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淮安夯实平安根基实现社会治理新跨越

郑楠

近年来,淮安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构建平安建设示范区,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淮安。

注重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矛盾。加强源头预防,深入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最大限度预防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健全调解网络,大力推进“一综多专”大调解网络建设,整合纵向的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与横向的专业调解,县乡两级调处中心全部依托同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创新化解机制,“阳光信访”7.0系统上线运行,城区派出所全面建立“派驻式”调解室,市城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第三方调处体制机制创新获省政府批准试点,洪泽县“无讼村居”创建建设受到最高法院领导批示肯定,经验被省综治委全省推广。实施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推广工程,组建65人的市级律师专家库。

坚持打防结合,完善防控体系。依法打击犯罪,以提升群众安全感为重点,政法机关协同组织开展“五整一打”等11个专项行动。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尤其是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增强防范能力,提升技防建设水平,市级“六位一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全面投入运行。实施居民小区视频监控联网工程,全市累计完成联网改造550个小区。

提升人防水平,群众见警率显著提升。实施平安志愿者队伍发展工程,各县区均成立平安志愿者协会,全市新发展注册平安志愿者达10万余人。创新防范机制,组织实施“社会治安综合保险推广工程”。

聚焦重点人群,优化服务管理。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外来人口享有随迁子女教育、办理机动车证照等12项与本地居民同等公共服务待遇。严格外来流动人员登记管理,全市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达95%以上。深化“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关注青少年成长“蓝天工程”,探索建立“未成年特殊群体成长中心”,全面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实施困境人群心理关爱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困境人群开展精神慰藉和心理援助。

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全市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建设实现全面覆盖、提档升级,1695个社区(村)全部建成“十位一体”综治办。实施综治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全市综治信息化实战应用技能比武活动。坚持以党建促社建,会同市委组织部开展“两网融合”建设工作。推进政法特色县区创建,各县区通过特色创建活动开展,有效形成“一地一主题、一域一特色”竞相发展态势。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明确15项系列平安创建活动。

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今年2月24日,我市召开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动员会,这标志着覆盖61个成员单位,涵盖政法云平台、智能审判推动系统、审判资源配置系统、智能评查监督系统、社会稳定指数信息系统、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政法智慧库、政法一体化移动办公APP等多系统于一体的社会治理基础大数据平台——“智慧政法”项目正式启动。该大数据平台依托淮安市公安局现有云计算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对云计算平台中的存储资源、计算资源以及安全环境进行扩容、升级和改造,利用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执行全国综治信息数据标准,建立全市社会治理大数据汇聚和应用平台,实现社会治理信息智能化管控和智慧化分析应用。

创新社会治理,是近年来我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胆探索,敢于试错,勇于创新,争当地方“改革促进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者”,在创新治理方式方面进行了上述诸多有益尝试。但是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地方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大数据、“互联网+”“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既赋予各地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新内涵新内容,又为各地社会治理创新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同时也给各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提炼深化既有的成功做法与先进经验,优化升级既有的成功做法与先进经验,在既有基础上积极认真学习“他山之石”,以及如何在“既有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认真思考与探索的内容。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上一篇:习近平干部教育思想在淮安的创新实践——以好干部教育馆为例 下一篇:综合配套改革助推淮安新型城镇化进程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5792,"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613/2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