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最新民调,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支持率虽然仍保持领先,但优势幅度已缩水一半。其中,外界对其在出任奥巴马政府国务卿期间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为克林顿基金会大开方便之门、进行权钱交易的质疑是影响其支持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为8月25日,希拉里在内华达州参加竞选集会。CFP供图
最近一段时间,克林顿基金会再次被推到美国舆论的风口浪尖。争论的焦点是希拉里·克林顿在出任奥巴马政府的国务卿期间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为她的家庭基金会大开方便之门,进行权钱交易,谋取私利。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和分析,克林顿基金会可以说是美国政治场衍生出的一个怪诞产物,而且也是透视美国政治场鲜为人知一面的一个窗口。
基金会国务院成一家
“两个门面一班人马”
时下正在激烈进行中的美国大选颇有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前一段时间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一张嘴就自毁”,致使其民调支持率一路走低。如今颓势又轮到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
根据最新民调,希拉里的支持率虽然仍保持领先,但优势幅度已缩水一半,特别是,其不得人心的程度已几乎与特朗普不分伯仲。
美国广播公司与《华盛顿邮报》8月31日联合发布的民调显示,希拉里的不受欢迎程度较3个星期以前上升了6%。在登记选民中,希拉里的不受欢迎程度更达59%。
分析认为,这种变化与民众对希拉里在任职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服务器处理公务的“邮件门”丑闻有关。特别是,近期被披露的邮件更揭示了希拉里主政时期的美国国务院与克林顿基金会之间存在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华尔街日报》网站在一篇题为“美国克林顿部”的分析中称,希拉里主政时期的美国国务院与她的家庭基金会克林顿基金会之间实为一个“无缝对接的整体”。
分析称,被一点儿一点儿披露出来的邮件让外界得以了解真相,它告诉了人们希拉里为何要设立私人邮件服务器。
希拉里的私人助手胡玛·阿贝丁的邮件显示,希拉里在公、私之间没有界限,她主政时期的美国国务院与克林顿基金会是一个“无缝对接的整体”:聘用同样的人,比照日程安排,将基金会金主们与国务院的拜访者混杂在一起。这就是她为什么要设立一个秘密的服务器,以及删除本应交给政府的15000件电子邮件的原因。
分析称,无论是阿贝丁的邮件还是“司法观察”所披露的725页邮件都显示了克林顿基金会与希拉里主政时期的美国国务院间互动的频繁性。当希拉里前往巴西之时,克林顿基金会的负责人道格·班德给阿贝丁发邮件询问,她是否参加这个会议,或者安排哪个见面。而阿贝丁则回称,正在安排。这些邮件显然不是泛泛之交间的邮件,而是同样服务于“国务院——克林顿基金会轴心”的两人间的邮件往来。
分析称,克林顿基金会的问题远不只是“表面上的”利益冲突,而是直截了当的“收费服务”。例如,道格·班德发邮件要求安排希拉里见巴林王子,并提及他是“我们的好朋友”,而这位王子给克林顿全球倡议的奖学金计划捐赠了数百万美元,因此相当于“购买”了与希拉里的会面时间。
美联社的报道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报道称,在希拉里任国务卿的前几年中,她所见的154名“非公务人员”中,一半以上都是克林顿基金会的金主们。
矢口否认有收费服务
“从未曾关照捐款者”
最近公布的邮件还显示,在克林顿基金会筹募的近20亿美元中,至少有一些是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通过“收费服务”的方式获得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为此称克林顿基金会是美国政治史上“最腐败的机构”。
克林顿基金会是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2001年离开白宫后与其妻子希拉里一同设立的,旨在游说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从事一系列国际性的慈善项目,包括消除饥饿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比尔·克林顿和她的女儿切尔西·克林顿均为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希拉里去年4月宣布参选总统后,已从董事会辞职,并停止为基金会筹款以及进行有偿演说。
目前,克林顿基金会的问题正给希拉里的竞选带来巨大压力。
《纽约时报》8月30日在其社论中要求希拉里中断与克林顿基金会的关系。社论督促克林顿基金会立即停止接收来自外国和企业的捐赠,并呼吁如果希拉里在11月赢得大选,那么比尔·克林顿和切尔西也应脱离克林顿基金会的董事会。
《赫芬顿邮报》更直接地要求完全关闭克林顿基金会。
比尔·克林顿8月22日曾表示,如果希拉里当选总统,他将离开基金会,并减少来自外国的捐款,但他的女儿切尔西则将继续留在基金会的董事会中。
《洛杉矶时报》8月24日则指出,这是早该做的,甚至是在2009年希拉里出任国务卿之前就应该这样做。
报道称,在美国政治中,参议员和国会成员投入相当多的时间拜金,为自己的竞选募集捐款,然后又花很多的时间去私下会见他们的金主。国务卿的位置和影响力不弱于议员,特别是当捐款来自外国时,必然牵涉到道德和外交政策问题。
面对指责和批评,希拉里竞选团队否认存在任何“收费服务”,其竞选团队的一位发言人乔希·什未林表示,希拉里在任国务卿时从未因为克林顿基金会收取了捐款而采取过任何关照举动。
不过,《华盛顿邮报》在一篇题为《克林顿基金会将贿赂变成礼物的炼金术》的文章中就以凯西·沃瑟曼为例驳斥了上述辩驳。
沃瑟曼拥有从事体育营销和人才管理的沃瑟曼媒体集团。《华盛顿邮报》称,沃瑟曼的慈善基金向克林顿基金会提供了500万至1000万美元,他的投资公司还聘请比尔·克林顿做顾问,在2009年至2010年间付给后者313万美元报酬。从表面上看,除了与希拉里的感情更热络了一些,沃瑟曼似乎并未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但该报分析指出,实际上利益交换已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接触的渠道、认可、社会地位、在晚宴上接近大人物的机会、事后的拜访以及不便明说的施加影响的承诺……克林顿家族完全明白其中的“道道儿”,并通过娴熟的“炼金术手法“将潜在的贿赂漂洗成清白的礼物。
美国政治场中潜规则
“滥用公权庇护权贵”
从“邮件门”到克林顿基金会,相关的争议早就引发了有关美国政治中是否存在“希拉里规则”的疑问,这实质上是指所谓的“潜规则”。当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7月宣布不建议因“邮件门”对希拉里提出刑事指控时,就有大量舆论质疑希拉里为什么能置身于法律之上。
《波士顿环球报》在一篇分析中指出,根据1917年的法律,任何被托付国防情报的人,因显而易见的疏忽造成情报“被从其适当的存放地拿走”、丢失、被盗或毁坏,都可被提出重罪指控。
《西方新闻》网站在其报道中也指出,“在这个国家独立240周年时,我们见证了法治的完全崩溃”。报道说,适用于“邮件门”的法律,在《间谍法》中早有规定:搜集、传输或丢失国防情报的人必须受到惩罚,最高可判10年监禁。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在克林顿基金会受到围攻时,希拉里昔日的政治盟友纷纷缄口,不再像“邮件门”时那样一个接一个地站出来为她辩护。这其中有一些当选的民主党人正面临着连任竞选的压力而无暇他顾的原因,但也不乏不想或不敢蹚这滩浑水之人。
共和党策略人士罗布·伯杰斯直言,希拉里的道德问题已成为一些民主党人的“负资产”。
不过,舆论分析认为,目前要指控希拉里还存在着“证据”问题。《华盛顿邮报》报道称,要证明克林顿基金会接受的捐款与希拉里为金主们做了什么之间存在联系相当困难。比如,前面提到的邮件中所说的巴林王子,也曾通过官方渠道寻求与希拉里会面,而作为时任国务卿,希拉里见巴林王子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报道称,个人礼品是判定腐败的一个有力证据,但慈善的赠与和竞选捐赠则不算在其中。
尽管如此,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8月24日仍再次呼吁由一名特别检察官来调查克林顿基金会的问题。
来自纽约的联邦参议员约翰·科宁也致函美国司法部长林奇,质问司法部为何拒绝调查克林顿基金会。他在信函中写道,美国政府部门被滥用来保护权贵,却让美国民众买单,这种行为是对美国民众利益最大的侵犯。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