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助民生 促“双增” 见实效

——市经信委、市工投集团扶贫工作亮点频现

顾国海施树余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市工业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共同负责帮扶省定经济薄弱村——淮阴区渔沟镇新民村。进入该村开展扶贫工作后,两单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精准帮扶要求,从直接关系到村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和大力促进村集体与村民增收的“双增”项目扎实抓起,不断拓展扶贫工作的新思路、新格局、新亮点,使该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5000元上升到15000余元,村集体由原无收入达到了今年22万元左右。

情系村民助民生

新民村是农村土地集中化种植管理后由原淮阴区渔沟镇李大庄村和孙奄村两村合并后组成的新的建制大村,设有8个村民小组、637户家庭、社会人口2792人、耕地面积3271亩。由于该村位于渔沟镇东北角,且背靠淮沭河东大堤,交通十分不便。多年以来,全村唯一的对外通道就是一条自村部通往淮泗路的3米宽的小水泥路。分布在村部周围的四乡八里的村民们无论是接送到镇里学校上学的小孩、还是到镇上卫生院看病、或者是上集镇买卖交易、外出办事等,都必须经过一段甚至几段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田间小土路。当地村民们常说,新民村的道路是全镇最差的。修路成了新民村600多户居民最为朴素的愿望,是村民们期盼已久的念想。

针对这一情况,市经信委和市工投集团在深入新民村各村民小组实地调研和充分听取广大村民及镇、村干部意见的基础上,从协调落实项目着手,与同在淮阴区渔沟镇扶贫的省委帮扶工作队同志紧密配合,共同向市交通部门争取了部分道路建设政策资金320万元,省、市扶贫单位筹措资金30万元。一年内,先后为新民村修建了3条硬质水泥小公路,分别为4.2公里长、3.5米宽的大堆边路,2.6公里长、3.5米宽的孙李路和3公里长、3.5米宽的马刘相路。同时,又将原村里仅有的由村部通往淮泗路的长2公里、宽3米的主干道长青路改建拓宽到5米,由原来的单行道变成了双行道,把宽敞的水泥小公路基本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如今,开着汽车、拖拉机、小三轮,骑着摩托车、自行车在这几条小公路上出行办事的、接送小孩上学的村民以及来往过客等,看到或谈到村里道路的变化,感激之情无不从心底油然而起。不少村民拉着扶贫队员的手说,要致富、先通路,上级扶贫工作队帮助我们修建的村道公路,既是民心路、深情路,也是我们今后的发达路、致富路。

继援建了四条村道小公路后,市经信委还陆续在近两年内,通过自筹和协调各类帮扶资金50多万元,帮助新民村建成了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广场的建成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和谐、健康、热热闹闹的娱乐健身场所。每天晚上,来自新民村和新民村附近邻村的村民们汇聚在广场,唱歌、跳舞、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呈现着一派喜庆、祥和、欢乐的景象。同时,市经信委还积极筹资4万余元为该村实施了村部改造项目。通过对村部周边路面的硬化美化和房屋内部翻修装潢,改建了新的便民服务大厅,添置了新的空调、电脑和办公桌椅等硬件办公设施,使村部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到村部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今年以来,市经信委认真落实市委关于“阳光扶贫”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入户走访跟进扶贫项目、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并对帮扶责任人在走访帮扶对象中发现的入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协调省、市部分同志及时对30名贫困学生给予了救助,协调九龙鞋业、闽泉纺织等企业就近安排15名低收入农户就业,市经信委还出资2万元对陈会霞等两户因年久失修的危房进行了及时维修。刚刚过去的8月份,又协同省、市经信委和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镇、村实施了农民用网推广基地等项目。这些民生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优化了全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使村民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都有了质的提高和充实,村民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脱贫攻坚促“双增”

市经信委和市工投集团在认真抓好民生扶贫项目的同时,还在做大做强该村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加快该村困难群体脱贫解困进程的“双增”项目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去年年初,市经信委和市工投集团扶贫队员进村扶贫伊始,经过深入调研走访,了解到该村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和豆类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对农田水利设施依赖程度很高。但因为村集体无收入,加之村贫困户居多,全村原有的相庄、孙奄、李庄三座抽水电站由于年久失修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田间沟渠不畅、多处塌方损毁,有的已完全堵塞,使得村民们多年来都处于播种后即等着“望天收”的无奈状态之中,几乎无法获得好的收成和收入。要尽快帮助新民村的村民们在农田种植上实现增产增收,就必须迅速打破“灌溉难”这一发展瓶颈,赶在春播和夏收夏种之前,把新民村农田水利设施修复好投入使用,这是当务之急。为此,市经信委和市工投集团从干好群众最急事,化解群众最难题入手,打响了新民村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战。两单位近两年拨款30万元,帮助该村应急实施了抽水电站维修、引河疏浚、渠道整理等水利建设项目,并向市水利局积极争取了补助经费3万元,使上述水利设施修复项目按时顺利竣工,及时解决了全村农田灌溉缺水难题。“灌溉难”问题解决后,全村每年至少可增加农作物种植收入16万元以上。

为加快新民村脱贫奔小康进程,市经信委又先后帮助该村实施了土地流转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在土地流转项目上,通过多方协调运作,该村已向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流转了1300亩土地,由省农垦公司开展现代化高效农业和特种养殖业生产。这一项目的实施可增加村集体服务费收入3万多元,还为村里10多户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在省农垦公司打工的家门口就业,户年均收入达万元以上。在产业发展项目上,市经信委积极筹资帮助渔沟镇政府在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并通过招商引资从福建省引进了闽泉纺织有限公司。其中,新民村以市经信委争取的省、市帮扶资金165万元参股厂房建设,镇、村按照双方共建、统一管理、按资分股、按股分租分红的原则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使新民村每年在获得部分税收分成的同时,还可分得租金20万元,并可安排村贫困户100多人就业。

近日,市经信委和市工投集团本着既要扶贫、更要扶智的理念,组织新民村全体村干部到洪泽区紫山集团绿色农业食用菌菇生产基地、淮阴区码头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淮阴区刘老庄光伏太阳能产业区及现代高效农业农庄示范园等地观摩学习,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回村后更好地引导新民村村民努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转型发展,鼓励村民从旧有土地耕种模式中解放出来,在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中实现再就业,在镇工业园区的家门口企业中实现再打工。现村两委正重点加强与省农垦公司、闽泉纺织、九龙鞋业、浩海工贸等驻镇企业间的沟通协作,积极争取增加就业岗位,在解决好新民村村民“出行难”、“灌溉难”的“两难”问题的同时,把村民“就业难”的问题彻底解决,使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都能实现“芝麻开花节节高”。

上一篇:淮安区:“三进三帮大走访”走出富民惠民新路 下一篇:争当苏北农业机械化发展排头兵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78748,"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1013/3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