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有关美国阶级的五个迷思
2016-07-12 10:10:00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美媒:有关美国阶级的五个迷思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7月1日文章】题:有关美国阶级的五个迷思(作者 南希·伊森伯格)

有关美国的阶级,存在许多迷思。接下来,我们将揭示其中的五个。

第一个迷思:美国的工人阶级由白人男性构成。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7月1日发表的文章称 ,特朗普与工人阶级接触,为此他经常受到称赞。布赖特巴特新闻网的一篇专栏文章称:“他赢得了被共和党遗忘的工人阶级选民的支持。”《多伦多星报》称:“希拉里正在失去工人阶级的白人男性选民的支持。”就连桑德斯也提出,民主党人让共和党人“获得了这个国家工人阶级的大多数选票”。

当然,只有忽略了亚裔、拉丁裔和非洲裔美国人,那种说法才是准确的。《纪事》杂志撰稿人雅梅勒·布伊写道:“如果将他们算作‘工人阶级’,那么民主党将轻而易举地赢得这个群体的支持。”

这就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美国从未有过某种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单一族群。早在1791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提出,女性和儿童最适合工厂劳动。在20世纪童工法获得通过前,这一直是纺织厂的惯例。中国劳工建造了横贯美国的铁路网;大批移民在俄亥俄州的钢铁企业劳动;20世纪,白人与黑人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锯木厂并肩劳动。

报道称,今天的工人阶级更加多元。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拉丁裔和非洲裔美国人属于工人阶级。此外,约有50%的美国女性认为自己属于工人阶级。还有一份报告预测,到2032年,有色人种将占美国工人阶级的多数。

第二个迷思:多数美国人并未意识到阶级差异。

报道称,在民调中,绝大多数美国人说他们属于中产阶级或工人阶级。政治学家查尔斯·默里发现,传统上,美国人拒绝称自己是富人或穷人。默里在其著作《分崩离析》中写道:“这反映出,美国自建国以来就盛行的自大心态:美国没有阶级,即便有,我们也要装作没有。”这种试图抹去阶级划分的想法可以追溯到本杰明·富兰克林时期。他认为,北美大陆将以“快乐的平凡”消除阶级差异。

但事实上,美国一直是一个划分阶级的国家。在富兰克林时期,美国人被分为三类:“优等”、“中等”和“劣等”。最底层的人被视为粗鲁、庸俗、尚未开化。托马斯·杰斐逊将弗吉尼亚州处于上层的农场主形容为血统纯正的贵族;而那些跨越阶级的夫妻所生的子女,则被他称为“混血儿”。

报道称,19世纪,亚拉巴马州律师兼作家丹尼尔·亨德利根据祖先的不同,将整个社会划分为7个阶级。位于最顶层的是世袭贵族,即皇家骑士的血脉,而位于最底层的是所谓的“贫穷的白人”,即流散在美国殖民地的穷人的后代。

今天,前所未有的严重社会不平等将美国划分为富人和穷人阶层。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将20%的税前总收益纳入囊中,这个比例是1980年时的两倍。对大多数中产阶级和低收入家庭来说,收入不是停滞就是减少。简而言之,美国并未摆脱阶级划分,而是一代又一代地创造新的划分。

第三个迷思:阶级流动性是美国独有的。

报道称,自建国以来,美国的政治家就承诺要建立一个不受阶级束缚的社会。杰斐逊曾说,美国“没有穷人”。1959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在莫斯科对尼基塔·赫鲁晓夫说,美国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就连现任总统奥巴马也将“一代应比一代富有”作为美国梦的“核心理念”。

的确,美国人对于自己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更为乐观。但事实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美国更难跨越阶级;在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经济流动性的可能性更大。美国作家迈克尔·哈灵顿在其1962年出版的著作《另一个美国》中揭示了这个令人绝望的事实。他写道,穷人之所以是穷人,是因为“他们投错了胎”。

第四个迷思:只要有天赋和努力,就能跻身更高阶级。

报道称,很早以前,美国作家小霍雷肖·阿尔杰就说过,在美国,成功者不问出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说:“只要勤奋工作、持之以恒,即使是最贫穷的人也能跻身中产阶级,甚至更高阶级。”

但事实上,人们很难跨越自己的收入水平。在亚特兰大、纽约和华盛顿这样的城市,穷人家的孩子在其一生中成为富人的可能性不到10%。而在美国其他地方,情况也没好多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美国的教育资助系统让不平等永久化。穷人家的孩子往往进入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获得全面教育的机会较少。因此,他们进入大学并获得学位的机会也更少。数据显示,与家庭收入不超过2万美元的学生相比,那些家庭收入至少为12万美元的学生大学入学考试(SAT)成绩更高。

报道称,社会学家也发现,父母的财富是预测子女收入水平的最佳指标之一。富人家更有可能拥有房产并将财富传给后代。在美国,拥有房产是保值并与下一代分享财富的最佳方式之一。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其著作《分水岭》中所指出的:“美国已不再像它自己(或别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充满机会的乐土’。在很大程度上,美国梦是一个神话。”

第五个迷思:阶级压迫不像种族压迫那样显著。

报道称,这是一种常见的说法。正如桑德斯在今年春天的一场辩论中所说:“如果你是一个白人,你就无法体会生活在贫民窟的感觉,你也无法体会当穷人的感觉。”还有一些政治评论员说,中产阶级黑人比贫穷的白人过得还惨。

大错特错。长久以来,美国一直没有善待穷人,这根本不分种族。臭名昭著的人头税就剥夺了贫穷的白人和黑人的选举权。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南方政治家(休伊·朗除外)拒绝让农场劳工享有社保,白人和黑人同样受到歧视。即使是美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也对穷人不利。2009年,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向联邦和州缴纳的税款占其收入的5.2%,而最贫穷的20%人口缴纳的税款占其收入的10.9%。

对于阶级权力的持久影响及其挑起对下层阶级仇恨的能力,两位执政时间相隔175年的美国领导人做出了最佳的总结。1790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约翰·亚当斯说,美国人不仅需要争当先锋,还需要可以轻视的对象。他写道:“必须有一群处于最底层的人。”林登·约翰逊总统在解释贫穷的白人为何推崇种族主义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说:“如果你能让最底层的白人男子相信,他们优于最上层的有色人种,那么他就不会注意到,你从他的兜里掏钱了。天啊,给他一个可以轻视的对象,让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样他就会为你倾其所有。”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9076,"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html/global/info_1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