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亲台势力是谁?
2016-12-07 09:45: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台无孔不入“做工作”

  对美国的“亲台派”“挺台派”“知台派”,台湾方面如数家珍。此次“通话事件”发生后,岛内就对几个“关键人物”如福伊尔纳、叶望辉等做了不少报道。

  以传统基金会前总裁福伊尔纳为例,台媒称他是坚定的“亲台派”,几乎年年到台湾访问,与马英九也关系友好。前几年马英九母丧,福伊尔纳是马英九母丧后见的第一个外宾。据说,传统基金会一年有8000万美元预算,而福伊尔纳任该基金会总裁36年,2013年才卸任,影响力不容小觑。

  蔡英文今年5月上台后,频频展现拉拢美国的架势,不断邀请美国重量级人物访台。6月初,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伊斯率领刘云平等众议员访台3天,呼吁美国造船产业应提供更多专家与技术协助台湾进行潜舰设计。7月,特朗普的政策顾问纳瓦罗访台,返美后随即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美国不可放弃台湾”专文。

  台湾同时派人到美国打探最新政情。11月初,由民进党中央党部主管和民进党“立委”资深幕僚组成的观选团到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观察美国大选,并分别与美国两大党主司政党交流的美国国际民主研究院和共和党国际事务协会座谈。

  台湾官员称,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台驻美人员、“外交”系统更是动了起来,与特朗普团队、幕僚、顾问等人员展开全面性接触,最终促成通话。

  另一方面,台湾策动美国内部为美台关系点火升温。今年9月,由台湾涉外部门策动美国“挺台派”众议员夏波、薛曼、柏吾等人推出“台湾旅行法”,法案声明,美国应该促进美台之间“所有层级”互访。

  在美国大力经营人脉,台湾有着深厚传统。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台湾对美国国会所做的工作几乎细致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台湾驻美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曾给美国国会送去很多烤鸭,现场烤着给议员吃。台湾方面经常邀请美国议员及其助手来台,以前不乏直接的现金交易,现在依然有一些利益交换。俞新天说,台湾的这种“工作”做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并且还有延续性,即使美国国会换人,台湾还在孜孜不倦地“做工作”。

  但眼下,美方“亲台派”能否帮民进党当局拓展“国际空间”在岛内仍不乏疑问,“通话事件”看似让台美关系有所突破,但是福是祸仍未可知。岛内不少专家认为,几分钟的谈话改变不了世界格局。当年台湾涉外部门全力促成李登辉到母校美国康奈尔大学演讲,事后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更有台媒拿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例子称,“未上任前,一切都是变数”。1980年大选期间,反共、“友台”的里根甚至多次公开表示要和台湾“恢复邦交”,但最终却和大陆签订了对台湾非常不利的《八一七公报》,1984年还留下一张和中国领导人在白宫草坪手挽着手走路的照片。

 “亲台派”,从“蛰伏”到“苏醒”?

  在美国,多数人对台湾了解不深,包括政界人士。但出于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政治考虑,尽管美台“断交”已长达37年,美国国内支持台湾的势力依然不容小觑。

  美国国会历来是保守反华人士的一个大本营。早在二战结束时,就有一批议员支持蒋介石反共,积极推动美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各种援助,成为名噪一时的国会“中国帮”。后来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时代演变,国会的反华议员逐渐转化为“台湾帮”。进入21世纪后,其形式则是持鲜明“挺台”立场的非正式议员组织“台湾连线”。

  美国众参两院的“台湾连线”分别于2002和2003年成立,目前参议院参与“台湾连线”的议员共20名,占1/5,众议院137名,超过3成。

  近年来,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涉台议案,涵盖对台政策、对台军售、台湾“国际空间”等,“台湾连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两院“台湾连线”也搞了不少小动作。当然,也有一些亲台议员支持与中国大陆务实合作。

  如此次“电话事件”显示的,美国一些智库及学者也是显著的“挺台”力量,其代表为传统基金会、2049计划研究所(负责人是薛瑞福)和美国企业研究所等。以传统基金会为例,在该智库网页上以“台湾”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条目就有1400多条。今年美国大选结束仅一周多,该研究所举行“美新政府与台美关系”研讨会。前文提及的福伊尔纳等人都与该智库关系密切。

  “在美国,很多人不了解亚洲,不了解中国大陆和台湾问题。”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对《环球时报》说,亲台的美国人分为几种,有些是因为不太懂却对台湾抱有“同情”,有些人是因为意识形态,有些人是因为与台湾有利益关系。

  俞新天提到,过去大陆没有完全开放时,日本人、美国人学中文多是去台湾,很多“中国通”是台湾培养的,自然有亲台倾向。最近华盛顿相继成立几个新的专注于台湾研究的智库,如“台美关系研究中心”和“全球台湾研究所”,它们的背景还不是很清楚。此外,美国军火工业集团与台湾有密切关系,和中国大陆则关系很少。美国还有一些其他与台湾进行贸易、经济往来的集团,他们也是亲台势力。

  美国国内的亲台势力也受两岸大环境影响。民进党在台执政时期,“台湾连线”特别活跃,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寻求与大陆合作,长期负责“台湾连线”的共和党人罗拉巴克尔辞去联席主席职务以示不满:“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合作而非对峙,那么(我)对台湾连线的支持将毫无意义”。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倪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1995年开始,美国对台政策比较倾向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到2003年以后,“台独”势力有所失控,甚至危及两岸和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台政策发生了转变,变为抑制“台独”势力过快膨胀。当时,美国对台政策大规模转向后,亲台力量受到钳制。现在,在特朗普当选后,美国亲台势力有了“苏醒”趋势。

  台湾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对《环球时报》说,美国民主党执政时期这些亲台势力不太发声,民主党的智库也多数主张对台湾问题维持现状,现在共和党要上台了,亲台势力也活跃起来。日经中文网6日称,共和党保守派一直走对华强硬路线,但在奥巴马政权下,共和党的主张被压制,现在“亲台派”积极活动是奥巴马政权对华“软弱”外交的弹簧效应。

  倪峰认为,特朗普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对外政策,特朗普团队的一些成员本身就有着亲台倾向,亲台势力更是希望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在新总统对台湾问题的敏感性还没有明确认知的时候,通过一些动作促使新总统的对外政策朝亲台方向走。不过,大陆对台海局势的掌控力已非以往可比,以前美国势力介入台湾问题更容易,现在远不是这样,再加上台湾问题最有可能导致中美之间直接发生军事对撞,虽然特朗普有“特殊性”,美国总统历来的“学习曲线”在他这里仍可能继续保持。

台无孔不入“做工作”

  对美国的“亲台派”“挺台派”“知台派”,台湾方面如数家珍。此次“通话事件”发生后,岛内就对几个“关键人物”如福伊尔纳、叶望辉等做了不少报道。

  以传统基金会前总裁福伊尔纳为例,台媒称他是坚定的“亲台派”,几乎年年到台湾访问,与马英九也关系友好。前几年马英九母丧,福伊尔纳是马英九母丧后见的第一个外宾。据说,传统基金会一年有8000万美元预算,而福伊尔纳任该基金会总裁36年,2013年才卸任,影响力不容小觑。

  蔡英文今年5月上台后,频频展现拉拢美国的架势,不断邀请美国重量级人物访台。6月初,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伊斯率领刘云平等众议员访台3天,呼吁美国造船产业应提供更多专家与技术协助台湾进行潜舰设计。7月,特朗普的政策顾问纳瓦罗访台,返美后随即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美国不可放弃台湾”专文。

  台湾同时派人到美国打探最新政情。11月初,由民进党中央党部主管和民进党“立委”资深幕僚组成的观选团到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观察美国大选,并分别与美国两大党主司政党交流的美国国际民主研究院和共和党国际事务协会座谈。

  台湾官员称,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台驻美人员、“外交”系统更是动了起来,与特朗普团队、幕僚、顾问等人员展开全面性接触,最终促成通话。

  另一方面,台湾策动美国内部为美台关系点火升温。今年9月,由台湾涉外部门策动美国“挺台派”众议员夏波、薛曼、柏吾等人推出“台湾旅行法”,法案声明,美国应该促进美台之间“所有层级”互访。

  在美国大力经营人脉,台湾有着深厚传统。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台湾对美国国会所做的工作几乎细致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台湾驻美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曾给美国国会送去很多烤鸭,现场烤着给议员吃。台湾方面经常邀请美国议员及其助手来台,以前不乏直接的现金交易,现在依然有一些利益交换。俞新天说,台湾的这种“工作”做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并且还有延续性,即使美国国会换人,台湾还在孜孜不倦地“做工作”。

  但眼下,美方“亲台派”能否帮民进党当局拓展“国际空间”在岛内仍不乏疑问,“通话事件”看似让台美关系有所突破,但是福是祸仍未可知。岛内不少专家认为,几分钟的谈话改变不了世界格局。当年台湾涉外部门全力促成李登辉到母校美国康奈尔大学演讲,事后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更有台媒拿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例子称,“未上任前,一切都是变数”。1980年大选期间,反共、“友台”的里根甚至多次公开表示要和台湾“恢复邦交”,但最终却和大陆签订了对台湾非常不利的《八一七公报》,1984年还留下一张和中国领导人在白宫草坪手挽着手走路的照片。【环球时驻美国、台北特约记者 鲁铭 陈太曦 环球时报记者 吴云 吴志伟】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6876,"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global/info_1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