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看法及其成因
2016-08-08 14:53: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看法及其成因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内容提要】本文在梳理当前巴基斯坦俾路支分离主义派别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看法。温和型政党支持中巴经济走廊,赞成俾路支省引入中国投资项目,但对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上的政策表示不满,而强硬政党和武装团体则反对中巴经济走廊。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是不满或者反对的。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持这样看法的原因在于,中国对俾路支省的开发和投资,与俾路支人的政治诉求相冲突,引发了分离主义势力的政治焦虑。分离主义势力在经济开发政策上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长期存在矛盾,并担心本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利益遭到侵害;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认知模式存在偏差,决定了中巴经济合作较难得到他们的认可。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原因以外,俾路支部落首领和美国、印度等国际势力在干预中巴经济走廊活动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俾路支分离主义问题自巴基斯坦建国以来长期困扰着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国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做出了初步探索。俾路支分离主义问题涉及政治认同理论、民族主义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现代化理论等。在政治学学科范畴内,关于俾路支分离主义问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分离主义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其原因。国内外学者多采取两种解释框架。一是依据政治互动的行为方,即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和俾路支方面入手寻找原因。如克里斯汀·费尔认为,穆沙拉夫的政策失当是造成当前俾路支冲突的主要原因,巴基斯坦需要放弃军事优先的冲突解决策略。罗伯特·威尔森认为,巴基斯坦国家领导人需要将俾路支人看作是巴基斯坦国家发展战略的合作伙伴,而非敌人。也有学者以巴基斯坦联邦政府与俾路支方面的互动关系为研究视角,而不偏颇某一方。如钱雪梅认为,俾路支人对巴基斯坦国家缺乏认同,并日益把联邦政府人格化为旁遮普族的代表,地方-中央关系成为一种族群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二是将俾路支分离主义兴起的原因相应归类于政治、经济等范畴。其中有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如玛鲁卡·汗认为,俾路支省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于制度缺陷、社会结构、政治分裂以及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短视政策。弗雷德里克·格拉雷从油气开发争议、俾路支人口边缘化、外部国家干预、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宗教主义蔓延等方面考察了当前俾路支省的形势。有的进行了专门性研究。保罗·提图斯与尼娜·斯威德勒以及艾迪尔•汗等人从政治冲突的视角,对历次俾路支分离主义运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斯内格·哈里森主要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俾路支分离主义运动的历史细节。罗伯特•威尔森主要分析了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和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之间在自然资源开发上的争议和冲突。阿卜杜拉•江•贾玛尔迪尼详细介绍了萨达尔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王晋重点分析了俾路支分离主义运动中的“萨达尔性”特点。但是,自中巴两国开始共同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以来,俾路支分离主义问题的最新进展如何,特别是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看法如何,国内外学术文献鲜有涉足。笔者试对此问题做出分析。

一、当前巴基斯坦俾路支分离主义派别

关于俾路支分离主义的历史及其阶段划分,国内外学术界看法基本一致,一般将其划分为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和巴基斯坦建国后时期。其中,将分离主义势力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发生的五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作为叙述巴基斯坦建国后俾路支分离主义运动历史的主线,即1947~1948年冲突、1958~1959年冲突、1962~1969年冲突、1973~1977年冲突和2005年以来的冲突。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雏形形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殖民者将当时的俾路支地区作为牵制波斯(伊朗)和阻止沙俄南下的缓冲地带,将其一分为三:1871年划定“戈尔德斯米德线”,将俾路支西部划归波斯(伊朗);1893年划定“杜兰线”将俾路支北部部分地区划归阿富汗;其余部分由英印政府控制,分为卡拉特土邦联盟、英属俾路支斯坦以及英国从卡拉特租借的地区。由英印政府控制的地区即是现今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大致范围。

俾路支人希望英国殖民者退出南亚次大陆后能独立建立“大俾路支斯坦国”,但是这一愿望未得到穆斯林联盟的认可,因而在巴基斯坦建国后与联邦政府多次发生冲突。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几个比较著名的分离主义组织,即俾路支民族解放委员会、“帕拉里”游击队、俾路支学生组织、俾路支人民解放阵线和民族人民党。当前的俾路支分离主义派别,基本上与这几个组织存在着历史沿袭关系。

笔者按照组织性质不同,将当前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分为政党和武装团体两类。其中,比较活跃的政党包括俾路支学生组织人民派、俾路支学生组织帕贾尔派、俾路支学生组织门加尔派和俾路支学生组织阿扎德派,以及俾路支共和党、俾路支民族党、民族党;武装团体有俾路支解放军、俾路支联合军、俾路支斯坦军、俾路支共和军和俾路支解放阵线。

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各派别之间,在政治立场、斗争目标和策略上是不同的(见表1)。俾路支民族党、民族党以及俾路支学生组织人民派、俾路支学生组织帕贾尔派、俾路支学生组织门加尔派属于温和型政党。他们的斗争目标是在巴基斯坦国家体系内寻求俾路支省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教育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虽然也会抵制国民议会和省议会的选举,但斗争策略基本围绕议会政治展开,能够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对话。俾路支民族党第一任领导人阿陶拉•门加尔原是民族人民党的领导人物之一,在1972年民族人民党组建的俾路支省政府中曾担任首席部长。他于1996年从英国返回巴基斯坦,成立俾路支民族党,现任领导人是其儿子阿赫塔尔•门加尔。俾路支民族党在1997年大选中赢得3个国民议会席位和9个省议会席位,参与组建俾路支省联合政府直至1998。成立于2003年大选中赢得1个国民议会席位和11个省议会席位,参与组建俾路支省联合政府。现任领导人是民族人民党成员高斯•巴赫什•比曾乔的儿子哈西勒•汗•比曾乔。民族党与俾路支民族党关系密切,成员相互联系,联合参与政治行动。20世纪90年代后,俾路支学生组织内部经历了数次分裂,在2005年后形成四个派别——人民派、帕贾尔派、门加尔派和阿扎德派。其中,人民派早在1972年就从原俾路支学生组织中独立,目前主要在俾路支省教育机构中活动。帕贾尔派和门加尔派分别附属于民族党和俾路支民族党。

表1 当前巴基斯坦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比较

组织分类

组织名称

领导人

政治立场

组织特点

政党

俾路支学生组织

人民派

温和

左翼学生组织;俾路支民族党、民族党、俾路支解放军等领导人成长的摇篮;2005年后逐渐形成四个派别;阿扎德派是四个派别中主张最为强硬的。

帕贾尔派

阿明·俾路支

温和

门加尔派

毛希丁·俾路支

温和

阿扎德派

阿拉·纳扎尔·俾路支、凯里迈·俾路支

强硬

俾路支共和党

纳瓦卜•阿克巴尔•布格蒂

(2006年被杀)

现任:卜拉哈姆达格•布格蒂

强硬

呼吁国际社会介入俾路支省事务;布格蒂部落支持;逐步将其影响力扩展至欧洲。

俾路支民族党

阿陶拉•门加尔

阿赫塔尔•门加尔

温和

在巴基斯坦国家体系内寻求俾路支省享有更多政治经济上的自治权;门加尔部落支持。

民族党

阿卜杜勒•哈伊•俾路支

阿卜杜勒•马利克•俾路支

哈西勒•汗•比曾乔

温和

主要代表俾路支省中产阶级;与俾路支民族党关系密切,成员相互联系,联合参与政治行动。

武装团体

俾路支解放军

海尔•巴赫什•马里

(2004年病逝)

巴拉奇•马里

(2007年被袭身亡)

现任:希尔比艾尔•马里

强硬

俾路支省活动最频繁、最有影响力的分离主义武装组织;马里部落支持;被巴基斯坦列为恐怖主义组织。

俾路支联合军

迈赫兰·马里

强硬

脱离俾路支解放军独立;马里部落支持;被巴基斯坦列为恐怖主义组织。

俾路支斯坦军

贾韦德·门加尔

强硬

俾路支解放军的分支组织;门加尔部落支持。

俾路支共和军

卜拉哈姆达格•布格蒂

强硬

俾路支共和党的武装组织;布格蒂部落支持;巴基斯坦境内被禁。

俾路支解放阵线

阿拉•纳扎尔•俾路支

强硬

非部落背景;在中产阶级和年轻人中很有影响力;不赞成通过议会政治寻求俾路支省自治权,主张以武装革命的方式直接取得俾路支省的独立。

俾路支学生组织阿扎德派和俾路支共和党是持强硬路线的政党。他们对温和型政党持有异议,坚决抵制议会参选,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长期对峙。阿扎德派是俾路支学生组织四个派别中主张最为强硬、活动最为频繁的,已成为俾路支解放军、俾路支共和军的后援,2013年3月15日被巴基斯坦政府定性为“恐怖主义组织”。俾路支共和党是俾路支省非常有影响力的分离主义政党,其拒绝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进行任何形式的政治对话,并呼吁国际社会介入俾路支省事务。该党官方办公地在奎达,但随着现任领导人卜拉哈姆达格•布格蒂前往瑞士申请政治避难,逐步将影响力扩展至欧洲,并在瑞士、德国、瑞典和英国设立了分部。巴基斯坦政府已求助国际刑警组织逮捕卜拉哈姆达格•布格蒂。俾路支解放军、俾路支联合军、俾路支斯坦军、俾路支共和军、俾路支解放阵线属于持强硬路线的武装团体。他们采取恐怖袭击、游击战等方式,与巴基斯坦安全部队直接交火,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对抗,以武力方式寻求建立“大俾路支斯坦国”。

俾路支解放军是现今俾路支省活动最频繁、最有影响力的分离主义武装团体。俾路支解放军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99年后逐渐活跃,2006年4月9日被巴基斯坦政府确定为恐怖主义组织。其在俾路支省设有25个军事训练营,同时与其他分离主义组织相互配合,在偏远山区开展游击战。该组织影响很大,一些俾路支地区武装在对巴基斯坦安全部队、警察或平民实施袭击后,都借用俾路支解放军的名义,俾路支解放军也愿意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俾路支联合军领导人迈赫兰•马里原为俾路支解放军成员,后脱离俾路支解放军,单独组建俾路支联合军。联合军制造的恐怖袭击活动主要集中于奎达和白沙瓦两个大城市,以及库鲁、马奇和默斯东三个地区,2013年3月15日被巴基斯坦政府定义为恐怖主义组织。俾路支斯坦军是俾路支解放军的分支组织,主要活动于俾路支省中部地区,并在俾路支省和阿富汗设立有几个训练营地,它被人熟知是在2012年。俾路支共和军是俾路支共和党的武装组织,自2007年起开始频繁活动,活动地区不只局限于俾路支省,还远及旁遮普省和信德省。俾路支解放阵线成员集中于莫克兰地区,活动范围包括阿瓦兰、本杰古尔、瓦舒格、图尔伯德和瓜德尔,现任领导人是俾路支学生组织阿扎德派的领导人阿拉•纳扎尔•俾路支。他直接参与实际战斗,在俾路支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二、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看法

中巴经济走廊是李克强总理于2013年5月访问巴基斯坦期间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同年7月合作协议正式签署。自走廊项目实施以来,巴基斯坦国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讨论,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此尤为关注。

温和型政党支持中巴经济走廊,赞成俾路支省引入中国投资项目,但他们对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上的政策表示不满。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没有将俾路支省代表纳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决策层,因而项目建设过程中俾路支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例如,2015年5月,民族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强烈抗议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无视俾路支省政府和民族党领导人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的作用。第二,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增加透明度和解决信息公开问题。以当前正在展开的能源合作为例,俾路支方面认为,目前大多数电力项目由私营部门企业运作,但公众却对执行项目的私营企业的负债股权比率一无所知。为什么大量太阳能和水电合作项目正在旁遮普省迅速展开,而对此有强烈兴趣且具有开发潜力的俾路支省却未能有所收获。第三,俾路支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将如何得到保护?俾路支民族党发言人阿迦•哈桑•俾路支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必须首先解决涉及俾路支省当地居民生活的迫切问题,诸如洁净水源、土地使用权等,否则经济走廊对俾路支省人民来说毫无价值。总而言之,以俾路支民族党和民族党为代表的温和型政党希望借中巴经济走廊向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施压,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经济发展机会,希望俾路支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在中巴经济合作过程中得到尊重和保护。

强硬政党和武装团体反对中巴经济走廊。他们的理由是:第一,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可能会让中方过多开采和利用俾路支省的自然资源,作为本地人应制止中方的投资活动。在他们看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俾路支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中国商业资本掠夺的对象。俾路支共和党主席卜拉哈姆达格•布格蒂在该党欧洲分部2015年6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明确表态,“中国对俾路支省的开发和干预不可接受,对巴投资是中国掠夺俾路支自然资源的借口。”俾路支解放阵线领导人阿拉•纳扎尔•俾路支已对投资瓜德尔港口建设的中国公司提出严正警告。第二,中巴经济走廊仅是对中国和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有利,而俾路支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将在“地区发展”的名义下遭受侵害。例如,中巴经济走廊将吸引旁遮普省和信德省的人口前来就业,省外人口大量涌入将威胁到俾路支人的就业和生活。为了提高经济走廊建设的安全保障,巴方已成立特别安全部门,配合2014年6月开始在北瓦济里斯坦展开的利剑行动,加大对俾路支省极端暴力活动的镇压,这在俾路支人看来不是个好消息。俾路支共和党德国分部主席阿什拉夫•谢尔贾恩表示:“中国与巴基斯坦政府间的交易已将俾路支人推入军事行动的深渊,超过50名俾路支人遭到杀戮,数名遭到绑架或扣留。”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中巴在俾路支省合作建设的油气、港口、交通运输设施,甚至中方工程人员都成为俾路支分离主义武装团体的攻击对象。2005年俾路支方面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之间的新一轮武装冲突爆发前后,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就策划了多起针对中方人员的袭击事件。例如,2004年5月3日,中国交通部第一航务规划工程勘察设计院的12名监理工程师在瓜德尔港建设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3人遇难,9人受伤。2005年11月15日,数枚火箭弹袭击了中国新疆北新路桥公司在瓜德尔附近的筑路工地2006年2月15日,对俾路支省胡布镇进行技术援建的中国工程师遭遇恐怖袭击,3人死亡。因此,未来俾路支解放军、俾路支联合军、俾路支共和军和俾路支解放阵线等武装团体可能还会对中巴经济走廊或中方工程人员发动袭击。

三、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看法的主要成因分析

为什么给中巴经济合作带来新契机、给两国人民生活带来福祉的经济走廊,会令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感到不满或遭到其反对呢?这与巴基斯坦境内俾路支分离主义运动的历史实际上是紧密相关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俾路支人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一直受到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镇压或压制,这是巴基斯坦建国后俾路支分离主义运动兴起的首要原因。中国对俾路支省的开发和投资,可以说再次引发了分离主义势力的政治焦虑和反抗情绪。

俾路支人的政治诉求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俾路支人希望建立“大俾路支斯坦国”,它应包括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三国交界处俾路支人分布的主要地区。其次,寻求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政治独立,脱离巴基斯坦联邦。再次,在巴基斯坦国家框架范围内寻求更多的省自治权,希望联邦政府政策更多地照顾俾路支省利益和惠及俾路支民众,拒绝政治歧视。但是,这三个层次的政治诉求,至少在俾路支方面看来,都没有得到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支持。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建国后的第二天,卡拉特土邦王公艾哈迈德•亚尔•汗宣布卡拉特独立。他的弟弟阿卜杜勒•卡里姆•汗组建俾路支民族解放委员会,抵制加入巴基斯坦,诱发了1947—1948年的武装冲突,直到1948年6月阿卜杜勒•卡里姆•汗被捕。1962—1969年的冲突中,马里部落酋长谢尔•穆罕默德•比贾拉尼•马里组建“帕拉里”游击队,公开挑战阿尤布•汗政权,遭到清剿。即使分离主义势力在巴基斯坦国家框架内寻求省自治权,也是处处受到猜忌和打压。比如1972年民族人民党赢得俾路支省政府选举,组建联合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要求更多自治权的改革,但却受到巴基斯坦政府总理阿里•布托的不满和打压。1973年,布托政府以“伊拉克驻伊斯兰堡武官处事件”为由,解散了俾路支省政府并逮捕了相关领导人,直至1977年齐亚•哈克政府出台缓和政策后,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从2005年12月开始,穆沙拉夫政府对分离主义领导人的整肃和抓捕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新一轮的冲突。

而中国对俾路支省的开发和投资,在俾路支人看来,与他们的政治诉求是有矛盾的。持强硬路线的政党和武装团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独立”运动,中国对俾路支省的开发对俾路支人的所谓“主权”意识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同时有可能巩固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在该地区的统治,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而温和派则十分看重自主权,反对被中央控制,对“外人”(中国当然也属于“外人”)主导俾路支发展方向尤其反感。

第二,俾路支地方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长期在经济开发问题上争议不断,中国加大对俾路支省的开发和投资后,分离主义势力十分担心本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利益遭到中方侵害。

俾路支省虽然经济落后,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巴基斯坦9个矿产带就有5个分布在俾路支省,蕴藏有天然气、煤、铬铁、铜、硫黄、大理石等,占全国总矿产资源的50%左右。该省天然气在全国所占比例较大,已发现气田约占全国总数的35%。苏伊天然气田开采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25%,为世界十大天然气田之一。在查盖地区的雷克迪克有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床。俾路支省丰富的自然资源早就被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注意到,但是长期以来,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开发规划并未获得俾路支地方力量的认可。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争议主要围绕谁是俾路支开发活动的受益者、政府是否在以“发展”为名加强军队对地区的控制、项目程序的透明度与当地人的决策权、政府官员腐败问题等展开激烈交锋。

以中巴经济走廊的重头戏——瓜德尔港系列建设为例,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其表示不满或反对,也主要围绕着上述几个争议点。比如,他们认为,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未经得俾路支人民同意、没有任何透明程序,即将瓜德尔港交由中方管理,联邦政府拒绝与俾路支方面分享关于租赁时效、港口使用、管理机制、成本与收入、安全保护方面的任何细节;中巴签订瓜德尔港项目合同以来,港口和航运建设一直由联邦政府全权负责,俾路支省政府没有任何决策权;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均由外来公司承担,工程建设中的大部分技术性岗位也都被旁遮普人和其他民族的技术工人占据;港口项目竣工后将会吸引大量来自其他地区的居民特别是旁遮普人聚集,使俾路支人成为少数,瓜德尔乃至整个俾路支省的人口结构都将会改变,工程建设的后果是一场文化入侵;巴基斯坦政府官员在港口建设项目中非法出售周边土地,以牺牲俾路支人的利益为代价获取不义之财;港口建设项目启动后当地民众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瓜德尔及其周边的基础设施仅支持驻军、外国工人和游客而非本地居民。

大部分学者公认,20世纪70年代以前,俾路支分离主义运动具有明显的族群主义特征,90年代以后,随着俾路支省在巴基斯坦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提升,俾路支分离主义活动逐渐转变为以经济发展与利益分配争议为主。这前所未有地刺激了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借助能源和资源问题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加强对俾路支省控制权的决心。中国加大对俾路支省的开发和投资后,分离主义势力担心本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利益遭到中方的“剥削”和“掠夺”。强硬派希望通过激烈抗议和打击经济开发项目的方式赶走中国投资者。温和派以中巴经济合作为公共话题,向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施压,希望俾路支人的经济利益能得到尊重和保护。实际上,质疑和抗议并非限于中巴经济走廊,也表现于中国在该省的几个投资项目,如山达克铜金矿开采、杜达铅锌矿开采。

第三,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认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联邦政府在中巴经济走廊上采取的政策较难得到他们的认可。

社会学理论著名的最简群体范式表明,仅仅是按类别将人分为内外群体,就可以导致对外群体的重大偏见,“一个人只要被告知属于某一类别就足以产生群体情感——支持自己的群体并反对他人”。更何况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之间由于历史恩怨和经济利益竞争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矛盾。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容易从负面角度看待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政策,中巴经济走廊的线路设计争议引发的一场“改线风波”即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

2014年上半年开始,以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为代表的巴基斯坦反对派力量将注意力集中于经济走廊的线路设计,指责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在未经有关省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走廊规划从西线改至东线,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被称为“改线风波”。自从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围绕中巴经济走廊线路设计发生意见分歧以来,很多时候反对声音都是以非理性目标为方向、通过非建设性方式表达的。有的派别不全面评估经济走廊为俾路支省发展带来的利弊,就武断地认为不能接受中国的开发,依据是只要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提出的倡议就是一场阴谋;有的派别则组织游行示威,向政府施压,自己却不能提出任何建设性意见;武装团体则乘此机会,大肆制造不友好的舆论氛围,甚至发动暴力活动。2015年4月习主席访巴后,有识之士在巴基斯坦媒体上撰文呼吁各党派要凝聚共识,不要错过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这一历史机遇,但是也未得到这些政治势力的认同。

实际上,中国官方一直以来并未就中巴经济走廊的具体路线有过明确阐述,同时在各种场合强调经济走廊的全面性。比如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在2014年7月出席首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论坛暨环球企业领袖西部(喀什)圆桌会时已明确表示走廊概念的综合性。但中巴经济走廊却在巴基斯坦国内引起了激烈争议,以至于2015年5月28日,巴基斯坦联邦政府不得不召开全政党会议,就中巴经济走廊线路设计与实施问题与各党派领导人进行磋商。全政党大会确定了优先建设“西线”的决定,但是也未能消除分歧,新的争议又再次出现。会议并未涉及西线建设的预算使用、西部两省如何开发等细节问题,这又引起了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的不满。立场较为温和的俾路支民族党领导人阿陶拉•门加尔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忧虑。7月,以民族党为代表的俾路支省政府向联邦政府呈递了一份报告,指出东线将通过旁遮普省和信德省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市、占用大量农业耕地,因而东线建设在经济上不可行,但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却在人为抬高东线建设成本。在2016年2月1日举行的包括俾路支省各界人士参加的研讨会上,俾路支省领导人提出,中国投资者应该解释清楚巴基斯坦在哪些方面可以通过中巴经济走廊获益,特别是俾路支省。俾路支学生组织阿扎德派别、俾路支共和党则拒绝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展开任何对话,并坚称中国对俾路支省的开发不可接受。

四、不可忽视的部落因素

和国际因素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原因以外,俾路支省部落首领以及美、印等国际势力在干预中巴经济走廊活动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俾路支人的社会发展形态属于部落社会制,组织结构以部落首领萨达尔领导下的各部落为核心。萨达尔起初并非是世袭更替的,而是依靠选举,只有最优秀、最有威望、最有能力的人才能担任首领。但是,随着部落体制的演化,萨达尔选举变为世袭更替,他们占有公共财产,获得了极大权威和各种特权。这一现象在英国殖民统治者到来之前已经广泛出现。英国殖民者把俾路支地区作为英国与波斯(伊朗)、沙俄之间的缓冲地带,通过萨达尔体制保持对该地区的总体控制。英国向萨达尔支付酬金,除在重大战略问题上需向殖民当局安排的政治代理人咨询外,萨达尔负责管理一切事务。他们依据部落风俗,通过长老会议解决纠纷、判定责任和处理罪犯,部落社会所有成员对此需充分尊重和执行。该制度使英国以最小成本在俾路支地区维持公共秩序,并进一步增强了萨达尔的权力。英国还组建了一支由部落民众组成的民兵队伍,由萨达尔负责发布命令和征召士兵。

1947年6月,英属俾路支斯坦长老会议与奎达市政机构成员一致决定加入巴基斯坦。在尝试独立建立卡拉特汗国失败后,卡拉特土邦联盟于1948年3月加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接受俾路支部落区保留自治状态,由1901年英印政府颁布的“边境犯罪条例”进行管理。《1973年巴基斯坦宪法》第12编第3章第246条对部落区的概念以及行政区划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并沿用至今。该宪法规定,巴基斯坦政府在部落地区实施治理的主要形式有联邦管辖部落地区和省属部落地区两种。其中,俾路支部落地区均属于省属部落地区。建国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一直向俾路支部落区的萨达尔支付酬金,萨达尔继续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1976年4月阿里•布托政府曾宣布废除萨达尔制度,部落首领作为俾路支分离主义者的一部分,反对联邦政府“夺权”。他们将萨达尔制度描述为符合历史规律的、为人民提供强有力保护的制度和有效的社会经济系统,为其合理性进行辩护。20世纪80年代,通过把萨达尔纳入联邦内阁、委托开发项目建设等方式,齐亚•哈克政权赢得了部分萨达尔的支持与合作。但穆沙拉夫上台后,其强硬的施政方针和对俾路支省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引发了萨达尔的强烈不满。

俾路支部落区的萨达尔体制对俾路支分离主义运动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部落体制自成体系,中央政令在俾路支地区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同时省政府管理也软弱无力。其次,“部落”在俾路支当地人心目中处于神圣且不可撼动的地位,他们基本没有“国家”概念,国民意识薄弱。部落成员共同生活在特定的地域内,拥有共同的祖先,他们忠诚于自己的部落,不认同和接受其他外来的权威。再次,俾路支部落首领作为传统社会的权势阶层与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变传统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一方面,这阻碍俾路支地区有效地接受现代的先进政治和文化制度,经济落后,社会思想氛围极为保守。例如,萨达尔阻碍现代教育体系在俾路支部落地区的普及,导致该地区适龄儿童无法进入现代学校接受正常教育,而只能前往教学质量较差的宗教学校。另一方面,萨达尔为了保留自己的政治经济特权而炒作“民族自决权”,鼓动广大民众抵抗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和外省人。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在俾路支省实施的开发政策直接威胁萨达尔的影响力,他们非常担心经济开发、军队入驻和文化教育会唤醒部落民众的自主意识。

对中巴经济走廊表示不满或反对的俾路支分离主义领导人,有相当一部分为部落首领,或与部落有密切联系。俾路支共和党、共和军领导人是布格蒂部落首领纳瓦卜•阿克巴尔•布格蒂和他的孙子卜拉哈姆达格•布格蒂。俾路支民族党由门加尔部落首领阿陶拉•门加尔和他的儿子阿赫塔尔•门加尔领导。俾路支解放军从创建至今,领导人均是马里部落首领,首任领导人是海尔•巴赫什•马里,第二任领导人巴拉奇•马里和现任领导人希尔比艾尔•马里是海尔•巴赫什•马里的儿子。俾路支联合军领导人迈赫兰•马里则是海尔•巴赫什•马里最小的儿子。俾路支斯坦军由阿赫塔尔•门加尔的兄弟贾韦德•门加尔领导。学者拉比•阿斯拉姆认为,俾路支省的部落首领萨达尔正在滥用俾路支省的公共权力和财政资源以充实自己的部落,组织更大范围的分离主义族群。因此,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看法,与传统俾路支部落体制的历史和特点是有关系的。

国际因素也对此有一定影响。俾路支省地处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三国交界处,穿越奎达的“波斯走廊”自古便和巴阿边境的开伯尔山口一道成为中亚通往南亚的交通要道,邻海的瓜德尔扼守波斯湾出入阿拉伯海的咽喉,海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此显要的地缘位置,历来是兵家所争之地。沙特、苏联、美国、印度、阿富汗均不同程度地卷入俾路支分离主义运动中。

“九一一”事件后,俾路支分离主义武装成为美国获取塔利班信息的情报来源,因而得到了美国方面的资金支持。2009年8月,俾路支解放军高级官员阿卜杜勒•哈米德•尼什承认,俾路支解放军“确与美国情报部门有联系,并接受了美国方面10万美元援助”。同时,俾路支省又是美国以巴基斯坦为基地开展反恐战争的大后方。因为从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穿过开伯尔-普什图省的多尔哈姆直达喀布尔,一条是穿过俾路支省的查曼直达坎大哈,两线均是美军重要的后勤支援通道。因此,美国在巴基斯坦俾路支问题上的态度是,不支持巴基斯坦动用武力解决俾路支省问题。2012年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监督与调查小组委员会专门就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动乱局势召开听证会,监督与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达纳•罗拉巴切公开表示“俾路支人理应享有自决权”,并呼吁美国政府停止对巴提供经济军事援助。美国也不赞同给俾路支解放军贴上恐怖主义组织的标签。外国观察家分析称,美国势力插手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事务很可能意在加剧该地区的动乱局势,进而阻挠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和发展。因而,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看法,是否有美国因素的干扰,值得进一步考察。

印度在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经营多年。巴基斯坦外交部部长沙阿•马哈茂德•库雷希称,“伊斯兰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印度干涉巴基斯坦部落地区和俾路支省的事务。”有媒体报道称,印度已在阿富汗边境地区秘密建造了9处训练营地,为俾路支解放军提供军事培训。印度对中巴两国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日益深化的合作一直十分关注。在印度方面看来,中国对该地区的渗入是在实施针对印度的包围政策。特别是自从中国接手瓜德尔港建设项目以来,印度方面将其视为中国“珍珠链”政策的一部分,印方一些人士甚至将其看作中国进军印度洋的前期准备。印度海军部部长辛格上将曾表示,印度方面将密切关注中国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莫克兰海岸地区的活动以及中国与印度周边邻国的军事往来,因为“这些行动可能会严重威胁到印度至海湾航线的安全。”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在访华期间,和中国官员洽谈了经济走廊项目,莫迪表示“不能接受”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因而印度是否在利用“俾路支牌”制约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实施,值得怀疑。

至少当前,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已将其影响力逐步扩展至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海湾国家等,欲将俾路支问题国际化,向巴基斯坦联邦政府施加更大压力,这可能会使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局面更加复杂。例如,2015年整个上半年,俾路支共和党在瑞士、德国、瑞典、英国的四个分部通过举行政党会议、参加国际会议、发动抗议等方式,多次游说以上国家及联合国驻欧洲机构关注俾路支省形势,包括中国在此地区的开发活动。

结 论

巴基斯坦境内的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提出不满或反对,背后有着与分离主义运动历史相关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原因。中巴经贸关系的深化,引发了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的政治和经济焦虑。他们认为,中国加大对俾路支省的开发和投资,将挫败其追求俾路支独立的努力。他们担心,俾路支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遭到中方“掠夺”。同时,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对外界僵化的认知模式以及传统的部落体制,也加深了分离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负面看法。

俾路支问题的国际化,则会给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带来更加复杂的局面。低估俾路支分离主义给中巴经济走廊造成的负面影响,恐怕不妥。当前,中方应高度重视此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首先,应改变对“走廊”一词的狭义理解,对中巴经济走廊进行全面规划和仔细设计,采取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来处理该问题,在两国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跨国流动中进行良性互动的国内制度安排和宏观经济协调。避免将走廊当作一条或多条地理路线展开项目实施,防止巴基斯坦国内政治派系和地方势力反复纠缠路线问题。其次,在与巴方合作过程中,应摒弃只和官方政府打交道的传统思维,多倾听各省地方政府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心声,圆满地处理好省际发展不均衡问题。在尊重巴基斯坦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应与俾路支省当地的传统阶层和地方力量(包括较为温和的分离主义派别)进行适当的接触和沟通,反复阐明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做好细节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获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可。最后,在中巴经济走廊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俾路支人的权益,让少数人和弱势者的利益在中巴经济合作中得到尊重和保护,并使合作项目真正服务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巴经济政策要从对高层的激励转向更加注重对民众的激励,让巴基斯坦民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两国经济合作带来的民生变化。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8512,"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global/info_1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