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外交政策》:“颠覆性”大选难挽“美式民主”颓势
2016-11-11 14:17: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美《外交政策》:“颠覆性”大选难挽“美式民主”颓势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11月7日发表题为《美国民主在消亡而这场选举不足以整饬它》的文章,全文如下:

美国过去两个世纪里的繁荣和稳定倚仗了该国独有的包容性体制。美国有法律保护私有财产、鼓励创新、为市场发挥职能提供便利,同时防止市场被少数人垄断。它有一套政治制度防止一小撮人主宰社会上其他人,让人民有权就治国之道发表看法,并让大多数美国人能够接受教育和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分享财富。这些体制起作用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都写在羊皮纸上。备受尊崇的《宪法》、《权利法案》以及对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的保护等种种法规意义重大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已同意遵守它们。最高法院大权在握是因为我们形成了政治准则使总统几乎不可能随心所欲对它的意见置之不理。

尤其是其中两个准则相结合维系着制度的完整:一是尊重法律,二是以开放态度认可人民有权成立组织、参与政治和要求他们的代表励精图治并在必要时进行社会变革。我们的体制并不完美,从来都不。他们会制造僵局,也会受到控制:庞大的美国政府机构、国会乃至最高法院总是容易受到社会上某些有严密组织的势力的不当影响。但在基本准则——尊重和适应力相结合——上的共识最终赋予了这些体制必要的灵活性虽屡遭民众不满却仍延续至今。正是这种共识使美国得以废除奴隶制和恢复奴隶的自由身、摆脱强盗式资本家的控制、约束垄断并在后来搭建社会保障网的初步框架。

如今,我们的体制和基本政治准则面临它们在现当代遇到过的一些最具挑战性的时刻。美国政治正处于打破传统信仰的阶段,成为破除对象的传统信仰就是我国民主制度的道德基础。

这场政治灾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制度自己造成的。首先是疏忽之过。在过去三十年里,当经济突飞猛进而大多数美国人受益不多或丝毫未受益时,我们的社会公共机构和政治制度袖手旁观。新技术层出不穷和在国际贸易中的迅速崛起使我们比父辈要富有得多,但也制造了巨大的混乱,数以百万计的工人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工作被机器自动化或被廉价进口商品或外包剥夺。掌权者不采取措施更加平等地分配新增财富开始蚕食按照水涨船高理念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的基础。

然后是佣金之过。谁都知道,大公司和华尔街一直在通过游说和竞选捐款为政治影响力投入巨资,他们在华盛顿格外有发言权。尽管如此,在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时期政府迅速出手救助汽车制造商和大银行却不认为有必要帮助成百上千万饱受失业、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和前途未卜之苦的家庭仍令人心寒。

除此之外,这场选举扯掉了最后一丝对美国民主制度和公共生活中包容精神的尊重。

我们现在身处由此产生的旋风之中,它正刮倒美国公共生活的各种不成文规定。在总统竞选过程中,有的候选人丑化对手、吹嘘自己避税、几乎是公然地鼓动暴力,并毫不留情地质疑旨在让不法商人和政客恪守规矩的司法和媒体等机构的动机,甚至宣告若当选就让对手进监狱。最恶劣的是,还有候选人践踏对弱势群体——女性、少数民族、宗教少数群体和残疾人——的保护准则。

在《国家为何失败》一书中,我和詹姆斯·鲁滨逊认为,包容性体制具有强大的持久力。它们伴随着对权力的制约和让它们难以被胁迫的开放性。然而,这场选举使我们濒临摧毁这种包容性所仰仗的两个政治准则。有的候选人表现出对法律的公然蔑视是显而易见的,从而损害了对于我国政治制度的长远生存至关重要的开放性。

没有了这种开放性,我们怎么能指望人们继续要求比他们本人要强大的政客和商人伸张正义?没有这些要求,我们的体制怎么能继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不是崩溃?

我们能幸免于其危害吗?我们能重建吗?沾沾自喜是危险的:历史上,曾经貌似稳固的体制一朝崩溃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国包容性体制所面对的考验是严峻的,我国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不能创造人人共享的繁荣且政治制度不愿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要匹敌我国当今挑战,我国体制就需要证明它们可以让新技术和贸易带来的新增财富得到更广泛地分享;建立一个远远更牢固、更合理的社会保障网;改革我国税收和政府津贴制度;减轻困扰着小企业的日益繁重的繁文缛节;改善我国每况愈下的教育系统(如有必要则不予理会教师工会的反对);开始投资于我国长期被忽视的基础设施;最后,认清我国社会最弱势群体面临的最大难题,包括市中心暴力活动和监狱里的大规模监禁。在实施这一切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它要求美国精英们明白:拯救美国民主的战役不会在周二结束。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6993,"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global/info_1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