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蓝领”也是人才

朱海滔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破解“技工荒”,不少企业和地方都以重奖和高薪的方式,来吸引和激励技工人才。曾有报道,江苏某企业为招一名高级电焊工,开出了年薪20万元的天价也未能如愿。但就是在国内技术工人万金难求的情况下,却有不少有技术的蓝领纷纷到国外“打洋工”。据报道,山东省济南市孝里镇已有1000多人获得了在澳大利亚工作签证,工种涵盖电焊、水电、安装等。其实,中国技工并非仅在澳大利亚一国“走俏”,在加拿大、新西兰,甚至德国都越来越受欢迎。

为什么中国技工会舍近求远?除了经济收益高这个重要原因外,就是在国外从事技术工作的工人,其社会地位并不低人一等。尤其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重体力劳动者工资高是“国际惯例”,而且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而在我国,大学生等同于人才、大学毕业才能找到体面工作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工人则成为“双手油污、浑身汗臭”的代名词,无论大学生就业如何“难”,仍有超过98%的受访者更倾向于接受大学本科教育,只有为数极少的农村贫困家庭学子才不得已报考技工学校。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人才观的偏差,造成技能人才政治地位偏低、社会认同感不强,使得技工人才的职业发展渠道比较单一,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过于狭窄。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国家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技工人才是技术创新、企业转型的中坚力量,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理应得到企业、社会以及公众的认同。我国要确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技工荒”,社会各阶层必须改变陈旧的人才观,树立起“蓝领也是人才”的新观念,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的良好氛围。在这方面,在提高技工人才收入水平的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破解技工人才发展渠道狭隘的瓶颈,尽快建立起适应青年技工成长、进步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在社会公众内心的认同感,使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技术工人不仅成为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都能锋利“双丰收”。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和“技工荒”问题。

上一篇: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在网上发声” 下一篇:重拳整治“舌尖上的谣言”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89965,"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421/2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