出军队装备老旧、军营设施陈旧,军人生活质量差等问题,使得军队的吸引力大减,

为缓解兵源不足问题,德国防长德莱恩进行过大量努力,其中之一就是增加了许多短期合同制军人编制。2016年5月,德国进一步降低征兵门槛,除了首次提出没有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人也可以参军入伍外,士兵最高参军年龄上限30岁也被突破。所有这些,都无形中放松了对应征参军人员的政治及背景审查。对此,德国媒体批评称,长期以来,德国对申请入伍人员的背景审查机制欠缺,往往只看看有无犯罪记录,根本无法将潜藏在其中的极端分子甄别出来。

此外,德莱恩还鼓励青少年和女性参军,甚至向外国人伸出了橄榄枝,她指出,如果条件合适,欧盟中其他国家的人士也可以加入联邦国防军。2016年11月,联邦国防军共招募到2.1万名新兵(每年11月1日是德国当年应召新兵训练营开营的日子),为近几年所罕见,但同时新兵中的未成年人也达到了创纪录的1576名。此外,目前德军中女性占比为11.2%,达到1.98万人,而在1990年,这一数字仅有275人。这也引起不少担忧。《明镜周刊》曾撰文称,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恐怖组织,正在大力加强其在网络上的人员招募,重点人群正是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因为他们单纯、叛逆、易冲动,特别容易被煽动或蛊惑。而近年来的欧洲,也的确活跃着一批“伊斯兰国”招募者,这些人通常是年长的女性,她们利用社交网站、打电话的方式教唆年轻女子,主打浪漫牌和信仰牌,让这些女孩朝思暮想嫁给“圣战”者或为真主献身。总部设在纽约的情报公司苏凡集团对外透露称,截至2015年11月,已有大约550名西方女性加入“伊斯兰国”。

应对无良策

由于《德国军人法》只允许对已被招募的当事人作安全审查,不能以应征者的宗教信仰作为拒绝其参军入伍的理由,因此应征者只需出示警方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即可入伍。为了应对恐怖分子向军队的渗透,德国已修改了相关法律条文,并将于2017年1月正式启用新的新兵审查政策。德国国防部还在一份声明中强调,《德国军人法》的修改,是为应对改变了的安全局势做出的恰当回应,以确保联邦国防军不致被潜在的恐怖分子、极端分子和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滥用为其训练场所。尽管新政策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德国之声报道称,联邦政府内阁会议早在2016年8月底就做出决定,联邦军事情报局将严格审查所有入伍申请者的背景,以查出其中潜藏的极端主义者。

最近,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要防止“伊斯兰国”的渗透,就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极端分子进入欧洲,其主要方式还是混入偷渡的难民中。而控制难民偷渡通道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欧盟代号为“索菲亚”的军事行动。据悉,欧盟此项行动为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旨在通过在公海展开查扣偷渡船只,打击组织偷渡的人蛇集团。勒德里昂呼吁,“索菲亚”行动必须扩大行动范围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即授权欧盟军舰在利比亚海域甚至海岸线部署。但这需要利比亚政府提出相应的请求,或者国际社会达成有关的协议。

对于这些应对之策,不少反恐专家并不看好。他们认为,德国的新举措只能堵住极端分子入伍,但并不能堵住入伍后的军人变成极端分子。随着“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扩张严重受挫,其加速向欧洲渗透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一旦这些人与本国留守或新发展的恐怖分子相融合,其展开的恐怖袭击将更难以防范。因此,欧洲各国应加强情报收集能力,整合各国的反恐情报资源形成共享,尽快锁定难民中的极端分子,切断发展链。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管控,查出幕后经济资助源并进行打击。不过,由于当前欧洲各国情报系统普遍人员不足、效率低下,美国对反恐情报的共享又多有保留,上述措施恐难以真正落实。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3978,"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1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