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建在农庄里的党建宣传教育基地

陈松余海潮

在盱眙县黄花塘镇大字村三里桥荷香苑农庄里,前面是农家乐,后面则是15亩的党建宣传教育基地。庄内有石刻文字近万字,小桥流水,怡然自得。方寸之地,既可饱览乡土文化风采,也能感受浓厚的党建氛围。这个建在农庄里的党建宣传教育基地创办人叫王友贵。

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做人做事

1983年,王友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出生于1952年的王友贵当过农民,做过村支书,也当过农技站主任。不管是什么身份,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以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不断地总结经验,分享成果。“责任田、科学搞,用良种、需记牢,化磷肥、虽然好,有机肥、不可少,种绿肥、肥效高,家杂肥、大力造,草还田、增奇效……”这篇朗朗上口的农民致富《三字经》便是王友贵于农忙之余在田间地头总结出来的,他将此经验编成简单易懂的顺口溜,还同其他村民们共享,一起增收致富。2011年,王友贵为改善村里的道路环境,出资3000余元修建了石子路,为修路他做了两个月的义务工。2012年,他出资3000元拉设电线,解决村里农业用水难等问题。

如今在大字村,王友贵还担任着大字村余庄党小组组长的职务,每月不仅按时参加村里的党员活动,还组织党小组成员通过观看新闻、阅读报纸、上党课等形式,学习党的最新政策以及党建等方面知识。“艰苦朴素几十年,勤劳耕耘在田间。吟诗作对留民间,不求名利只为贤”,这是王友贵对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他一如既往的崇高追求。

把农庄当作党建宣传窗口

近年来,黄花塘镇有1200多名党员到王友贵的农庄参观学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徽、广东等地也有人慕名而来,感受一名盱眙农村老党员的家国情怀。黄花塘镇为农庄颁发了两块牌子:“王友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境课堂”和“王友贵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实境课堂”。

王友贵说:“一开始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后来随着游人增多,影响逐渐扩大,便决心利用这个园子做好党建文化宣传。近两年来我创作了40余首反映当代生活、突出党建文化、反腐倡廉及圆梦中国的诗篇,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记录国家的富强,留下民族复兴的印记。”

当然,修建这样一个农庄并非一帆风顺,农庄刚建时,王友贵的家人并不赞同,但是,王友贵不忘初心的坚持和对党的无比忠诚打动了家人。农庄修建前后,王友贵花了近80万元。如今,家人们慢慢理解了王友贵当初的做法,庄园用收入渐渐收回了前期投入的成本。王友贵说,是党的旗帜引领我们前进,带领我们走向如今的幸福生活,我的这点付出不算什么。

用文化传承爱国爱党的情怀

王友贵曾获得过原旧铺镇文明家庭、盱眙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建三大员等诸多荣誉称号,2015年被原旧铺镇聘任为党建宣传员。王友贵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方面立下了“爱党、爱国、爱家”、“公平正直,安分守己”等六条家规。他用刻在墙上的文字,为子女传授着做人的哲学和一心向党、一心为国的崇高情怀。对于传统文化,王友贵也丝毫不忘,他联络全国各地的亲人,寻根溯源修家谱。“做人不忘本,人要知道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知道要到哪里去,这是中国人对根的敬意,这也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种做法。”王友贵说。

今天的荷香苑农庄里,诗歌无处不在,碑文真挚恳切,芳草萋萋,绿色满园,诗文与美景共赏,随到之处都能激发起游人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感受着向上、向善、向前的浓厚氛围。王友贵,一个不忘初心的老党员,散发出令人敬佩的风采。

上一篇:迎接首个“中国医师节” 下一篇:盱眙会诊交通发展“疑难杂症”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61391,"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8/0821/5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