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用经济视角解读历史

读懂中国历史,有很多选择,肯定绕不开的是二十四史,但一般人对这种“大部头”有点“望而生畏”,其次就是如吕思勉、范文澜等“大咖”的中国通史,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等,这些都是很多人的案头书。如果要通过政治制度来看中国的历史,那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是必读书,虽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因其高屋建瓴、视野恢弘而备受推崇,多年来热度一直不减。

但要说通过“经济”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历史,选择就变得很少。众所周知,中国的封建时代自汉代以来一直是“重农抑商”的,这在当时是为了防止诸侯借助工商业做强,但从长远看则对经济有很大的损害,因此直到明朝才有资本主义萌芽,与此对应,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来修史也一直未成为主流,这种影响也一直持续到现当代。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的发展来到了21世纪,这是一个经济活动无处不在的时代,也必然是经济思维无处不在的时代。在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其实经济活动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是非常重要的,也从未缺席过,因此,用经济的视角解读历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应该受到重视。

就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算是一部力作,但是200多页的篇幅让人很不过瘾,只能算是一部“专门史”。要说权威而又“深度”“厚度”兼备的,郭建龙先生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称得上是一部这方面的“惊喜”之作。

郭建龙先生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对于历史的观察可以说是从骨子里渗透了经济学的观念。在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原来国有企业、公有土地制度和金融体系从汉武帝以来就是国家政权的基础;秦朝的灭亡其实是源于国家财政的崩溃;刘邦战胜项羽,其实是“中央帝国”模式对于“诸侯加霸王”模式的胜利,说到底是财政的支撑作用……可以说,读这本书,我们会有一种奇特而又收获满满的体验。

同时,通过经济的视角来解读历史,还能得到许多在国家治理、社会改革方面的启示。比如王莽改革的失败很大的原因在于其货币制度的失败;王安石变法可以说很多方面都与经济、财税有关,但是其为了推行变法,不得不扶持自己的势力,导致宋代的朝堂斗争失控,使得派系斗争成为北宋衰落的“毒瘤”。这些,同样具有“以史为鉴”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读“开”和写“开” 下一篇:思想铸魂跟党走 凝心聚力砥砺行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1693,"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817/3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