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互联网+”给全民创业安装“推进器”

孙亥陈礼进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围绕打造“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服务品牌,依托市政务中心服务窗口,紧贴互联网形势下基层群众对创业服务工作的新期盼、新要求,以创建“互联网+”精准服务品牌为抓手,通过升级人社网站、转变经办模式、实施专项行动,构建了创业服务线上线下同步经办、前台后台一体推进、智库团队全程支持的工作机制,打造了基本服务网络受理、专项服务窗口办理、精准服务专家打理的服务模式,为城乡劳动者踊跃“双创”提供有力支撑,努力打造“五星人社”服务品牌。

建设载体,

依托“互联网”提升服务效能

市人社部门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创业服务工作,构建了“淮安人社网”、“淮安就业网”、“淮安人才网”、“淮安创业网”和“淮安创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服务平台,使创业工作与互联网更加紧密融合。特别是升级改版后的“淮安创业网”作为我市唯一的创业服务专题网站,首次实现了窗口服务“一网通”办理、城乡创业“常态化”管理、经办双方“互动式”交流等多种功能,通过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线上互动,原本必须在政务窗口办理的业务,现在通过网络注册、在线申报即可完成,既免去了服务对象往来奔波,也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去年我市在省内率先利用线上经办模式,完成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和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争取省级城乡创业引导资金近2000万元。

今年,得益于“互联网+”服务的延伸,我市快速动员、部署省级创业型街道创建工作,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通过网络完成了全市13个创业型街道(乡镇)、123个创业型社区(村)、1个创业型园区的初评工作,首批推荐名单已在网站进行公示,力争创建达标率100%。

整合资源,

瞄准“专业化”打磨服务精度

创业服务工作涉及面广、牵扯单位多、专业要求高,市人社部门在做好窗口服务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工作角色由“服务提供者”向“资源整合者”延伸。通过聘请工商、税务等部门政策专家落实AB岗制度,与政务大厅内有关单位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打破了“自家人只管自家地”的局限,实现了资源共享。组织人员整理编印了《淮安市创业扶持政策汇编》,汇总了3年来我市一系列创业文件,让创业者“一册在手、政策我有”。积极与市创业者协会等民间社团协调,动员来自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的同志加入淮安市创业指导专家团队,作为窗口服务的参谋、智库,会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在去年开展的“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省市级创业基地和创业项目遴选等工作中,中心先后组织了30余人次专家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指导,最终全市有6个项目进入全省创业大赛,4个基地和28个项目获得省级认定,彰显了“精准化”服务成果。

开展行动,

积极“走出去”拓展服务深度

“窗口工作不局限于窗口”是人社部门一直秉承的服务理念,无论“互联网+”服务还是“精准化”服务,只有推向基层、推向社区、推向农村才能真正撬动全民创业的“杠杆”。去年以来,人社部门依托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在“双创周”期间组织“互联网+”创业培训,培训大学生和城乡劳动者0.6万人次以上。春节假期,轰轰烈烈开展了以“创业就业圆梦家乡、共建共享美好淮安”为主题的促进返乡人员留乡创业就业系列活动,协调每个县区、乡镇(街道)开展“看、提、谈”活动,全市累计组织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典型开展座谈会、推介会、沙龙会等活动百余场,辐射城乡百万劳动者。

目前,市人社部门围绕正在开展的“深化两为整治、创建五星人社”的要求,抓住全市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村)、园区创建的有利机遇,将“互联网+”服务模式向基层和园区延伸拓展,构建市、县(市、区)、园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五级联动工作格局,运用“互联网+”服务给全民创业安装“推进器”,努力完成城乡创业培训2万人,扶持创业1.5万人,引领大学生、农民创业分别达0.11万人、0.29万人的目标。

上一篇:我市着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下一篇:我市实施劳动关系双随机一公开机制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2893,"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0320/1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