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那时的我们生产经营部 陈干珍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入职清江石化已三十年,而清江石化已走过辉煌的六十年。

1988年我们从学校毕业,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清江石化。那时没有大学生公寓,没有精致的食堂,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比现在简陋。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入职的热情。经过教育和安全培训,大家被分到不同的车间和部门。那时下班后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大家就在一起交流当天上班学到的东西,画出各自车间流程图,都想多学点东西,早点独挡一面;一遇到哪个车间检修,就是休息也要去看看。那时的我们,都希望尽快成为清江石化有用的一员。

那时的公司自控程度很低,大部分操作都是手动阀门。上班时除了关注仪表,就是时刻关注师傅的动静。一旦师傅拿F板,就说明要到现场,于是我们立刻跟紧师傅,师傅就会告诉我们操作要领。那时的我们眼快、手勤,很快成为清江石化的骨干力量。

那时的清江石化操作室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冬天很冷,夏天很热。那时的我们仗着年轻,冬天穿得很少,常常冻得瑟瑟发抖,师傅们就会把他们的军大衣让给我们。那时的师傅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淳朴善良,毫无保留地把他们会的东西传授给我们。那时倒班大家都从家里带菜,师傅常常多带点,吃饭时分给我们这些外地分来的学生。

技改期间,技术人员按车间工段分工,从停工到开工全程跟踪负责,出任何问题唯你是问,那时的我们肩上有一份重重的责任,不敢懈怠。塔打开自己进去看塔盘是否清洗干净,装填料自己进去量尺寸,封人孔之前进去检查,重要设备安装时每一个接口及仪表自控接点都要一一检查,技改基本一次成功。那时的我们除了责任就是吃苦,装置开工能几天几夜在现场,开车成功后,大家到小饭店庆祝一下,分享胜利的喜悦。

那时的我们还爱挑毛病,新装置从设计开始,我们技术人员就不停地从技术参数到工艺条件,一项项审核,现场安装更是全程跟踪,不停找出不合理的地方,以便更好生产。努力就有回报,新装置基本都是一次开车成功。

哦,那时的我们……

上一篇:工作餐的变迁特油加氢联合车间 王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9962,"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1107/5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