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对中国军力净评估的分析框架
2017-03-02 17:04:14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美智库对中国军力净评估的分析框架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2013年5月发布的报告《2030年的中国军队和美日同盟:战略净评估》(China’s Military and the U.S.-JapanAlliance in 2030: A Strategic Net Assessment),是首部对中国不断发展的军力未来会对美日产生何种影响进行战略净评估的唯一公开的报告,由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尔·斯韦因(Michael Swaine)等人撰写,斯韦因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研究员、美国研究中国安全问题的最知名专家之一。曾是兰德公司资深政策分析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防务与对外政策、美中关系、东亚国际关系。能用中文开展研究工作,曾与中国学者合作主持过几项安全方面的课题,是美国政府亚洲安全事务的顾问。

一、研究目的

报告通过场景设想和趋势推测,对中国、日本和美国目前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一些对未来安全环境的设想,对同盟可能会采取的一些回应措施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估,指出美国和日本决策者会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决定及影响这些决定的诸多因素。旨在对中国崛起为西太平洋地区一支日渐强大的军事力量给日本、美日同盟和地区安全带来的深远影响及美日同盟应对这一挑战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估,为华盛顿和东京更好地评估保持威慑能力和该地区长久稳定的最佳途径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层级

报告从战略层面对影响中日美三国安全问题的国家安全战略、军事实力、经济实力、防务开支、国防工业、社会和人口问题、领导人和外交家、公众舆论进行详细考察,指出三国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战略发展轨迹和军事力量发展轨迹。

报告根据中国相对于日本和美日同盟的整体军事实力及外交、防务战略和政策中对合作和竞争的强调程度,列出中国到2030年可能会出现的四种发展轨迹。分别是(1)谨慎崛起(Cautious Rise),在这一轨迹中,中国将对日本和美日同盟采取克制、防御性的立场,在合作与竞争之间取得平衡,更多地关注国内动乱和中程防御能力。(2)自信的实力(AssertiveStrength),在这一轨迹中,北京会继续执行与东京进行合作性接触的政策,同时会实施竞争日趋激烈、更加自信果敢(但不是极端敌意)的安全政策,会发展远程防御能力。(3)偏好合作(Cooperativeweakness),在这一轨迹中,中国会对日本和美日同盟采取高度警惕和防御的立场,高度强调合作性接触,高度关注控制国内的不稳定因素,会发展中短程防御能力。(4)极端民族主义(AggressiveUltranationalism),在这一轨迹中,北京将会推行与东京减少合作性接触的战略,对同盟会采取极端敌视和对抗的立场,会发展远程防御能力。

鉴于日本的防务能力依然受到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经济滞胀、预算紧缩的限制,日本到2030年可能会出现的五种发展轨迹。分别是(1)硬对冲(hard hedge),在这一轨迹中,日本将继续对中国实施“合作性的接触”战略,同时做一些微小的调整,旨在让东京拥有更强的对冲和威慑能力。(2)软对冲(softhedge),在这一轨迹中,东京将用软对冲的手段与北京进行合作性的接触。继续强调双边经济关系、避免让“中国威胁论”成为日本外交政策的核心、保持相对低的防务开支水平、强调本土岛屿的防御、适当发展军事能力以保卫西南岛屿。(3)竞争(competition),这一轨迹的基本逻辑是中国越来越自信及中国获得高端军事能力会在日本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引起极大担忧,以致主张和平的声音会极大地削弱。增加防务开支、修宪以使日本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政治行动将会获得牵引力,最终取得成功。(4)和解(accommodation),这一轨迹的基本逻辑是日本认为中国的行为和战略意图不会构成威胁,中国继续作为对日本有吸引力的市场,因此就不会有大幅度增加防务开支的动机,民众和政治精英之间的和平呼声会继续保持主流地位。(5)独立(independence),这一轨迹与轨迹3“竞争”在一些方面是类似的,即中国越来越自信及中国获得高端军事能力会在日本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引起极大担忧,以致主张和平的声音会极大地削弱。但是这一轨迹与轨迹3的不同点在于美国的作用有所不同。在这一轨迹中,美国和日本不是努力加强同盟,而是美国会因为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削减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中国不断发展的军力和强硬立场持默许态度。

美国到2030年可能会出现的三种发展轨迹。分别是(1)实力(strength),在这一轨迹中,美国将会继续推行在西太平洋地区保持军事优势的战略,包括发展中高端防御能力和逐步扩大美日同盟的范围和功能的努力。(2)衰落(faltering),在这一轨迹中,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会衰落,华盛顿会继续对华执行合作性接触和对冲战略(更倾向于接触政策),对同盟的依赖增加以维护地区稳定。(3)撤退(withdrawal),在这一轨迹中,华盛顿将会从亚太地区大量撤军,包括努力减少此类行动对安全环境的负面效应、努力与中国实现和解、大力削弱与日本的安全同盟。这一轨迹最不可能出现,美国减少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前沿存在和安全承诺会使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对冲要素极大地减少,更加强调与北京的合作与和解。

三、研究方法

报告运用净评估方法,旨在提出、回答有关未来安全环境的最重要的战略问题,并从综合、长远的角度提出貌似合理的未来安全环境设想,把所有相关的因素都考虑进来,包括军事和非军事因素。这一方法的主要特征包括运用基础广泛的方法;专注竞争的长期性;承认发展趋势的重要性;承认民族差异的重要性;意识到非对称的重要性;确定竞争的核心领域(海洋、空中、地面、太空、网络空间、核武器、指挥与控制)。尤其重视政治、经济、技术、人口及其它因素的变化,因为要了解这些变量可能会对战略竞争产生的影响,承认政治因素和政府行为在分析国防政策中的重要性。

净评估关注的重点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互动。在对西太平洋未来安全环境进行评估时,重点放在双方的相对力量投送能力和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上以及它们在特定的战场上可能会以哪种方式互动——不只是提供一个中国、日本、美国军事能力的清单。

四、对策研究

报告在分别对中日美三国当前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到2030 年中日美之间将有可能出现六种不同的安全态势,这些安全态势按出现可能性的大小排列为:“被侵蚀的平衡”、“有限的冲突”、“降低的威胁”、“亚洲冷战”、“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和“中日对抗”。认为美日同盟目前的重点不是如何阻止中国将美国从亚洲驱逐出去,而是东京和华盛顿应当制定什么样的长期军事和非军事政策以减少不确定性、维护美国和日本制定的各类规范和重要利益、降低重大危机和严重对抗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该地区各国之间的战略互信。报告认为日本和美国需要制定可行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应当包括威慑中国和消除中国疑虑的要素——威慑的目的是使中国威胁到同盟利益的胁迫行动有较高的门槛;消除中国疑虑的目的是要减少北京对东京或华盛顿会使用威慑能力威胁其核心利益的担忧,包括领土安全和共产党政权的生存。

因此,东京和华盛顿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需要制定一项双边和地区战略,以管理日本周边地区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报告指出美日同盟可能会采取的三种举措。

(一)强大的前沿存在

这种以威慑为主的回应方式旨在通过以前沿部署为基础的军事理念(如空海一体战),或强调远程封锁的手段(如离岸控制),保持美日同盟在该地区的优势。

(二)有条件的进攻/防御

这种以保持优势地位为目标的回应方式避免对中国大陆进行先发制人的纵深打击或带有显著遏制意图的封锁,强调威慑和消除中国的疑虑同等重要。

(三)防御性平衡

这一回应方式强调共同的区域拒止,更加依赖后方部署部队,旨在与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真正平衡的、合作性的关系。

这些回应方式可能会因一系列因素而变得更加复杂,包括a.限制日本或亚太地区其它国家推动实质性安全合作的能力;b.美军不愿意改变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作战理论假设;c.中国怀疑美日同盟会努力限制它运用不断发展的军事能力;d.利益攸关方之间就核心安全利益进行政治或外交谈判期间出现各种不确定性甚至失败的低容忍度。

五、启示

报告对美日同盟未来15-20年可能具备的军事能力及外交/防务政策发展方向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战略净评估分析,对中国崛起对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安全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尽管报告对同盟会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可能性和优势作了分析,但重点不是要提出美国或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战略和军事规划的结论性提议,而是对因中国不断发展的军力和军事存在而发生变化的安全环境进行评估,评估这一安全环境可能会出现的演变,对各种可能会采取的政治-军事应对政策的后果进行评估。

此外,在设想和评估这些回应措施时,报告并没有指出美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或者应该是与中国竞争,或者华盛顿和东京必然会陷入与北京进行零和的军事竞争中。不是重点探讨同盟应当如何做好准备与中国发生紧急冲突的最坏情况,而是对各种安全态势出现的可能性和风险进行评估,认为一切取决于中国采取的合作与胁迫程度。

报告体现了净评估方法的前瞻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特点,即对可能影响每一种安全环境的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指出国防部高层官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机遇。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4055,"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1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