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花:深耕科技创新 微发酵技术助推挂面产业升级
8月29日,《微发酵活性面条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议在河南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等知名学者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鲁花微发酵活性面条加工技术做出审评。评审团表示,“其在关键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提升了传统面条制品工业化加工的技术水平,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对传统手工空心挂面手工、半手工制面技术的研究对比,鲁花研发团队实现工艺提升,首创微发酵活性面条加工工艺,结合低温慢速、反复揉压加工技术,创新核心技术装备工艺参数,实现工业化生产。
其以保持产品活性为核心原则,从原料开始严格要求,精选高活力优质小麦,为研发微发酵活性面条奠定基础。在技术方面,通过“六艺”工艺新技术创新,将磨面、合面、揉面、醒面、擀面、晾面六个制面核心工艺及关键技术,推动全产业链条的整体提升;并通过低温轻磨制粉新工艺,获得粒度均匀、淀粉损伤适度的专用小麦粉原料,采用微发酵活性工艺,有效激活内源酶,促进氨基酸、矿物质和挥发性有机风味成分的转化和富集。
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活性面条,具备“入锅易煮不混汤,入碗耐放不易坨,入口爽滑又软弹”三大特色,其在面香和口感上的提升受到了消费者喜爱。
“微发酵活性面条技术关键在于低温微发酵,利用小麦内源性酶发酵,促进微孔形成,更好的保留营养物质,丰富口感。对挂面产业链条的创新发展有很好的提升作用,符合未来食品‘高技术、全营养、智能化、可持续’的特点。”中国粮油学会首席科学家姚惠源表示。

除此之外,专家委员会主任许为钢院士亦表示,“挂面是最普及的大众面制品,所以制面工艺的提升非常重要。鲁花实现了传统制面的工业化,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鲁花深耕食用油、调味品、米面等多个行业,于2018年开始向新产业发力,着力将鲁花米面项目打造成品牌第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其已针对活性面条系列,建成示范生产线八条,实现完整的活性面条产业生态链。
未来,鲁花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以技术成为企业发展、行业进步的动力,不断助力行业攀登新的工艺技术制高点;同时,不断推出健康、美味、营养的优质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的产品体验和健康生活的多元选择。
今日中国·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