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理念作出重大战略调整
2016-06-02 10:56: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知远导读】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网站于2016年5月17日刊出该中心两位研究员马克·冈津格和布莱恩·克拉克的文章“America Needs an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Revolution”。该文分析了美国防空和导弹防御体系存在的重大缺陷,指出要打败对手的导弹齐射攻击必须变革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的理念,分析了作战理念转变面临的来自各个方面的阻碍。现全文翻译如下,供参考。

在过去的15年里,虽然美国国防部花费了超过240亿美元购买多种防空和导弹防御武器,但是,如果敌人使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制导武器进行大规模齐射攻击,这些武器就没有进行拦截的能力了。然而,目前美国的敌人具有这种导弹发射能力。所以,在未来的冲突中,敌人的精确打击力量能够摧毁美军的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和平时期,如果防空和导弹防御体系结构存在重大缺陷,就会大大降低人们对美国慑止侵略、实现对盟友做出的安全承诺的可信度。

一、美国的防空和导弹防御体系存在重大缺陷

美国的防空和导弹防御体系结构存在重大缺陷,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军还从来没有跟拥有常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敌人交过手。而今天,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正在装备大批越来越精确的制导导弹,给美国军队的力量投送能力带来了巨大威胁。

美国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过分追求使用造价高昂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对少量来袭目标实施拦截。美军青睐于运用“分层”拦截战术拦截来袭导弹,它的主要思路是:首先使用大型、造价高昂的远程防空反导系统进行尽远拦截,尽可能在远离保护目标的最远处将来袭目标击毁;然后使用中程防空反导系统进行拦截,摧毁突破远程拦截的来袭目标;近程防御是最后的拦截手段,对突破中远程拦截的目标实施打击。这种战术方法适合用于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数量较少的情况,其中的一些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可能携带核弹头。但是,当敌人采取大量精确制导导弹的齐射攻击战术时,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能力将很快就会被耗尽,此时,需要保护的战区基地和部队等将会受到后续来袭导弹的攻击。

二、必须改变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理念

鉴于上述问题,美国防部将改变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的理念,通过混合使用多种能力,达成两个目的,一是尽可能降低敌人一次齐射攻击的导弹的数量;二是提高防空和导弹防御的作战能力。

降低敌人精确制导导弹一次齐射的导弹数量及其杀伤力至关重要,它和提高己方的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能力,保护目标的安全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在降低敌人一次齐射攻击的导弹的数量方面,例如,美军将作战部队分散部署在多个基地,担负军事行动、民事活动和远征作战等多种任务,而且不断地调整部队和武器系统的部署,迫使敌人将其有限的打击力量分散在较大数量的目标上。这样,美军部队在每个具体的作战位置上,需要拦截的来袭导弹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美国军队还可以通过在敌人制导导弹和轰炸机射程/航程之外的海上基地、海域实施拦截行动,进一步减少精确制导导弹一次齐射的导弹的数量。同时,在距离更远、更安全的作战地点对敌人来袭的导弹实施拦截,还可以诱导敌人投资于更昂贵、更远程的监视和打击系统,以增加其军事行动的成本。

在提高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能力方面,例如,美军将重点拦截射程为10至30海里(海里)射程的目标,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能力。美国海军现在采用的是分层防御的导弹拦截战术,采用这种战术美国海军就有可能使得它的军舰比如驱逐舰把价值20亿美元的垂直发射系统的全部导弹很快耗尽,用于拦截50枚每枚成本约为200万美元的导弹。而如果采用新的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理念,海军将优先使用小型、中距拦截武器,对来袭的目标进行拦截;同时,使用新型动能和非动能防御武器,如定向能武器大幅提高海军的海上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如,可以在垂直发射单元加载四枚改进型的海麻雀中距舰对空导弹,而不是加载一枚标准—2或标准—6舰载远程防空导弹。电子战系统和定向能武器,如固态激光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也可用于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这些武器是中距导弹拦截系统的补充。由于受海平面的限制,这些非动能武器的射程为10到30海里(具体情况视来袭目标的高度确定),所以只能作为动能拦截武器拦截目标失败后的最后的手段使用。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的重点转向中距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后,电子战和定向能武器就可以替代动能拦截武器完成部分导弹拦截任务。同样,实施中距防御作战,舰船还能够使用机枪发射射程为10—20海里的制导超高速射弹,代替防空导弹实施空中拦截。

与舰船相比,美国的海外基地和地面部队几乎无法对精确制导导弹的齐射攻击进行防护。尤其是,美军在海外只部署了少量的导弹拦截系统,不足以拦截空中发射的大量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与海军的情况相同,陆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开始转向采取中距防空和导弹防御的理念,利用较少的导弹拦截系统和新的动能和非动能武器增加防空和导弹防御体系的拦截密度。此外,通过大量使用定向能武器、超高速射弹和电子战系统拦截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每次射击的成本才几千甚至几百美元,极大地提高了作战行动的效费比。

国防部应加快成熟技术的部署,提高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能力,降低武器成本,实施中距防空与导弹防御作战。国防部已经开始致力于发展中程导弹拦截系统,用于保卫美军的陆上和海上力量,这些武器的价格是当前使用的远距防空和导弹防御武器价格的一半,比如,为陆军“间接火力保护能力(Indirect Fire Protection Capability ,IFPC) ”增量2武器项目升级“响尾蛇(AIM-9X)”近距空空导弹;为海军改进升级“拉姆(RAM)”近程低空舰载防空导弹,使其具有中距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国防部正在研发超高速射弹和其他型号的制导射弹,如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多方位快速防御拦截弹交战系统(MAD-FIRES),可以对精确制导导弹进行拦截,每次导弹发射的成本低于10万美元,是典型的远程防空与导弹防御系统成本的10%。

国防部在增加非动能电子战和定向能武器的同时,还要为部队继续提供动能武器,以不断增大武器库的库存。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做支持,美军在五年内就能装备具有足够功率(150千瓦到500千瓦)的固态激光器,用于对无人驾驶飞机和巡航导弹实施拦截;同时,还能够装备宽带高功率微波系统,对敌人的齐射攻击导弹进行拦截。

三、作战理念转变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阻碍

军种文化是上述防空与反导作战理念转变和武器装备能力建设的主要障碍。海军更习惯于采取多层防御的战术作战方式,希望在来袭导弹到达之前,可以实施多次拦截攻击。但是,这种方法看似安全,实则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实施分层导弹防御,从距离目标100海里处开始拦截,在拦截敌人的第一次齐射时,就很快用光了垂直发射系统的打击能力,导致对敌人实施的后续导弹齐射只能使用短距、点防御方式进行拦截。在岸上,即使敌人使用常规弹道导弹实施小规模的首次攻击,美军陆基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能力也很快被消耗殆尽,从而使得敌人的后续攻击行为畅通无阻。

应对敌人的导弹齐射攻击,建立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体系架构,美军还需要克服以下另外两个不利因素:

第一,国防部内部对谁负责拦截敌人的导弹齐射攻击的责任界定不清楚。虽然导弹防御局的使命是建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但是它目前还不负责定义拦截巡航导弹的需求和启动拦截巡航导弹的项目规划;对应该由谁来保卫美国的前沿基地,防御敌人精确制导导弹的齐射攻击,这方面的指导仍然模糊不清。所以,目前国防部应当与国会展开合作,以尽快明确导弹防御局、军种和其他国防部机构在组织、训练和装备部队拦截巡航导弹和空射精确制导导弹方面的职责。

第二,发展新一代的防空和导弹防御能力需要足够的资源提供支持。美国2017年度国防预算总经费为5240亿美元,其中,用于采购各种类型的导弹拦截武器的费用不足30亿美元。以这样的投资规模实现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其他制导武器齐射攻击的有效防护,可能远远不够。

过去30年里,国防部建立了拦截有限数量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体系架构,但是,对与装备大量精确制导导弹的敌人进行作战准备不足。国防部应当通过采用新的防空与导弹防御作战理念,对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能力进行平衡调整,纠正当前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些新的项目需要得到国会的支持,得到与解决这种日益增长的威胁相匹配的资源。如果一味地囿于传统的概念和能力实施防空和导弹防御作战,势必会加速促进潜在对手在制导武器上的资金投入,并将进一步削弱美国的兵力投送的能力。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9958,"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military/info_1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