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5个东南亚大陆国家。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提出“重返”东南亚,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南半岛作为重要“侧翼”。中南半岛国家是中国的传统友好伙伴,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实施的重要战略依托、中国与东盟建设“互联互通”的“踏板”。美国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入后,中美在这一地区的竞争随之加剧。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如何在该地区缓解战略压力、创造中美合作的战略空间,关系到未来中国周边稳定和发展的战略大局,以及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构想的前景。
一、奥巴马政府对中南半岛国家的政策
中南半岛过去是美国影响力的薄弱点。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将中南半岛作为“重返”东南亚政策的重中之重,对这5国采取了积极、均衡的外交政策。
一是加强双边外交关系,巩固与盟友泰国的关系,力图将越南发展为新的战略支点,积极改善与老挝和柬埔寨的外交关系,对缅采取“校正接触”政策,支持和鼓励缅甸的民主化改革。
二是加强军事合作与援助,重点加强与越南的军事合作,向其提供安全保障,与柬、老、缅的军事关系也不断升温。
三是强化经贸联系,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并希望把中南半岛也纳入进来。目前,越南已加入TPP,泰、柬、老也表现出加入的兴趣。
四是利用湄公河机制扩大影响力。2009年7月,国务卿克林顿同柬、老、泰和越举行了首届“美国—湄公河下游国家部长会议”,抛出“湄公河下游倡议”,并于2011年把缅甸拉入该倡议。
五是推广民主和人权价值观。美国在缅甸民主化改革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美国还不时指责越南侵犯宗教自由,将其纳入“令人担心”的国家之列。2014年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后,美国反应较为激烈,双边关系也受到影响。
中南半岛国家积极迎合美国的“重返”,但对美战略仍是需求与防范共存,合作与平衡并进,在经济和军事方面争取美国支持的同时,抵制美国的民主、人权干涉,并防范美国过多介入地区和国家内部事务。
二、中美在中南半岛的竞争态势
美国积极拉拢东盟,在中南半岛发力,其战略意图主要针对中国。为应对美国“再平衡”在周边造成的战略压力,中国将周边外交置于更重要地位,以减少美国对中国崛起带来的阻力。中美在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规则和秩序的主导权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的竞争。
1.在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上,中国积极参与东盟主导的“10+3”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机制,而美国积极推动TPP成为实现亚太自贸区的主要路径。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南半岛是关键支点。中美之间就经济规则和权力的角力已激烈展开,未来会走向更为复杂激烈的态势。
2.在次区域发展合作框架上,美国着力建立美湄合作框架,实施“湄公河下游倡议”,而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2016年3月23日,中国积极推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启动。湄公河地区“机制拥堵”现象日渐突出。
3.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介入越来越深,在海洋力量建设上给予越南支持,在国际舆论上向中国施压,同时积极拉拢非声索国的其他中南半岛国家。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干扰中国周边合作大势的意味明显。
4.在软实力外交上,奥巴马政府在湄公河流域增加民生发展方面的援助,着力输出美式价值观,打压中国发展模式。美国向当地民众传播环保观念,指责中国投资的行为掠夺资源、破坏环境,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形象,也对中国的投资项目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三、中美在中南半岛竞争加剧的影响
美国在各领域持续加大对华竞争力度,以维持长久以来对华的优势地位。中美正在诸多地区和领域开展激烈博弈,中南半岛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但因中南半岛属于中国向南开拓的门户,是中国传统友好地区,美国将“前沿外交”部署到这一地区,对中国周边外交环境和国家利益的影响更加明显、直接。中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或限制。
具体来说,中国在中南半岛实施睦邻友好外交面临更多不稳定因素,出现了如湄公河水资源问题、南海问题、“中国威胁论”等诸多挑战。中美竞争也对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南半岛国家面对中美的竞相示好面临两难。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行为,已经导致冲突集中爆发和升级,使中国与相关国家在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上面临更大障碍。
四、中美在中南半岛的合作前景
当前,中美关系越来越呈现出摩擦、竞争与协调、合作并存的特点。中美在亚太的利益交织最为密集,互动最为频繁,两国必须正视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与合作。在中南半岛地区,尽管中美的竞争日趋激烈,利益争夺难以避免,但合作的可能性和合作空间也在扩大。
中南半岛应成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田”和“起始点”。首先,中美在经贸和安全方面各有长短,两国都不可能在该地区建立各自独立的势力范围,且中美的竞争不存在“零和”特点。其次,中南半岛国家在中美间寻求平衡的战略是长期的。最后,中美两国在中南半岛的竞争烈度较低,在解决竞争的方面已经逐渐产生克制力,中国促美合作的手段与筹码也在增加。
第一,中美可以通过在多边融资机构的合作,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协调,加强在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合作,助力地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中美可探讨开展安全对话,尝试与东盟、美国建立三边安全对话机制,开诚布公探讨安全议题,并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入手。
第三,中方可发挥地缘和资金优势,美方可利用技术及经验优势,开展一系列务实合作,通过具体项目共同推动中南半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
第四,中美之间应加强战略性沟通协调,在双边机制中设置大湄公河次区域议题,对于中美之间减少互疑、化解矛盾、加强合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应对在中南半岛的新挑战,中国一方面应加强对该地区的投入,进一步提升与地区国家的利益融合度,另一方面则应处理好中美在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关系,管控分歧,探寻利益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未来,中美两国领导者应在管理中美关系既有问题的同时,继续开创中美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方式,而中南半岛有潜力成为中美在亚太合作的新领域和“试验田”。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