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运河三千里 经典看淮安

里运河文化长廊: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日的夜晚凉风习习,迷人的灯火令人沉醉。随着夏季的到来,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将迎来游览的高峰,来自市内外的游人将在这里赏运河美景、品淮扬美食、揽漕运辉煌,感受运河文化游的独特魅力。

运河三千里,经典看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美丽画卷的渐次舒展,擦亮了世界运河文化旅游的品牌,也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淮安旅游增添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与此同时,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设,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淮安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轨迹。

再现繁华助推淮安崛起

淮安,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大河、大湖交织出的发达水系孕育了淮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流经淮安的诸多水系中,给这座古城带来繁华的便是京杭大运河了。

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当属里运河这一段。它介于长江与淮河之间,自淮安至扬州,即闻名于世的古邗沟,由吴王夫差主持开凿,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悠久的历史,繁忙的河道,在淮安的城市发展打上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印记。

悠悠河水,流淌不息。明永乐十三年总督漕运的平江伯陈瑄开凿里运河,让京杭运河全线畅通,从而奠定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地位。

明清时期的淮安因中枢漕运、集散淮盐、漕船制造、粮食储备、河道治理地位显赫而成为“运河之都”。那时候,淮安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粮食储运中心、盐榷税务中心、漕船制造中心,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历史犹如一本书,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写下属于特定时期的精彩篇章。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推淮安崛起?如何将沉甸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聚集人气的旅游资源,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淮安交出了时代的答卷——2013年初,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清江大闸至堂子巷、总长15.6公里的里运河文化长廊(东线)战略决策,按照“起、承、转、合”四大篇章,让历史与现实的悠长会意,穿越时光,绘写淮安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经典画卷。

“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200多年前康熙大帝在《晚经淮阴》中写下淮安人耳熟能详的诗篇,记录下当时淮阴城市繁华景象。现如今,里运河长廊的规划建设让两岸再现繁华,600多年的清江大闸再次见证了古城淮安的繁华景象。

匠心打造绽放淮安精彩

高端大气的规划设计、精心细致的细节把握、匠心独运的品牌建设……淮安人精心镌刻的里运河文化长廊次第舒展,彰显着运河文化看淮安的魅力和精彩。

前不久,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北京晚报高级记者司马小萌,新华社高级记者王颂一行来淮采风时,淮安秀丽的里运河美景、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北京,司马小萌以《夜游淮安里运河》为题,在中国晚报摄影微信公众号中推送22张定格于淮安里运河之夜的美景,写下“如果忙忙碌碌白天来不及品位,那么,入夜跟我去淮安很棒的一条沿河风光带散散步、坐坐船,相信你会认同”的温暖文字,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和转载。

“散散步、坐坐船”,寻常的话语中游客放松的心境和舒适的体验可见一斑。在里运河文化长廊四大篇章的起始篇——清江浦景区,乘坐一条翘角凉亭的精致画舫,荡漾在桨声灯影辉映的里运河间,放松忙碌的身心,成为了越来越多游人的选择。匠心打造赢得了市场的认可,里运河游船公司总经理娄福军介绍说,自清江浦景区游船线路开放以来,游客量正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递增,每月接待量超过万人次,清江浦景区年游人吞吐量超过70万人次。

集地方特色和运河水景于一体,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处。全长32公里的里运河,沿岸风景优美、人文景点众多,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达百余处。单是在清江浦景区,便可数出清江大闸、清江浦楼、国师塔等30多处人文景点。可以说,这里是运河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的聚集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心怀敬畏!”淮安运河博物馆馆长、清江浦景区管理处主任常贵章说,在规划建设中,里运河文化长廊做到了保护与利用并重,力求传承好悠久运河文化,从而延续淮安的城市文脉。在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理水、营城、聚人、兴文”的策略和“文史一脉相承、旅游一线贯通、产业形成链条”的理念,以高端的规划、宽广的视野、扎实的举措探索创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精致建设,匠心镌刻,撰写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在距离游船码头不远处的中洲岛周边,有清江浦记忆馆、淮安名人馆、淮安戏曲博物馆等9个博物馆形成的博物馆集群,既是淮安人文教育的基地,也是运河文化科普的殿堂。在流行游学的当下,清江浦景区博物馆集群正以地方人文和运河文化的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到此参观学习。比如说,清江浦记忆馆经精心策划、布展,综合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精雕细琢、不留遗憾,彰显着运河文化和淮安文化,也赢得了游人的一致赞许。徜徉其中,游客仿佛穿越了时空,对运河和漕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体味到了“最淮安”的味道。

在全域旅游时代,实现“旅游+”渐成风尚,也是发展旅游的新发力点。里运河文化长廊得天独厚,借力“旅游+文化+民俗+科技”,策划了一系列文化味足、互动性高的旅游产品,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七夕节里策划古典水上婚礼,为一对对新人定制古朴且仪式感十足的婚礼;中秋节游船拜月祈福,寄托了游人的思念之绪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国庆节开展民俗表演,听故事、观小品,组织“与康熙同游里运河”趣味活动,为来淮游人增添了不少美好的回忆……一系列形式新颖、富有内涵的活动提升了淮安旅游的品位,凝聚了大量的人气。

以特取胜叫响淮安品牌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里运河文化长廊旅游何以在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答案便是:依托“中国漕运城”,打造世界运河文化交流经典空间,实现“世界运河看中国、中国运河看淮安”。这体现出了中国漕运城大气磅礴的蓝图和情怀,更显示出淮安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区标杆的定位和决心。

里运河是一条历史水流,更是一部漕运史书。规划建设中国漕运城,讲好漕运历史故事,书写当代淮安崛起华章,淮安人的这份情怀和信心源于历史的积淀,发于“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豪迈品格。

中国漕运城位于“起、承、转、合”四大篇章的第二篇,起于八亭桥止于宁连路大桥,总投资超过20亿元。目前,中国漕运城的城门楼建设如火如荼,古朴的高楼矗立八亭桥南首,成为运河沿岸又一处新的人文景观。

事实上,中国漕运城绝不止于建几座城门,造一些仿古建筑那么简单。按照规划,中国漕运城以漕运文化为切入点,突出淮安漕运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旅游新商圈。依托淮安漕运中枢、运河之都历史地位,以“漕起漕落越千年,水墨丹青不夜城,中国漕运城,漕奇又漕乐”为高度;以国家大运河文化旅游传承创新区、江苏古运河风情文化旅游带先导区、淮安文化旅游新增长极为目标定位;以漕运文化为核心,开启从春秋至明朝的漕船文化之旅,再现康乾盛世帝王南巡的繁华市景,感受千秋漕粮托天下苍生的美盛宴,为游客提供了集漕船盛景、漕御盛世,漕粮盛宴为主题的文化体验。

站在中国漕运城新建的城楼前,人们充满着无限的期待,这其中也包括众多有投资、运营实力和意愿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决策者们。目前,中国漕运城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里运河办已经与国内60多家企业集团围绕投资、建设和运营等进行了洽淡,其中一半以上是上市企业、央企等。从意向伙伴投注的关注中,淮安有理由相信该项目前景光明。按照规划,中国漕运城将在2019年淮安高铁开通之时建成迎客。“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里运河办按照‘急不得也慢不得’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项目进展。按照既定目标去干,以干则必成的信心去干。”市里运河办主任蒋维林说。

此外,贯穿于里运河文化长廊的慢行系统相伴在里运河两岸,沿河而修、绕城而过,将喧闹的都市抛在一边,让人们感受到片刻的宁静。中国漕运城正处于中间位置,从这里向南,前方是河下古镇以及以盐文化为主题的萧湖公园,它们和清江浦景区、中国漕运城一样,似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共同构成了一串长达15.6公里的精美项链。

从单一的一条河到建设四大景区以及开发相关产业链,里运河文化长廊给淮安中心城区带来的不仅仅是美景,她如同发动了城市文化旅游的引擎,实现了文化产业、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提速以及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的联动效应,每一天都在向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迈进。

记者江安

通讯员叶宏王贻文吴庆章张伟

上一篇:强化思想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下一篇:推进信息化 实现教育云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4484,"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630/2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