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接受涉海仲裁 澳大利亚惹火上身自毁形象
2016-09-04 11:35: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拒绝接受涉海仲裁 澳大利亚惹火上身自毁形象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李家成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来,澳大利亚上演了一场滑天下之大稽的讽刺剧。曾经道貌岸然的国际法“卫道士”澳大利亚面对国际仲裁加诸己身时,却立马变换一副脸谱。一个月前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时,澳大利亚与美日站在一起,发表了敦促中国遵守仲裁结果的联合声明。现如今面对东帝汶要求重划海洋边界的国际仲裁,澳大利亚却坚称海牙仲裁庭无司法管辖权。这不能不说是天大的讽刺和莫大的笑话。

8月29日,荷兰海牙的国际常设仲裁法院成立了一个由5名专家组成的独立委员会,就澳大利亚和东帝汶围绕油气资源丰富的帝汶海(Timor Sea)的争议启动相关听证。东帝汶代表埃斯波斯托对法庭说,“保卫我们周边海域主权,以及其中所蕴含、掌握我们转型发展前景的资源,是国家优先事项。” 东帝汶前总理、独立英雄古斯芒在听证会上表示,东帝汶不是想要寻求支持或者得到特殊对待,只是想要在国际法下争取自己的权益。不过,澳大利亚官员称东帝汶应该尊重两国现有条约,具有法律约束力,符合国际法。因此,澳方认为调解委员会不具有举行海上划界听证的法律权力。对此,东帝汶官方表示,他们对于澳大利亚的立场“感到遗憾”,并在开场公开会议时,敦促5名法官审理本案并进行最终裁决。

澳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和总检察长乔治•布兰迪斯当天发表联合声明称,东帝汶针对其与澳大利亚海上划界纠纷而提议成立的调解委员会不具有举行海上划界听证的司法权力,该委员会的最终报告将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就是这个澳大利亚外长在7月13日表示,中国需要尊重海牙仲裁法庭关于南海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最终裁决”,她声称如果中国无视对南海争端的国际仲裁,其国际声誉和成为领导大国的雄心将受到损害。

自2002年从印度尼西亚独立以来,东帝汶坚持要求在“资源分享临时协定”之外,还应与澳大利亚签署海洋协议。而澳大利亚在东帝汶独立前夕根据《公约》第298条发表了排除性声明,宣布不接受《公约》规定的海洋划界争端解决程序。2006年1月,两国签订《帝汶海特定海上安排条约》。东帝汶认为,根据《公约》,帝汶海油气区中绝大部分区域位于东帝汶海洋权益区内,因此要求与澳大利亚通过谈判或司法方式解决两国海洋边界问题,但澳既不谈判,更不允许提交司法解决,希望分享帝汶海的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收益。

2016年4月,东帝汶请求联合国经由约束性调解程序解决东帝汶与澳大利亚的相关争议,这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内解决争端的首次尝试。东帝汶此举迫使澳大利亚进入正式司法程序。但是,由于澳大利亚在东帝汶实现独立的2002年退出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管辖权,海牙国际法院的仲裁对澳大利亚亦不具约束力。澳大利亚曾一再表示拒绝商定永久性划界。东帝汶方面表示,应以两国之间的中心轴线为基础在帝汶海上进行划界,这样大片油气田就将归属东帝汶。主权争议使东帝汶年复一年地损失价值400亿美元的离岸油气收入。

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澳大利亚自身尚且拒不接受国际仲裁,有何颜面要求中国接受国际仲裁呢?澳大利亚对待国际仲裁的双重标准,必将严重损害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从而投下浓重的未来阴影。国际社会其它国家将不再认真听取其在国际仲裁相关问题上的发声。澳大利亚将会因此失去国际话语权。

众所周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多么朴实的国际关系相处之道。澳大利亚拒绝接受国际仲裁,就没有资格要求中国接受国际仲裁。并且,国际常设仲裁法院的法律地位远远高于南海仲裁案的“临时仲裁庭”。而澳大利亚却无视国际常设仲裁法院的权威性。

澳大利亚自毁形象的举动背后暗藏着天下皆知的战略动机。作为中等强国,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铁杆盟友和战略“南锚”,支持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让美国在其北部城市达尔文派驻2500名海军陆战队军人,扩大联合军事演习,积极介入南海问题,追随美国在南海争议岛屿12海里范围内开展“航行自由”行动,以牵制中国在南海的所谓“军事扩张”,妄图成为亚太地区的“副警长”。

尽管中国告诫澳大利亚谨言慎行,不要横生枝节,但是澳大利亚扬言不会屈服于来自中国的压力停止在南海上空的海上侦察和巡逻飞行,罔顾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事实,主动卷入中美南海制海权的竞争漩涡之中,抛弃了之前貌似中立的不干涉姿态,完全站在了美国那一边。此次东帝汶诉澳大利亚仲裁案,使得澳大利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作为南海非沿岸国,澳大利亚需要痛定思痛,反思自身的南海政策,在南海争端中恪守中立,方不贻笑于天下。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8204,"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global/info_1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