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工作餐的变迁特油加氢联合车间 王栋

作为一线员工,在近30年的工作生涯中,我亲身经历了公司的种种变化。其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餐”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经历几次华丽转身。

记得1990年进厂时,清江石化食堂大厨们用大铁锹作为炒菜工具,看得我目瞪口呆。那时到食堂就餐,要先买饭票,凭票吃饭。每到吃饭时间,二三十张圆桌坐满就餐员工。

进厂不久,我就经历了工作中的第一次大修。当时的苯乙烯车间的青年员工组成青年突击队,对造气车间的裂解炉进行抢修。吃饭时,食堂送来成筐的包子,大水桶挑来了鸡蛋汤和大盆米饭、红烧肉,那十足的干劲和十足的饭量,构成一段特殊的青春记忆。

随着改革的深化,1993年之后,清江石化迎来了一次重大转型,炼油业务成为公司的支柱。我们的大食堂也进行了改革。在炼油分厂办公楼前面新建了一个小食堂,专门为南厂倒班职工服务。那是一个石化大厨展示厨艺的黄金时代,员工就餐变成了点菜,三元钱一份的冬瓜烧蹄膀和炒牛肉,至今还被老员工津津乐道。就餐职工和大厨关系融洽,诸如“豆腐烧大肠”“洋葱炒肉圆”等石化特色菜,都是员工和大厨沟通合作的成果。

时光荏苒,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清江石化在加入中石化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我们的工作餐进入了“免费时代”,每个职工在工作期间都能获得一顿免费的工作餐。

今年,我们的工作餐又进入了“自助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实也在改变人们的口味和就餐方式。这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江石化的变迁和进步。

上一篇:清江石化赋质检中心 周维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9963,"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1107/5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