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视阈中的下一场军事变革前瞻思考
2016-08-16 15:58: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新一轮科技革命视阈中的下一场军事变革前瞻思考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摘 要]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预计将于未来20~3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引发下一场军事变革。这场军事变革将以新质机械化与新质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主题,以重塑军事体系为目标,是一场以跃变为主的革命性军事变革,必将对军事领域产生全方位影响,并促使“云战争”这一信息化战争高级形态走上历史舞台。应将下一场军事变革纳入军队改革的远景视野前瞻布局,为夺得战略主动、实现军事赶超、引领世界军事文明发展和支撑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习主席指出:“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高度关注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 [1]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必将对军事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预计将于未来20~3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引发以重塑军事体系为目标的下一场军事变革[2],推进信息化战争迈向高级阶段。

一、动因:下一场军事变革的基本条件日臻成熟

引发一场军事变革的主要动因包括科技进步的推动、战略需求的牵引、军事理论的创新和战争实践的催生。其中,科学技术是最具革命性的力量,也是引发军事变革的本原动力。

从科技条件上看,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兴起,大批极具军事应用前景的新兴战略性技术集中涌现,将对军事领域产生根本性影响。

一是在信息技术领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认知无线电、新型微处理器、超微元器件、数据与网络安全、激光传输及太赫兹通信等技术快速协同发展;光子、量子、生物计算机以及基于非硅晶片材料的新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量子通信技术等将引领未来信息技术长远发展,开辟新质信息化进程,使军队信息化建设呈现全新面貌。

二是在兵器技术领域,颠覆性技术集中涌现,军事航天技术、临近空间飞行技术、深海开发技术、纳米武器技术、电磁发射武器技术、定向能武器技术、无人作战系统技术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军用能源和推进技术、弹药技术、隐身技术、综合防护技术和系统集成等技术稳步发展,将开辟新质机械化进程,产生全新的作战手段。

三是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由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直接数字制造、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以及3D打印等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群引发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将使装备研发生产效益成倍提高。以直接数字制造为例,从已经实现的技术来看,在一些领域其效益超过传统手段一个数量级以上,将大大改变未来制造业的面貌 [3];再如,以3D打印技术加工某航天薄壁结构,设计加工周期由50天降为数天,成本由数万元降至不足一万元。这将加速武器装备体系的新陈代谢,极大地缩短科学技术向武器装备转化的周期,加快推进军事变革的速度。

从军事条件上看,当前也具备了将科技革命转变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基本条件。习主席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军事领域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罕见。”[4]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对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的争夺不遗余力,不断加大军事科研力度、创新作战理论,并运用实战和预实践的办法不断探索新的作战方法,各种变革理论层出不穷。在强烈持久的需求拉动和汹涌澎湃的科技发展浪潮推动下,新一轮军事变革不可避免。当前正处于这一历史进程质变前的快速积累阶段。

二、主题:新质信息化与新质机械化的深度融合

新质“两化”的深度融合是科技进步与军队建设发展的必然轨迹。近现代以来,军事发展史某种程度上突出地表现为军事机械技术与军事信息技术的结合史。科技发展在不断提升军队行动能力、扩展战争空间的同时,也不断优化军队行动逻辑,提升体系连通性和协作能力,军事行动能力和行动逻辑的协同发展,推进战争形态的演进。历史上,这两个进程长期处于不均衡发展状态,军事机械技术的发展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传感器、通信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其进步幅度与影响力远超越了军事机械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巨大扩张压促其向军事领域各个角落迅速渗透,推动人类迈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使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军事体系、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成为一定时期军队建设的主题。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发展,“工业4.0”“再工业化”“互联网+”等发展战略将人类社会推入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在军事领域,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与会聚集成,将促使军事信息技术和机械技术快速协同发展,并使得新质信息化与新质机械化的深度融合成为主导性方向。“复合”合而归一,其作用体现在中观以上层面,底层大体上“油水分离”;而“融合”作用起始于军事体系微观底层, 水乳交融、合而为一。新质“两化”的深度融合,着力从武器装备等作战要素最底层入手,促成军事信息与军事机械逐层会聚合一、打造与信息化战争高级阶段相适应的“军事物理信息融合系统”、改变军队组织结构并迅速地向军事上层建筑传导,进而引发全局性质变。物联网引发的“感知的革命”、云计算等引发的“计算的革命”、量子科技引发的“通信的革命”、3D打印引发的“制造的革命”、纳米技术引发的“材料的革命”、兵器技术引发的“打击的革命”等会聚融合,共同造就了信息化战争的新质武器装备体系,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战斗力增值红利。届时,人类可洞于九天之外、袭于洲际之远、斗于灵境之间,竞之毫厘米秒,穿越于陆、海、空、天、电、网、认知和心理全域,促成体系对抗跃上全新的境界。

三、目标:基于新的技术和任务条件重塑军事体系

新质“两化”深度融合,在军事需求牵引和社会变革支撑下,将打造出全新的“军事物理信息融合系统”,为局部性的技术变革汇聚成军事体系全面性变革、基于新的技术和任务条件重塑军事体系奠定物质基础。

设施层级,将产生泛在化智慧化的战场环境及基础设施。广谱传感技术与泛在的物联网将催生分布式常态化感知体系,高端传感装备及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发展,信息触角拓展至微观、延伸至战场各个角落,将构成涵盖外空、临空、空、陆、海、深地、深海的网络化、实时化、智慧化的立体感知体系,自然环境、人化环境和虚拟环境被有机地纳入军事体系。

装备层级,将产生超能化智能化的武器装备。各类空间攻防作战平台、天基战略打击武器、临近空间及跨界飞行器、洲际战略轰炸机、深海作战装备、定向能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网络战武器等新锐“超能武器”,将竞相步入成熟并迅速走向主导地位,建立巨大的质差优势;各类智能化的无人机、无人车辆、纳米仿生机器、水下自主航行器、空间机器人等也将充斥未来战场,使人机协同作战和智能机器自主对抗的“智能化战争”将成为可能。

单元层级,将产生分布式自主化的作战集群与编队。迫于当代“精打要害”的战法威胁,传统的集中式系统将为分布式的众多协作单元所取代,未来大型装备和关键节点比重将逐步减小,分布式作战力量将采取类似“蜂群/狼群/蚁群/鱼群”的行为方式自主协作完成作战任务,多个类型的任务群队复合搭配、协同行动,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

军兵种层级,将产生新型作战力量、优化内部结构。作战手段的变革,也必然引起人与装备结合方式即军队组织形态的变革,形成更加丰富多元的军兵种结构。天军、网军、战略打击军、战略支援力量、信息作战力量可能成为独立军种或兵种,海军将产生深海作战部队,空军将进一步分化出战略空军,并有可能与航天作战力量整合形成空天军。各军兵种将建立起多元模块体系,结构更趋扁平化;军兵种的界限将逐步趋于淡化,力量跨军种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体系层级,将产生分权化的协同任务规划体系。当前网络信息体系相对清晰的层级拓扑结构将为分布式网状动态拓扑结构所取代。各类作战人员、装备、设施、环境甚至弹药等要素节点,通过高速传输信道和分布式自主网络,连点成链、结链成网、集网成云,共同构成一个人在回路、物在感知、可随遇接入和动态重组,结构常变不定且能够自组织、自适应、自同步、自修复和自主演化的、具有类生命特征的复杂巨型自适应作战体系。

四、特征:以跃变为主的革命性军事变革

需强调的是,“军事革命”与“军事变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军事革命层次上要高于军事变革、波及范围要广于军事变革、历史跨度要长于军事变革、影响的深远性要重于军事变革;军事革命要通过具体的军事变革来开辟道路,并由多次军事变革及间歇期积累而成;军事革命最终要导致基本战争形态(如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质变,而军事变革往往只导致阶段性战争形态的嬗变。从总体上看,下一场军事变革仍是当前方兴未艾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将以“阶段性质变”的形式促使“新军事革命”迈向更高级阶段,是一场革命性的军事变革。

一是从本质上看,它仍属于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的范畴。有观点认为“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军事技术革命已步入尾声。因为信息技术已经充分成熟,……意味着这种技术发展动力已近极限,由此带来的技术革命也即将完结。所以建立在这个技术基础上的军事技术革命,也将结束”,这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信息因素作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主导性因素,其能量释放空间还远远没有开发殆尽,且新质信息化进程又为“信息主导”开辟了全新的空间和形式,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信息也还将是军事变革的主导因素之一。

二是从幅度上看,它是一场革命性军事变革。新型作战手段体系,或开辟崭新的作战维度和领域,或颠覆原有作战概念和作战体系,或成倍数、成级数地提升火力、机动、防护、突防等作战能力指标,展现出空前的变革性与颠覆性,带来战斗力谱系的多重“跃变”。例如,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导弹的列装将使现有防空体系形同虚设,深海作战力量的成军可能使传统海洋强国优势尽丧,外层空间及临近空间作战力量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制权格局,战略信息作战力量可使敌作战体系迅速陷入瘫痪等。这种跃变是以往军事变革所不可比拟的,因此是一场革命性的军事变革。

三是从时间上看,它有望于未来20~30年之内得以初步确立。综观各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计划,诸多关键性技术与项目(如临近空间飞行器、激光武器、电磁炮、新型天基武器、军用量子隐态通信装备、新原理计算机、高智能自主无人平台及一些新概念武器等)预计将于未来10~20年集中走向成熟,有望于未来20~30年之内实现规模化列装并发挥主导性影响。这场革命性军事变革在主体轮廓确立后,将在其后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直至全新的技术体系和相应的战争形态出现并取而代之(如“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以及“生物化战争”、“新物理学和时空革命”以及“太空控制战”等)。

四是从路径上看,它将以跃变为主、以渐变为辅的方式得以实施。从完整意义上讲,一场军事变革总是发轫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基于武器装备的创新,突破于作战方式的转变,成熟于组织体制的重构,升华于军事文化的转型,有着相对清晰的时序特征。但下一场军事变革的巨大跃变将发生于较短的时间内,促使人们必须以超常规的速度完成技术与装备研发、作战方法探索、军事理论创新、体制编制调整、军事训练改革和军事文化转型等重任,决定了下一场军事变革必然体现出以跃变为主、以渐变为辅,跃变与渐变紧密结合、快速滚动发展的路径特征。原本相对清晰的时序过程将被打破,整个军事变革可能会在统一顶层设计下采取“并行工程”的办法来推进,军事主体将越来越具有前瞻性和主动性。

五、影响:推进信息化战争迈向高级形态

意大利著名军事理论家朱利奥•杜黑指出:“胜利只对那些能预见战争变化特点的人微笑,而不是那些等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变化的人”。下一场军事变革将产生深远影响,使战略威慑与打击趋常化、战场空间全维泛在化、战争类型多元复合化、法理斗争白热化和干涉战争低门槛化等[6],但最为根本的是促成“云战争”这一信息化战争高级形态的出现并跻身为主导性地位。

“云战争”是依托智慧化战场环境、运用智能化武器装备和自主化作战集群、基于分布式协同任务规划体系展开的云态化体系与云态化体系对抗的智能化战争。泛在的战场环境、基础设施、武器装备、作战人员、保障资源、智能弹药等要素节点,通过各类信道互联互通,构成多维度的传感网、指控网、交战网、保障网甚至弹联网等各类子网;基于“云计算”等并行计算方式的分布式协同任务规划体系,按照优化的流程与算法,以一定规则将性质、领域、用途、层级、结构各不相同的子网“集网成云”,形成连通有机社会与无机环境、横亘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贯通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的跨域集成的“超网”。这一超网具有动态不居、按需实时重组的物理及逻辑链接关系,使整个体系结构貌似无章可寻、难以捉摸,呈现出“云”的高度流动性。作战过程中,云态化的作战体系(特别是战术层面)能够自组织、自适应、自同步、自修复,随遇接入、即时建构、即时解构;各作战力量依据总体意图“包干”作战任务,以“人在回路”的方式选择最有利的途径并行实施作战。初步来看,“云战争”至少将具备作战力量高度分散化、作战要素高度互联化、作战任务高度弹性化、作战组织高度流动化、作战决策高度民主化(战术层级)、作战流程高度自主化、作战杀伤高度可控化、作战时效高度聚焦化、作战能量释放涌现化和作战经验自学习化等特征。届时,“云行为”将成为主导性的战争行为模式,传统的作战概念应为云建构、云解构、云感知、云规划、云调控、云杀伤、云压制、云破击、云瘫痪、云降级、云防护、云保障、云评估等相应概念所替代。当前行之有效的“精打要害”式的体系破击方法将走向没落,超越军种的体系融合作战将成为基本作战形式。

结束语

下一场军事变革将与我国实现国家崛起和民族伟大复兴形成历史性交汇,关乎战略主动权,具有空前的战略意义。历史机遇稍纵即逝,抓不住将错过整整一个时代。约翰•柯林斯讲过,“几乎每一个具有革新思想的战略家都是既有好奇心又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我们必须前瞻布局,积极促成下一场军事变革。应将下一场军事变革纳入军队改革的远景视野来进行统筹规划,在改革方案与措施中加以体现,提早奠基、打牢基础、扫清理论与实践障碍,为夺取未来军事竞争战略主动、实现军事弯道超车、引领世界军事文明发展和支撑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略)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8478,"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military/info_1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