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淮台 合作共赢新时代
王睿
走进新时代,站在深化改革的“风口”,如何进一步推动台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淮台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是时代赋予淮安的新课题。
一、围绕优化机制,加强全市对台工作的统筹谋划
一是善于借力,优化推进省市联动和淮昆协作机制。,要紧紧抓住省政府支持淮安台资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召开省级联席会议,促进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实,释放政策红利。同时,深化淮昆协作机制,实现淮昆台资经济合作全面对接,在淮复制昆山试验区经验。二是整合力量,完善全市“大对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市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和台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作用,汇聚全市力量,形成对台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内引外联,构建台智汇聚机制。发挥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组建淮安涉台研究智库,瞄准淮安台资示范区建设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为台资高地建设出思路、想办法、找对策。成立“智汇淮安”百名台湾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促进招才引智,打造台智高地。四是建立台商台企激励机制,提升台商向心力。组织开展“安澜奖”台商评选活动,选出年度投资人物、贡献人物、创新人物、创业人物等,授予一批台商“荣誉市民”称号。
二、围绕特色优势,促进台资经济高质量发展
台资经济是淮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立足已有基础和特色优势,加快推动台资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淮安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强化龙头带动力。注重发挥实联化工、富士康、敏实、旺旺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吸引上下游企业为之配套,进一步打造盐化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具有淮安特色优势的台资产业集群。二是强化绿色发展力。紧扣“一区两带”建设,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聚力实施“1+4”台资产业发展计划,推动台资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1”,即突出先进制造业主导地位,着力招引台资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低能耗项目、产业链高端项目、产业链条长的项目。“4”,即培育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大健康和金融四个新的增长点。现代农业,重点关注“接二连三”的设施农业、科技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引进原创与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强、专业性强的项目,打造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台资文创产业集聚区;大健康产业,以形成医疗器械和医药制造、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生养老为主轴的产业集群为目标;金融产业,依托淮安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实现台资金融机构落户。三是强化平台承载力。重点推进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打造两岸新能源汽车科研文化街区;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努力建成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平台;发挥两岸信息家电产业园作用,加快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新技术创新、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推进淮阴区半导体产业园建设,打造存储器及传感器两大特色化产业高地;帮助盱眙等县区打造台资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平台。四是强化品牌影响力。放大台商论坛、“淮安周”“淮安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周”等品牌效应,增强活动实效;创新举办长三角台协联盟产业融合对接会,积极参与国际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全力做好食博会台商参展工作。
三、围绕扩大交流,促进淮台心灵契合
我们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台湾人民工作,通过实施“四进一建一促”行动,努力做到对台交流人数再翻番、交流基地大突破,持续画大淮台同心圆。进社区,交基层朋友;进学校,交学生朋友;进企业,交企业家朋友;进协会,交各界朋友;建基地,树交流品牌;促宣传,树高地形象。
今年开始,淮安和台湾分别组织开展“台湾周”和“淮安周”活动系列宣传活动,在各级各类媒体频繁亮相,不断发声,持续优化淮安台资高地形象。充分挖掘淮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入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四、围绕品牌升级,强化台商服务
我们要秉持“打造淮安与台商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快出台我市贯彻落实“惠台31条”实施意见,给予台企台商更多实惠,并在此过程中,开展服务链“四建”行动,以服务链接淮安与台企台商,推动101%服务再出发,打造台商投资最优环境。一是沿产业链建服务链。针对台企产业配套、价值提升、创新升级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服务。二是沿企业经营活动建服务链。为企业提供落户、建厂、生产、营销、缴税、司法等全过程服务,实现“进一个门,办所有事”。三是沿线上线下建服务链。完善101%服务在线系统,开展“周五会客室”活动,连接线上线下服务。“律企同行”通过提升“律企e键通”服务质量、现场开设法律讲座、分类建立企业微信号等实现提质扩容。四是沿台商需求建服务链。为台商提供吃、住、行、游、医、娱等全配套生活服务,让台商来了就不想走。
五、围绕强化支持,助力台青创梦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台湾青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实施台湾青年创梦计划,推进“三项行动”,构建政府激励创梦、社会支持创梦、青年勇于创梦的良好格局。一是实施创梦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台商学院、两岸青年创业园、83文创园等创梦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形成品牌创梦培训项目,办好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特训营、两岸青年菁英特训营和苏台(淮安)青年菁英峰会等活动。二是实施创梦政策落地行动。继续落实《淮安市促进台湾青年创业优惠政策》,将开业、租金、创梦培训等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开展淮台青年创梦项目路演、无偿资助评审、项目嫁接等活动,吸引更多优秀项目来淮落户。三是实施创梦孵化推进行动。依托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开发园区、城市配套商业设施、闲置厂房等资源,打造“台湾青年众创工场”。对科技含量高、潜在经济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好的优秀项目,按规定给予相应奖励。
(作者系淮安市台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