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农业如何「强大」联合,共筑粮食安全屏障?
2016-10-25 11:00: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粮食作为丝路经济带的主要战略物资,对促进沿线各国的稳定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业作为粮食的主要来源,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也更加凸显。在传统的农耕文明时期,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对外交流就已经成为了古代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

而粮食产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水平的高低,中国和以色列分别作为农业大国和强国,历来对农业发展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中以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化农业领域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丝路战略的提出,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将为中以农业合作创造出新的机遇。

合作历程

中国和以色列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早在1992年两国建交前就已经启动,尽管大量的农业合作项目是在建交后开始的。自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双方农业部都积极地开展合作,并签署了农业部谅解备忘录。1993年10月,为了更好地推动两国农业科学家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以双方在北京联合成了「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

与此同时,在中国访问的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同我国总理李鹏会谈中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即在中国建立一个以色列示范农场,这是两国农业合作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该农场于1995年正式启动,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首次在中国展示。此后,更多的以色列公司开始来华开展业务,并将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引入中国的农业领域。

随着两国农业合作关系的确立,其合作内容和进程也都在不断地深化发展。中国农业部部长刘江率团于1997年11月访问以色列,与以色列副总理兼农业、环境部长进行会谈,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项目的合作,双方签署了《中以农业联合委员会正式会议纪要》,并决定通过中以农业联合委员会的机制以促进平等互利的农业合作。

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合作项目也在逐渐的增多。2001年,中以示范奶牛场正式启动;2002年8月16日,为了引进以色列先进的旱作农业技术与设施,并推动旱作农业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中以双方签订了旱作农业示范培训中心项目谅解备忘录;2004年5月10日中国国家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隆平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多产种子公司签署了中以联合研发「超级杂交水稻」项目协议。 而中以「马沙夫」农业人才培训项目也一直在为两国的农业发展培训人才。

多年以来,两国农业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以色列先进的技术更是给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自中国丝路战略提出以来,双方都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农业领域的合作。2014年6月,中国农业部和以色列农业部在耶路撒冷签署了合作纪要,将双方农业合作纳入丝路战略合作框架。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在2015年8月12日,与到访的以色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乌里•阿里埃勒会谈中表示,中以农业互有优势、互补性强,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推进中以农业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与潜力。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015年11月访问以色列时,也高度评价了两国农业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并强调双方应将农业创新合作作为今后农业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并通过交流与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正是得益于两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农业合作领域所达成的各项共识,中以农业合作才能够快速发展。

中以农业如何「强大」联合,共筑粮食安全屏障?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合作的必要性

对中国而言,相较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中以农业合作更多的是中国「引进来」战略的实施,以色列先进的灌溉、培育良种等技术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中以两国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农业合作的经验,形成了广泛而良好的合作基础。如今,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加强中以农业合作,不仅是对两国共建丝路的丰富与支持,更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

一方面,中以农业合作的深化与发展更有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使国际资本多次企图进入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美梦化为泡影。但中国人地矛盾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口的持续增长势必会加大粮食需求,依靠国内农业资源保障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冲突日益凸显。2015年,中国进口粮食超过1.2亿吨,增长17.0%;其中,进口大豆8169万吨,增长14.4%,而玉米、稻米、小麦三大主粮进口量分别为473万吨、335万吨和300万吨,分别增长82%、31%和0.1%。为了更好的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在2014年中央1号文件中就表明,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

以色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农业大国,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和丰富的农业发展经验早已使其居于世界农业发展的前列。如今,在丝路战略的框架下,继续深化中以农业合作,将有助于中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学习和引进以色列先进的农业科技,在立足国内努力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上,适度进口,以便更好的防范和化解粮食进口的风险。

另一方面,以农业和合作为平台,中以两国加强了外交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以及中东地缘政治结构的演变,以色列逐渐加快了「向东看」和「融入区域」的外交战略进程。一位以色列的分析家认为,现在的以色列不再需要「保护者」,而需要的是「合作伙伴」,它希望从一个「被保护的国家」变成一个「融入区域」的国家。

而对中国而言,以色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交汇之处的中东地区的中心,紧盯着连通印度洋和地中海的的苏伊士运河,靠近使用丰富的阿拉伯半岛,对中国丝路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价值。

在两国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以色列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对其给予帮助,中国也需要在中东发展几个支点国家,扩大在解决中东事务的话语权,而以色列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选择。中以农业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且一直以来都深受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以两国可以借助良好的农业合作,深化其他各领域之前的发展,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农业推动两国外交的新发展。

深化合作借力丝路战略

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表明,中国将在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和互利共赢的原则上,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以色列对中国所倡导的丝路战略给予了高度评价,双方农业合作也将会在此框架下,不断地深化与发展。

首先,推动中国各省会学习并利用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强化与以色列的农业合作。早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以色列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被引入到了中国,被用于陕西、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的节水农业的发展。此外,湖南省益阳市和黑龙江省政府也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与以色列就畜牧业的发展达成意向。

随着以色列农业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与以色列建立农业合作关系。2014年5月,湖北省省委书记张昌尔率代表团访问以色列,就开展淡水养殖合作签订了协议;2016年4月,宁夏与以色列外交部农业合作中心达成协议,在宁夏农垦集团平吉堡农场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合作示范核心区,提高宁夏农业现代化水平。 截止2015年年初,中国多个省份都与以色列建立了农业合作关系。

其次,促进中以农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自丝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加强同外企合作,谋求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就中以农业合作而言,中以农企之间的深入对话,将会促进企业之间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

2015年6月28日,中国新型肥料生产龙头企业金正大集团与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以中农业交流合作中心、以色列瑞沃乐斯公司就中以现代农业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将会在搭建中以现代农业交流培训平台、现代农业技术综合示范平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象征着中以农业合作正向深度扩展。 此外,金正大还与以色列最大的灌溉设备公司耐特菲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以便更好的引进先进的技术,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扎根。

除了金正大之外,更多的农企也都希望以丝路战略为契机,同以色列大型农企进行交流,以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将为中以农企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多政策上的保障,双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在农业灌溉、施肥等各领域开展项目。此外,中以农企间的交流与合作,相较政府而言,会较少的受到政治因素的困扰,双方更多的是以利益为基础,这更加有利于彼此间农业项目的开展。

最后,为中以农业深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丝路战略的优先领域,中以双方通过合作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为深化中以农业发展与实现双赢提供公共产品平台。良好的基础设施对未来中以农业扩大合作领域与扩展合作项目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会为大型的农业合作项目提供良好的投资基础。

此外,良好的基础设施也会推动中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农业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尤其是保鲜期较短的产品,需要高效的物流体系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以两国会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努力实现设施联通,为两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加便利完善的设施保障。

合作前景展望

中以农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历史基础和无限的发展潜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将会使两国农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首先,中国在为以色列提供广阔市场的同时,应着重引进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培养我国的科技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先进的技术是以色列农业闻名于世的关键,其水源灌溉、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技术都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在未来的中以农业合作中,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其广阔的市场、强大国际影响力等优势,来换取以色列农业更加先进的技术,推动两国间农业技术更高层次的合作。此外,中国不能仅停留在引进技术的层面,要更多地培养自己的农业人才,要深入研究并分析以色列的先进技术,创造更多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科技设备。

中以两国在丝路战略下的合作,犹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2013年12月在耶路撒冷与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所说的:「我们的力量形成互补。中国有巨大的工业影响力和全球影响力,以色列则在所有高科技领域都有先进的技术。“」尽管中国更需要以色列的先进农业技术,但不应受此限制,要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才是中以农业合作的长远发展之策。

其次,在农业合作过程中,两国要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尤其是与企业的沟通。国家高层间的互访与交流更多确立的是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或实施的整体框架,为农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保障,相较两国企业间的合作,分歧较少。而企业间的合作会涉及更多细节问题,比如技术的运用,管理组织的运行等。双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应就更多具体的细节积极探讨,应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努力做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带动两国农业领域的深度发展。

最后,加快中以农业合作进程与扩展农业合作领域,推动中国农业全球战略的实施。中国将会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农业全球战略,以服务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重要的农产品供给。以色列凭借其先进的科技水平跻身于世界农业强国,中国农业全球化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以色列的支持。中以农业在未来的合作中,需在保持先前良好合作基础的同时,扩大合作领域,加强高层次的科技合作,同时,两国政府也应为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推动企业在农业方面实现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中以农业如何「强大」联合,共筑粮食安全屏障?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结语

丝路战略的实施虽为中以农业深化发展创造了契机,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以农业合作需要中国妥善处理与阿拉伯国家之前的关系,既不能有损与阿拉伯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又要深化中以农业合作,中国需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灵活的外交方针,积极做好与各方的协调与沟通,使各利益攸关方都能在丝路战略下共同发展,这对中国的外交智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其次,尽管以色列政局整体稳定,但其周边环境仍存在诸如巴以冲突、恐怖活动等不稳定因素,中以农业合作依然有一定的风险。中国农企在与以色列农企合作的同时,要树立风险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中以两国政府也应当为两国农业合作提供安全的保障,为中以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创造安全的外部环境。

最后,美以关系虽有裂痕,但以色列外交仍会考虑美国因素,在以色列推行「向东看」政策并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时,美国的态度不容忽视。所以,中以农业合作的深化与发展,要将美国考虑其中,如何妥善处理同美国间的关系,对中以农业合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总之,中以两国在农业领域还存在着很大的合作空间,中国有市场和实力,以色列有先进的技术,两国的农业合作前途光明。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7296,"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societies/info_1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