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周传瑛:千磨万击传薪火

1956年,《人民日报》以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为题,盛赞新编昆剧《十五贯》,主演周传瑛声名远播。

周传瑛(1912—1988),新中国昆剧艺术代表人物。9岁入昆剧传习所,初习旦角,后改小生(其间亦“打小锣”),出科后入新乐府昆班。1931年周传瑛与同仁在上海创建“仙霓社”,独当一面演小生戏,经过十多年的磨砺,形成细腻独到的舞台风格。周传瑛主演的剧目有《雷峰塔》(许仙)、《西厢记》(张君瑞)、《红梨记》(赵汝舟)、《桂花亭》(唐伯虎)、《长生殿》(唐明皇)等,其扮相儒雅俊秀,风度翩翩,唱念抑扬顿挫,善用眼神、身段、舞姿塑造形象——尤其是扇子、褶子、翎子功扎实,有“三子唯传瑛”之誉。

上海沦陷后,“仙霓社”散班,为糊口周传瑛入“国风”苏剧团,在苏南浙北农村卖艺,入乡随俗,苏昆夹唱,主演了“两捉三记”(《活捉张三郎》《活捉王魁》和《还魂记》《西厢记》《贩马记》)。置身困境,坚守十载,维系着昆曲衰而不绝。建国后,周传瑛在“国风”基础上新建的浙江昆剧团如枯木逢春。身为剧团领导,周传瑛致力于昆剧的推陈出新。1956年,他主演的《十五贯》,成功塑造了为民请命、机智干练的清官况钟,昆剧因此被周恩来总理称为“艺术百花园中的兰花”,迎来长足发展。继而《西园记》《长生殿》《浮沉记》等好戏连台,《拾画叫画》《界牌关》等传统折子戏,经磨砺成为昆剧精品。

“文革”时期,周传瑛不得不离开舞台,但他牢记周总理的教导:“只要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奋斗,是会产生成果的。”咬定青山,不悔初衷。周传瑛与“传”字辈老艺术家携手培养新人,直至改革开放文艺的春天到来。1988年周传瑛去世后,昆剧艺术薪火传承,新人辈出,呈现“传、世、盛、秀”四代同堂的兴旺局面。

本幅戏画截取昆剧《十五贯》《测字》一场,展现了周传瑛细腻独到的舞台风格:赌徒娄阿鼠杀死油葫芦偷走十五贯,恰城外伙计熊友兰为主人借来十五贯,熊与路人苏迷路被误认凶手送官府,知县不由分说判二人死刑;监斩官况钟(周传瑛饰)发觉罪证不清,请命重审,他假扮测字先生引来娄阿鼠,后者心虚,惊慌忐忑中道出真相……

上一篇:这种失落会持久吗 下一篇:淮安供电公司视频连线为党员转正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4641,"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628/2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