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急需六大互联互通:跨部门、跨系统、跨介质
2016-09-13 17:41: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政务新媒体急需六大互联互通:跨部门、跨系统、跨介质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新媒体以其全时、全域、全民、全速、全媒体、全渠道、全互动、去中心化等特点迅速改变和影响着舆论架构和社会结构。从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到如今的政务新媒体百花齐放、多元平台齐头并进发展新阶段,中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成为工作新常态。目前,全国政务微博账号达24万个,政务微信账号超过10万个,政务客户端发展迅猛。政务新媒体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民互动、引导网络舆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做好舆论引导的重要抓手。但是,就现状来看,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何更熟练、更有效、更给力地运用好政务新媒体,实现信息源的互联互通,是党委政府部门在新阶段新常态下贯彻“互联网+”思维的一项重要课题。

政务新媒体面临的挑战

目前由于政务新媒体的强势介入和传统主流媒体纷纷开设大量新媒体公众账号,新媒体舆论逐渐回归秩序。但是政务新媒体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2011年7·23温甬动车事故到北京2012年7·21特大自然灾害,从上海外滩2015新年踩踏事件到天津2015年8·12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政务新媒体也给政府部门提出更多要求,党委政府部门在利用政务新媒体这个新阵地、新渠道、新方法的同时,政务新媒体也给党委政府部门提出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角度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境外舆论场竞争激烈;二是维护政府形象、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三是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舆论应对面临严峻挑战;四是政务新媒体“信息源”高度欠缺,以至于信息发布不准确、不主动、不及时、不真实、没作用,存在不少的“僵尸”,严重制约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进一步发挥作用。

政务新媒体的信息源因何缺失

首先,我国政府部门信息库建设各行其是,大量信息资源散落于各个部门系统中,互不连通,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各部门数据库建设以方便本部门利用为目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资源部门化现象严重,部分部门将掌握的信息资源作为寻求行政利益和提升部门地位的筹码。部门领导功利化思想及小团体主义严重,各部门在建设数据库的过程中以本部门为中心,将具有相对独特性的信息资源垄断,阻碍了信息资源共享。

其次,我国政府部门信息库建设纵强横弱,重纵向的对口监管和信息协调,轻横向沟通和协作,信息横向流通极为不畅。像地理、人口、金融、税收及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共享状况良好,而包括劳动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救助在内的公共服务信息共享情况不尽如人意。

第三,有些领导机关政府部门仍然不重视不善于使用政务新媒体,仍然沿用传统媒体管控思路,使得许多群众特别关心、着急想知道、对实际有用的权威信息没有能够第一时间在政务新媒体上发布。比如,党委政府部门需要经过领导层层审批,即使权威准确的信息因迟滞发布而使政务新媒体发布效果大打折扣;政府部门专注于突发事件事故的处置而忽视在第一时间权威发布事件事故真相,使得政务新媒体的影响力有时被非官方的自媒体抢占;政务新媒体运行团队不重视、不关注、不及时收集和回应网民粉丝的诉求和反馈,政务新媒体舆情研判不到位,使得政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信息源的严重缺失,使得众多的政务新媒体发布的往往是二手信息,原创率低、及时性差、发布频率低,没能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应有的独特作用。要想发挥政务新媒体正面积极作用、获得用户的持续关注,“内容为王”是“必杀技”。

六大互联互通促进政务信息源的共享

政务新媒体作为新型的传播媒介,能否源源不断地提供及时准确、货真价实、可读有趣、扎实深厚的信息源内容是政务新媒体账号能否被用户接受的核心要素。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只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才能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

具体而言,以下六大领域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基于塑造城市、政府良好形象需要的跨部门信息源的互联互通。各级外宣办、政府新闻办统筹指导全区域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政务新媒体工作,有条件全面铺开对外合作;与各方建立定期联席会议等长期互动机制,厘定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互联互通的信息源范畴,制定和督促执行互联互通工作制度,整合发挥互联互通优势和作用,增强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涉及重要工作、群众关切事项,优先在政务新媒体上发布信息。加大政府权威信息新媒体推送力度和覆盖面,主动与公众互动交流、回应社会关切,互联互通进行舆论引导。

基于政务新媒体工作需要的跨系统信息源的互联互通。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政务新媒体隶属于外宣办、政府新闻办统筹协调,有工作团队,有工作机制,其中像北京发布达到上海发布等新闻办微博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相当大。但是省市自治区领导层面还没有完全将新闻办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纳入顶级首选发布渠道和阵地。各级政府新闻办微博微信公众号是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权威平台,涉及各级政府重大政策措施、突发事件信息等应优先在这些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党委宣传部需注意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政务新媒体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舆论引导工作的互联互通,在决定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举措、重要事件、突发事件等重要新闻需要即时发布时,优先考虑使用这些平台,通过新闻通气会等指挥体系合理安排重要信息源的最佳发布、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基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的政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联互通。目前主流传统媒体发挥人才、专业和信息源优势,纷纷开设众多的官方微博微信,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舆论引导力和舆论监督影响力日益提升,形成了一股值得高度重视的新兴宣传力量。近些年来,在传统媒体和政务新媒体之间,北京等不少省市自治区已经进行了一些全媒体播报的尝试,不少政务新媒体一直在坚持这样的做法,但之前是点、线上的合作,今后可以扩展到全面融合,建立日常合作机制。一方面,是与主流传统媒体合作,遇有重大活动和重要政策举措发布时,以全媒体方式进行报道,互相支持,共同发声。另一方面,要与主流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发布渠道进行联动,在网络上充分互动,多层次转评,在日常信息发布、线下活动、政府调研等方面开展合作。

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需要的政务新媒体跨形式、跨平台的互联互通。目前政务新媒体种类有微博、微信、微视、客户端等形式,有新浪、腾讯、搜狐、网易、新华网、人民网等平台。这些政务新媒体的各种形式、各种平台还不能互联互通,更不能互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新媒体信息源的互联互通,削弱了政务新媒体的功能和作用。在形式和平台上,各级政务新媒体要开通各种形式,在现有各种平台上上线,尽最大可能扩大覆盖面和影响面。在内容和信息源上,各级政务新媒体要根据形式和平台的特点、粉丝的数量,打通发布政府重要信息。在技术层面,主管部门要协同平台部门,进行技术攻关,协商争取早日实现政务新媒体形式互通、平台互联,集约形成最大传播力和传播效果。

基于全国一盘棋的发展需要打造政务新媒体跨区域、覆盖全国的互联互通。目前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各部委办之间政务新媒体的信息源互联互通还很不完善,多存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状态。有关主管部门参照传统媒体舆论管理模式,落实中央“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要求,统筹协调全国政务新媒体信息源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期,互相支援、形成主信息、正能量合力。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快速迈向联动时代,与此相适应,政务新媒体必须联动跟上率先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京津冀三地政务新媒体的互联互通已经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三地政府是共生共荣,任何一家都难以置身事外,京津冀三地比以往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息源的互联互通,需要三地各个层级的政务新媒体实行互联互通。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重要政策、重大举措、重要信息需要即时发布,可能出现的诸如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等突发事件,需要三地政务新媒体协同配合发布。将三地政务新媒体的互联互通纳入行政管理协同体制机制保障范畴,成立协调沟通组织和机制,保证全天候即时高效沟通;制定信息源整合共享的制度和规定,保证三地政务新媒体即时互联互通;制定政务新媒体业务技能培训计划,确保三地政务新媒体发展水平相当、势头相适、队伍相称、互相照应。

基于民生服务安全稳定需要的政务新媒体舆情研判应对处置的互联互通。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政治沟通异军突起,网络围观、网络评论、网络诉求加速重塑政府沟通、研判和决策模式,网络问政、网络沟通、网络互动已经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必修课。政务新媒体舆情实现互联互通,才能保证研判准确到位,预警科学有效,应对及时妥当,充分实现网络为民服务。安排专门人员每日即时锁定两微一端政务新媒体重要关键字检索,根据转评数、转评人的构成(主要是大V参与度)、转评速度、公号文章热度、朋友圈刷屏热点、大客户端头条推送主题捕捉粉丝情绪、热点话题和热点舆情自下而上的信息源,及时汇总和研判对策,协同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信息发布。对于重大政治原则问题、行动性信息,主责部门、宣传部门、网管部门协同调控,充分发挥新浪腾讯等微博平台和大V的作用,力争把网民热度降下来。对于突发事件,政务新媒体发挥主渠道主导性作用,全域即时互联互通,在第一时间汇总新媒体上传播的非权威非真实的谣言传言,会同突发事件处理部门立即有针对性澄清事情真相,发布权威信息,互动答疑解惑,表明立场态度,稳定社会情绪。对于网民互动诉求,按照建议、要求、投诉、上访、举报等分门别类收集汇总,分送相关部门,督促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受众,保证下上、上下互联互通,用最好的服务尽最大努力为民解决实际问题。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801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societies/info_1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