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松:“伊斯兰国”如何从全球招募“炮灰”
2016-12-07 09:48: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2016年12月2日,上外中东研究所钮松副研究员在《中国国防报》发表评论文章《“伊斯兰国”如何从全球招募“炮灰”》(见《中国国防报》2016年12月2日第16版),全文如下:

钮松:“伊斯兰国”如何从全球招募“炮灰”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根据摩洛哥战略研究中心在全球反恐论坛上提交的报告表明,近两年,共有4.7万外国人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作战。

“伊斯兰国”作为一个恐怖组织,其名称从最初的“伊拉克伊斯兰国”到“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再到最终的“伊斯兰国”,其设想的“国土”已从伊拉克扩展到地中海东岸的沙姆地区,还打算在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省”,其目标已经瞄准全球。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伊斯兰国”的战斗队伍中,其中,外籍人员的加入引发大众更多的关注。

外籍人员呈年轻化、高学历化趋势

“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不同,并非生活在塔利班政权或者部族长老的庇护之下秘密开展恐怖活动,“伊斯兰国”更倾向于采取公开、声势浩大的方式开展恐怖活动,谋求更多关注。

“伊斯兰国”早期成员多是叙利亚、伊拉克地区被极端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圣战士”,但由于其“建国”目标的不断推进,这种单一的人员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其实现“建国”的需求。

首先,从意识形态上,以“国家”自居的“伊斯兰国”亟须将各国极端主义分子招至麾下,巩固其国际恐怖大本营,与“基地”组织等传统恐怖组织开展竞争,壮大势力。其次,出于“政权”运转和提供社会服务的考虑,“伊斯兰国”亟须行政、财经、医疗、卫生、城建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以建设恐怖大本营。再次,从对外传播上,“伊斯兰国”亟须多语种且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为其恐怖思想的全球传播提供帮助。

根据摩洛哥战略研究中心的数据,目前“伊斯兰国”外籍人员大约为4.7万人,大致情况为:突尼斯5000人、沙特2500人、俄罗斯2400人、法国2000人、摩洛哥1500人、约旦2000人、土耳其1400人、黎巴嫩900人、德国700人、利比亚600人、英国600人、印度尼西亚500人、乌兹别克斯坦500人、巴基斯坦500人,其余国家均在500人以下。

而据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伊斯兰国”外籍战斗人员平均年龄在20~35岁,拥有中学及以上学历的为69%,大部分拥有大学学历。来自西亚、北非、南亚、东亚的外籍战斗人员的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所在国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平。该报告得出结论:贫穷与低学历并不必然导致恐怖主义的滋生。恰恰相反,高学历的男性失业者更容易被恐怖主义所引诱。

刚刚到达叙利亚和伊拉克,投奔“伊斯兰国”的外籍人员在接受武装训练之前,往往会被分配从事取水、清洗厕所等体力活,这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到了武装训练阶段,又会因为训练期间禁用手机等原因,导致更多人的离开。“伊斯兰国”会招募妇女,主要目的就是将她们培育成“圣战好妻子”。据英国战略与对话研究所的数据,已有550名西方国家妇女为“伊斯兰国”效力。

从“借壳下蛋”到“自立门户”

“伊斯兰国”招募外籍人员的方式,经历了“借壳下蛋”到“自立门户”的阶段。前一阶段主要通过加盟“基地”组织,以“基地”组织这个长期以来的头号恐怖团体为旗号,大力发展其在伊拉克的势力;后一阶段则通过推进“建国”、自封“哈里发”、不断收编“基地”组织分支机构等举措,试图要将“基地”组织取而代之,这也对全世界众多极端主义分子构成了极大的诱惑。

具体招募方式,则主要通过现代互联网,通过注册脸谱、推特、YouTube等西方社交媒体账户,发行《达比克》等电子杂志、开发网络圣战游戏、开发手机应用等方式,吸引西方青年加入到“伊斯兰国”的“圣战”中去。

事实上,“伊斯兰国”招募者与被招募的外籍人员之间已形成互动关系,“伊斯兰国”大量制作精良的网站和视频均出自外籍人员之手,其娴熟的网络技术、制作手段和地道的多语种发音等,都对西方青年造成了蛊惑和煽动。

行走的“炮灰”

印有“伊斯兰国”标志的汗衫、纪念品,再加上宣传片中渲染的超越国家、民族和种族之间的温情与战斗情谊,使得许多青年大大低估了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伊斯兰国”作战的惨烈以及生活条件的艰苦。

招募而来的外籍人员除了从事非战斗的市政服务岗位、网络宣传岗位、后勤保障岗位以外,还承担着其他任务。

首先是充当“炮灰”,与“伊斯兰国”大本营外围的敌人进行武装对抗。由于外籍人员众多、结构复杂,且时常遭遇叙利亚、伊拉克本土战斗人员的欺凌,不时出现逃跑而被处决的新闻。“伊斯兰国”在处决外籍逃兵、稳定军心方面决不心慈手软。

其次是充当“圣战”回流人员。一些从中东国家前来的外籍人员在经过“伊斯兰国”的恐怖训练和宗教洗脑以后,被派回其母国,旨在发展壮大该国恐怖力量,实现“圣战”回流。

此外,还有许多未曾前往“伊斯兰国”受训,仅是从精神上认同或通过其他方式加入的外籍战斗人员,常常会选择在欧洲国家流窜作案,开展恐怖袭击。

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在美俄等大国的协同打击下,尤其是配以叙利亚政府军和伊拉克政府军的联合作战,“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实际控制区已大幅缩水,许多战略要地、石油产区已被叙伊两国政府或各地方武装所夺回。对其在叙伊“大本营”的有生力量而言,其在石油收益、战斗人员数量等方面已经是大势已去。正因如此,外籍人员的命运引发了更多关注。

目前来看,外籍战斗人员的未来有几种可能性:一是留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坚持战斗,最终难逃被消灭或被俘虏的命运;二是来自中东其他国家以及拥有西方国家国籍的阿拉伯裔外籍人员,他们冒充叙利亚难民潜入欧洲,在欧洲联合当地的极端主义分子制造暴恐袭击。有消息称,“伊斯兰国”已具备伪造叙利亚护照的能力,此类外籍人员能以叙利亚公民的身份合法进入欧洲;三是通过偷渡方式逃离叙利亚、伊拉克。由于许多国家禁止加入“伊斯兰国”的国民入境,有的甚至取消了其国籍,因此很多不愿在叙伊继续战斗,且无法以叙利亚难民身份前往欧洲的外籍人员只能逃回母国或其他国家藏匿,其潜在的“就地圣战”危险性不容小觑。

然而,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依旧会对“伊斯兰国”和许多支持“伊斯兰国”的外籍人员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伊斯兰国”的宣传手段多样,且“接地气”,很多人心甘情愿被蛊惑。而来自西方的青年,除了对信仰的偏执、杀戮的向往和友情的幻想外,更多的还是因为在各自的社会中所遭遇的制度性不公以及由此引发的挫折感所产生的绝望,从而以另一种极端方式走上了一条反体制道路。

可以说,“伊斯兰国”外籍人员的前途命运与国际制度的改良、所在国社会制度的优化、宗教在当前国际体系中参与合法性的增强息息相关。只有经历以上革命性变革,才会摧毁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从而为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提供契机,以“伊斯兰国”外籍人员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国际化和网络化现象才会降低发生的概率。

来源:中国国防报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6867,"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societies/info_1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