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9月2日文章】题:苏联解体25年:假如俄罗斯放弃休克疗法而选择了中国之路(作者伊琳娜·拉夫罗娃)
50年前,中国还是世界经济中的偏僻角落。它曾是奉行极不可能实现的共产主义模式的“怪异”国家。到了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得益于经济奇迹,如今中国几乎能制造一切。中国人建造高铁,誓要研发堪与波音竞争的飞机,并将日本人和德国人赶出汽车市场。要想实现这样的飞跃,我们还缺少什么?在苏联解体25周年之际,不妨畅想一下。
在1978年之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后来才决定发展国际贸易和吸引外国投资。投资自然是蜂拥而至:中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为了一碗米饭,穷人愿意每天工作16小时,组装和制造任何东西。当然,质量很差,但是价格便宜。同时,中国政府有意压低人民币汇率,以便扶持出口企业。
但中国做的大事是在90年代初宣布实施“市场换技术"政策。实质很简单:如果外国人愿意转让技术秘密,他们就能获准不受限制地在中国建厂和出售产品。该政策奏效了:西方企业开始将制造业挪入中国,重点关注质量监控问题。他们还开始将科研中心和创新型企业朝中国转移。结果,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园遍地开花。
俄高等经济学院中国问题专家瓦西里·卡申说:“在中国工业领域出现的所有高科技产品,都是持续30多年的政府严格计划政策和大规模国家投资的结果。从1978年宣布改革开放起,国家逐年向工业投入资金。最初数年,几乎全世界都在嘲笑中国的汽车业。如今,中国制造的汽车极具竞争力。
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合会第一副主席玛加丽塔·费多托娃评论称:“中国人一步步地取得成就。如果陷入经济危机,其政府就开始修路,向民众提供购车补贴,以便让汽车业发展、工厂能开工、就业岗位不减少、经济继续增长。”
众所周知,经济奇迹从中国为全世界生产仿制品开始,不过,中国企业并不仅限于抄袭和借鉴。例如,中国人曾向日本和欧洲购买高铁技术,随后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技术改造,眼下已经铺设了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
俄罗斯-欧洲投资财团总裁帕维尔·根涅尔指出:“中国人从向世界市场输出廉价劣质的产品起步,用了几十年不断提高质量和生产力水平。而且一步一步,不慌不忙。”就算是以中国人的勤劳和韧性,创造经济奇迹也花了几十年。如果说中国投资者能够放眼20至30年后,那么俄罗斯企业家连1O年计划都不乐意听。这种长期计划恰恰是我们需要向中国人学习的地方。卡申认为:“要考虑10年之后的事情。近期我们根本没有这样做。为了实现经济奇迹,不仅需要投资和技术,还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这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参与和清晰的长期政策。”顺便说—句,制裁在这方面可能会对我们有助益。由于卢布贬值,我们的劳动力现在也很廉价。“西方实施的制裁显示,我们能够搞定国内生产,”费多托娃说,“当然,需要付出努力。但这是有可能做到的。我们有不少优点。”
换言之,照搬中国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我们眼下已经追不上中国了。但利用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作为拉动俄罗斯经济的助力是完全可行的。哪怕只是为了到苏联解体50年的时候,我们不用还在为失去的时间和错过的机会而感伤。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