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关系创造了多个“第一” 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典范
2017-01-16 16:28:2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中瑞关系创造了多个“第一” 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典范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瑞士联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建交67年来,中瑞两国关系不仅取得长足发展,而且一直走在其它西方国家前面。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创造了多个“第一”。中瑞关系之所以能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起到引领作用,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两国领导人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处理两国关系。

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先生在其《瑞士与中国:渐行渐近的文化进程》一书中披露,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七天,具有战略眼光的时任瑞士联邦主席兼外长马克斯·珀蒂彼爱尔就根据“普世”原则(即超越意识形态和地理障碍同世界各国建立关系),于1949年10月7日推动瑞士联邦委员会承认新中国。尽管此举遭到美国发出“贵国过早承认亚洲一个共产党政权将不适宜”的警告和国内舆论的反对,他仍坚持其主张,并通过多次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成功。1950年9月14日,双方宣布建立外交关系,瑞士成为最早承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欧洲国家之一,中瑞关系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二,双方都重视发展经贸合作,为两国关系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瑞士重视发展对华经贸关系,但不急功近利,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前景。两国建交初期经贸往来较少,仅有600多万美元的贸易额。但是,瑞士清醒地看到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双边经贸关系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方也一直注意同瑞士发展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双边关系。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双方经贸、金融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1980年以来,敢为天下先的瑞士政治家和企业家抢占先机,在两国经贸、金融合作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1980年,当其它西方国家企业还在观望时,瑞士迅达集团在北京成立中国第一家工业合资企业,生产电梯;2007年,一些西方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时,瑞士成为欧洲率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之一;2013年,瑞士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当年两国贸易额增长迅猛,达到近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6%。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第一个自贸区,对世界各国产生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2015年,瑞士再次顶住外部大国的压力,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双方贸易额虽有所下降,但中国仍是瑞士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国,2015年双边贸易额4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瑞经贸合作正在从双边贸易向创新研发、投资合作等多领域拓展,诺华制药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就是突出一例。

中瑞之间的金融合作也取得了实质进展。目前,瑞士共有6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在中国共设立了8家代表处和5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其中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和丰泰保险公司已分别在上海开设分行;201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210亿瑞士法郎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访瑞期间宣布给予瑞士500亿元人民币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配额,双方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合作备忘录》;同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苏黎世分行获得瑞方颁发的营业执照,成为首家进驻瑞士的中资银行,并被人民银行授权担任瑞士人民币业务清算行;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与瑞郎直接交易,瑞郎成为第7个可直接与人民币进行交易的主要货币。

2016年4月,瑞士联邦主席施奈德-阿曼访华,习近平主席同他举行会谈后,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建立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在会谈中强调指出:“开拓创新是中瑞关系最突出的特点。双方应该在巩固扩大自由贸易和金融合作基础上,把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同瑞士的创新优势相结合,支持两国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开展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创新合作,深化在可再生能源、现代生态农业、节能环保、医药等领域互利合作。”中瑞关系新定位是迄今唯一用创新命名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文化、教育等人文领域交流助力两国关系不断深化。

中瑞双方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包容性文化的国家,两国人民都为对方的优秀文化所吸引。近年来,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两国的文艺演出团体如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戏剧团体等进行互访演出,受到观众欢迎。有关民调显示,在中国公众对50个国家评价排名中,瑞士占据第五位,再次表明瑞士在中国公众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从广义文化角度讲,瑞士创新发展、教育与职业培训、城市规划与管理、企业文化、对话文化等都值得中国借鉴。2015年3月,为庆祝中瑞建交65周年,瑞士太阳能飞机环球飞行来华活动成功举办。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子百家的治国安邦的智慧和现代文化艺术也受到瑞士公众的青睐。许多瑞士博物馆举办了多样化的中国文化艺术展,例如秦俑在瑞士展出就吸引了32万多观众。

在教育方面,中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向瑞士派留学人员。2014年,首届中瑞教育对话在北京举行。自1985年以来,瑞士13所大学中有6所先后与我国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校际交流协议或科研合作协议。目前,中国在日内瓦和巴塞尔设有两所孔子学院。

在旅游方面,1998年5月,中国国家旅游局在瑞士苏黎世设立旅游办事处。1999年3月,瑞士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成立。据瑞方统计,2015年1至10月,中国大陆游客赴瑞旅游入境人数达101.63万人次,中国成为瑞士第5大游客来源国。

在建立友好省州(市)关系方面,中瑞之间同样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双方已结成16对友好省州(市)关系,这些友好省州(市)务实合作都取得进展,例如苏黎世与昆明在文化、城市供排水、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经济贸易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大量成果,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合作尤为突出。

两国上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进而助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尤其令人高兴的是,习近平主席于1月15日至18日应邀对瑞士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瑞两国元首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实现的互访。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日前接受《库普报》采访时称,习近平主席将对瑞士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我本人也十分期待这次访问”。

笔者深信,习近平主席此访不仅将把中瑞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新的阶段,而且对推动中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和造访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等国际组织,习近平主席定能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再次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并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蔡方柏(中国驻瑞士联邦、法国前大使)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6198,"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1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