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卫星能力的局限性
2016-06-19 10:20: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亚楠编译自美国空军研究所《战略研究》杂志 2014年冬季刊)

编者按:当前,美军大部分战场感知能力,包括情报搜集能力,都是依靠分布在各个轨道上的大量太空卫星,同时这又是最怕遭受攻击的部分。虽然中国具备了一定的反卫星能力,但能否说就一定能破坏美军的这种战力?本文通过对中国实施反卫星攻击面临的挑战及所能达到的潜在效果进行剖析,即由于中国弹道导弹射程有限及相关设施不完善,所以短期内尚不能对美军卫星发动大规模袭击使其面临瘫痪。

即使中国有能力开展复杂、高难度的反卫星攻击行动,也不一定能帮其获得绝对的军事优势。为挫败中国这一行为,美国需要进一步发展针对反卫星武器的威慑手段及新一代空间技术,包括“太空态势感知”(SSA)、太空防御、太空卫星避碰、轨道碎片处理等。为遏制中国发展反卫星技术并提高对其的威慑力,有关国家应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磋商并制定相关军控协议。由于政治原因不可能将所有问题一并探讨和解决,但至少找到其中部分问题的解决答案也是在太空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一个明智选择。

一、实施反卫星攻击面临的困难

中国能破坏美国的哪些军用卫星?操作起来难度多大?弄清这些问题,就能判断中国的太空攻击能力到底有多强。

美国军用卫星按照不同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情报、监视、侦察类卫星

情报卫星又可进一步分成图像及信号情报(SIGINT)卫星:美军拥有大量的图像情报卫星,它们在离地面小于1000千米的低轨道上运行,主要用于收集关于对手国的各种图像数据;而信号情报卫星可以用来收集电子情报(ELINT)和通信情报(COMINT),运行于距地球表面近3.6万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主要用于(尤其在非战争期间)侦收和解密敌政府、军事、外交无线电通信;侦收高层指挥机构、防空设施、反弹道导弹和导弹部队发出的作战行动方式等特征信号。

(2)全球导航定位卫星

美国的全球定位卫星距离地球大概2万千米,除了用于商业活动之外,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运用也十分广泛。它可以向部队提供某地精确的位置、导航和时间信息,以使部队能够快速机动和精准地锁定目标。

(3)通讯卫星

美军通讯卫星离地球最远,在离地球大约3.6万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通常被用于不同的军事和商业活动。

(一)中国的导弹射程远远不够

低轨道、中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这三个卫星运行轨道的高度跨度很大——从1000千米~3.6万千米——给中国破坏美国军用卫星带来一定挑战。在低于1000千米轨道上运行的情监侦图像卫星最易受到中程弹道导弹(IRBM)的攻击,如在2007年1月11日中国进行的反卫星武器试验中就使用DF-21中程固体燃料导弹击毁了轨道高度约850千米的FY-1C风云气象卫星。但是对于高轨道的战略卫星,如全球定位系统中至关重要且极其昂贵的GPS卫星和通讯卫星,DF-21的破坏能力则十分有限。实际上,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也不具备摧毁高轨道GPS卫星(2万千米)和军用通讯卫星及信号情报卫星(3.6万千米)的能力。要想摧毁最高轨道的卫星,中国必须研制大量的更高性能的洲际弹道导弹,而无论是导弹本身研发,还是设施建设、平台维护都需要高昂的经费支持。即便可以采用液体燃料火箭推进的方式,也会存在其它问题。

(二)发射平台不先进导致中国反卫星行动难以实施

任何反卫星行动都不仅限于破坏一颗卫星。比如,对图像卫星而言,摧毁其中一颗并不足以对整个监视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为真实情况是,会有多颗情报卫星在地球某一部位的上空盘旋并来回多次对该地区进行“扫描”从而获得对手的信息。而在穿越台湾海峡的中美较量当中,很可能会使用到更多卫星,中国要想在连续时间内对如此多的卫星实施打击,就必须使发射装置具备很强的“抗击性”,否则极难实现。

对GPS导航定位卫星而言也存在同样问题,GPS卫星星座由30颗卫星组网,要想有效削弱某一地区(如台湾海峡地区)当地的GPS信号,就要摧毁至少6颗卫星。而就算这6颗卫星失灵,讯号减弱的过程也会持续95分钟。中国要想让美军在较长时间内失去GPS的导引,就必须设法摧毁10颗或更多的类似卫星,而这对中国是一个高难度挑战。

在未来的中美冲突中,大量通讯卫星将必不可少地被使用,让目标的锁定十分复杂。要想对这些目标进行锁定和攻击,中国就不得不使用液体助推燃料发射装置,使火箭或导弹发射之后进行复杂而又耗时的转轨机动操作,以到达距离地球3.6万千米的通讯卫星运行轨道。

从低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的转轨操作需要至少5小时,从发射到实际攻击之间的时间间隔足以让美国将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军用通讯卫星转移到别处,前提是已经预测到反卫星攻击即将开始。这种尝试以前也有过。即便中国发射的运载火箭可以达到该轨道且能对美军通讯卫星实施拦截,也几乎不可能同时或连续地进行类似发射操作。中国的发射装置还未达到如此先进程度。

过去五年里,中国最频繁的两次向低轨道以上高度进行发射试验间隔是15天,而一般情况下两次间隔时间大概是一个半月。这一记录说明,中国以该频率进行(多发同时)反卫星攻击以使美军瘫痪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此外,中国用以进行高轨道运载火箭发射场目前只有一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且只有三个发射台。所以它能否顺利地进行反卫星(发射)攻击同时又能抵抗反击仍值得怀疑。

即使中国发起了反卫星行动,它愿意承受附带的后果和风险吗?对美军卫星的打击所产生的碎片将影响其它卫星正常运行。2007年的反卫星试验就被认为是近50年来太空试验产生碎片最多的一次。此外,美军的主要军事行动都会涉及其同盟合作伙伴、中立国和非政府部门所使用的卫星,中国会对中立国(如日本、印度和欧洲各国)租用给美国的卫星发起攻击吗?2007年的试验之后,中国也开始面临更大的国际社会压力。在与美冲突期间,若中国对第三方国家卫星实施打击,那么英、澳、加、日、韩、法、德等国将会转而支持美国——届时将对中国造成不利。

二、反卫星攻击带来的有限效果

假定中美在台湾海峡一带爆发冲突,那么中国对美军或其盟友的卫星发动攻击能给其本身带来什么好处?能给美中军事较量带来什么后果和影响?由于残余卫星可以继续发挥作用,且存在其它的可替代系统,所以中国采取反卫星行动所能达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假如中国的反卫星行动能够取得成功,那么不同的攻击对象导致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如果是GPS卫星,那么卫星星座则可以保证将破坏性降至最低;如果是情报卫星,则可以用不同的空中(武器)平台进行对抗反击,使中国的反卫星能力失效;如果是通讯卫星,那么对中国的反卫星(升级)行为将难以应对和控制。

(一)残留卫星协助美军维持导航定位能力

中国攻打美军GPS卫星的军事意图是什么?如果中美在台海地区发生冲突,这种破坏行为会给美军战力造成什么影响?图1显示的是美中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地带模型,该区域涵盖了中国东海舰队的定海基地和南海舰队的湛江基地。

中国反卫星能力的局限性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要想给美军行动造成实质性影响,比如让美军军舰不能获得精确的GPS信号,中国就必须把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调至6以上以降低卫星定位精度,为此中国必须成功破坏掉经过此区域上空的至少5颗导航定位卫星。在美军定位卫星信号减弱的这95分钟内,中国或对美军舰队实施打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国家的GPS卫星定位精度都会降低。虽然GPS信号在台海地区规定区域(图1方框)内减弱的平均时长是95分钟,但在接近该区域边缘的地带GPS信号并不会受太大影响。比如,在定海基地的中国东海舰队受到GPS信号减弱影响的时间仅为65分钟,而在湛江基地驻扎的南海舰队受到的影响仅有15分钟。这就意味着,假如中国要阻止美军在台海地区的行动,同时限制美军破坏其东海和南海舰队的基地,那么就必须消除6颗以上的卫星。

事实上,在GPS失灵的这95分钟内,美军军舰和战机仍可以通过内置导航系统来完成该地区任务。况且在近期的美军作战中,卫星制导炸弹的使用率仅占约25%(如图2),取而代之的是精确度更高且能打击移动目标的激光制导炸弹。美军也可以使用传统的非精确制导武器,虽然命中失误会给美军造成一定损失,但也能给敌人造成心理恐惧。因打击美军GPS卫星而招致大规模轰炸绝不符合中方的利益。

(二)可替代系统能够维持美军情报监视侦察能力

情报卫星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它可以任意、自由地从敌上空飞越以收集各种信息而不受防空系统的威胁制约,所以才成为反卫星行动的重要打击目标。空中情监侦系统可以按照给定时间,有针对性且不间断地对某一地区进行全覆盖侦察,所以对该地区战场情报的获取作用十分突出,如U-2高空侦察机、E-8C“联合星”战场监视飞机、RC-135侦察机、EP-3E“白羊座Ⅱ”电子情报侦察机等。

目前,绝大多数空中作战平台都在被美军使用着,一旦台海危机爆发将很可能直接派上用场。那么问题来了,打击美国的情报侦察卫星究竟意义何在?为何中国宁可选择打击情报侦察卫星,也不去打击这些能给其带来更大威胁且更容易打击的平台呢?或许可以这样解释:从战术层面上看,这些空基平台也许更应被清除,但同时它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冲突的升级。

(三)通讯卫星和冲突升级管控

对通讯卫星的破坏会影响冲突升级的管控。在台海冲突想定中,美军海上通信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战略通信主要依靠的就是通讯卫星,通过它可以在总部与前沿作战部队之间建立联系,传送战略指挥信息、情报数据、战略预警信息等。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正常情况下中国会先切断或扰乱部署在靠近台湾的美军作战部队的通信能力,然后与美国国家指挥总部协商让其部队撤退。可中国恰恰不这样出牌,它先用反卫星攻击手段切断前沿部队与指挥总部之间的联络,然而却发现没能削弱美海军执行任务的能力;中国也许期盼能借此将美军逼退,但又不得不想到另一种可能性,即作战部队指挥官在得不到总部命令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为鲁莽,特别是当作战机动开始以后。中国会冒这个风险让冲突升级么?显然不会。

(四)用新技术手段遏制中国的反卫星行动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凯勒上将(Gen C.Robert Kehler)在阐述2011年五角大楼所公布的《国家安全太空战略》报告中部分任务目标时,强调必须要重视在轨资产面临的安全隐患,并呼吁采取一切措施保护美军太空行动能力及在轨卫星的安全,以此打消以中国为首的国家打击美国太空资产的野心。

美国可以建设卫星探测防护网,或用机动的方法避开卫星相撞。这样可以缓解反卫星攻击带来的冲击并增加攻击效果的不确定性。2014年2月21日,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司令谢尔顿宣布空军即将启动“地球同步太空态势感知(GEO SSA)”系统,该系统将获得明确、通畅的不同视角,用以监视接近地球同步轨道内的太空目标。此外,对快速攻击识别、探测和报告(RAIDRS)系统组件的部署,也是用于防御性太空对抗。

事实上,这些单方面举措并不能给中国的决策者带来积极或直接的影响,让其放弃在太空安全领域的激进立场。要想实现它,就必须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使中国加入到国际空间建设与安全行动中去,也可以把中国纳入到太空态势感知数据共享合作中去(当然在这一方面美国更希望与其盟友和伙伴国合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对美国三种卫星实施打击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将十分微小。军用卫星所具备的军事功能已经分散到卫星星座的各个组成部分上。即便损失个别的卫星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一些陆地或空中武器平台甚至可以代替卫星的部分功能。所以通过打掉几颗卫星就能使美军瘫痪的设想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中国正积极进行反卫星攻击的筹划和部署”的判断主要受中国国内关于该问题的大量出版物的影响。但细究后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缺少实证分析和具体操作细节,而更多地是概念性的描述,显然是对美军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再利用。当然,这些的确也能反应出中国部分专家(尤其是鹰派人士)的真实思考——关于如何应战,或借此告诫美国不要介入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冲突等等。如真是这样,美国就要把新军事技术与新外交政策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以制止中国的此类企图。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9526,"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military/info_1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