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眼下,举世瞩目的“欧洲杯”正在如火如荼地开打,中国足球爱好者情不自禁地想起曾带领中国国家足球队冲进“世界杯”的米卢迪诺维奇——中国人亲切地称他“米卢”。他,来自东南欧的塞尔维亚。
地处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有着生机盎然、青翠茂密的森林,纵横交错、奔腾不息的河流,肥沃滋润的黑土地,更有着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它,塞尔维亚,是命运多舛的,也是英雄的国度。
9世纪,塞尔维亚国家开始形成。历史上,曾遭受外族屈辱统治500年,也曾英勇顽强抗击侵略者。“二战”结束后,“冷战”的序幕拉开,巴尔干半岛成为美国最先推行“杜鲁门主义”的重要战略地区,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和平,当时的南斯拉夫,也曾有过蓬勃发展和辉煌。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南联邦走向解体。作为南联盟组成部分的塞尔维亚,历经磨难,迎来了今天。今日的塞尔维亚,正在逐渐走出阴霾,焕发出新的光彩。
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
塞尔维亚作为前南联盟的主体国家,曾是中东欧国家中较富裕的国家。裂变后,受到数次内乱、战争和遭受制裁的影响,尤其是科索沃战争的重创,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投资锐减,塞经济几近崩溃的边缘。近年来,又受到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塞经济并未走出低谷,但就总体而言,塞局势较为稳定,各项经济指标逐步趋向健康,财政赤字率、债务占GDP比率、失业率均呈降低趋势。
以武契奇为总理的塞政府,自2014年上台后,便将发展经济与改革摆在首要位置,重视开展经济外交,把吸引外资作为优先考量。据塞财政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文件,2015年,塞经济有了显著改善,财政赤字降低到GDP的3.7%,但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不足、财政赤字偏大、公共债务快速增长、失业率居高不下仍然是塞经济中的最大问题,经济改善情况仍然不够理想,发展基础不够坚实。
武契奇总理及其领导的前进党在今年4月再次提前举行的议会选举中,依托民意优势,赢得了胜利。目前,以前进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组建中。分析认为,此次选举,巩固了前进党的执政地位,以便推行财政紧缩、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改革措施,并推动塞加入欧盟的进程,但同时也应承认,前进党在议会的影响力有所削弱,武契奇政府今后的道路并不轻松。正如尼科利奇总统5月24日授权武契奇再次组阁时所指出的,“新政府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欧盟局势,难民危机,以及整个欧洲极右党派势力的增长等因素。”
评论人士指出,如今塞尔维亚的最大危机是如何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武契奇连任总理后面临不小的压力,如何既能完成经济改革又能加入欧盟,是他面临的两大挑战。胜选后,武契奇多次强调,正在筹划新政府组建后的工作方案,而新方案将着眼于吸引投资者,改善商业环境,为破产国有企业寻找解决方案,以及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等。
将加入欧盟作为战略目标
与其他中东欧国家一样,塞尔维亚把加入欧盟作为其战略目标。塞早在2002年就已开始为加入欧盟做准备,2008年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2012年获得欧盟候选国资格。2013年6月,欧盟批准开启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谈判,2014年1月宣布正式开启谈判,但实质性谈判推至2015年12月中旬方开始。塞当局希望,最迟于2019年结束入盟谈判,于2020年正式成为欧盟中的一员。武契奇总理之所以决定于今年再次提前举行大选,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完整的四年执政期,以便全力加速推进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进程,实现其最终的战略目标。正如武契奇本人所表示的:提前选举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阻碍改革的社会矛盾,为塞完成入盟谈判争取充裕时间,也为塞实现2020年规划和保持政策连续性奠定基础。
作为西巴尔干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国家,如果说南联盟在铁托时期以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而著称的话,那么现在塞尔维亚是在确定加入欧盟为其战略目标的同时,奉行独立自主的平衡外交政策,形象地表述为“两扇门、四支柱外交”。所谓“两扇门”,就是尼科利奇总统在竞选期间所宣称的:“塞尔维亚对外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所谓“四支柱”,即塞历届政府所一贯强调的四个外交重点:欧盟、俄罗斯、中国、美国。
“一带一路”上的战略支点
人们清楚地记得,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狂轰滥炸,成千上万的塞尔维亚民众自发地走上贝尔格莱德大桥,胸口挂着纸质的“标靶”,组成“人体盾牌”,誓与大桥共存亡。塞尔维亚人民的这种珍视独立自主、富有斗争意识和反抗精神的品格值得世人敬仰。人们同样不会忘记,那一年的5月7日,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遭到美国空军B-2的空袭,新华社记者、我多年的同事邵云环和《光明日报》的许杏虎、朱颖夫妇不幸遇难。从那以后的每一年5月,总有塞尔维亚的政府官员和朋友,前往三位烈士的牺牲地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早在二战期间,中南(塞)两国虽分居亚欧、相隔千山万水,两国人民却相互同情、互相鼓励,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去年,尼科利奇总统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基于历史基础,源于现实共同利益,中塞于2009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塞是中国在中东欧第一个战略伙伴,也是迄今中国在西巴尔干地区唯一的战略伙伴。
在国际政治现实中,中塞战略伙伴关系尤为重要。尼科利奇总统5月30日发表谈话说,“塞尔维亚今后会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支点和重要伙伴。”武契奇总理自2014年执政后就指出,塞中两国都执行独立、和平的外交政策,不对任何别的国家的领土完整构成威胁;双方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建立了互信,在诸多重大问题上采取相同立场;中国尊重塞尔维亚奉行的东西方平衡的战略,塞方愿意担当中国和欧盟合作的战略支柱。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搭建的“16+1合作”平台,对塞尔维亚颇具吸引力,塞尔维亚对比做出及时反应和积极支持,以期充分利用这一倡议和平台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纵贯巴尔干半岛的中欧陆海快线,即匈塞铁路延长线,塞方则更是寄予热望。塞尔维亚处于中欧陆海快线的枢纽位置上,其战略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塞尔维亚是中国在巴尔干地区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支点。
2014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峰会上,中、塞、匈(牙利)、马(其顿)达成建设中欧海陆快线共识。2015年,中塞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以此为契机,扎实推进两国互利合作,发掘和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正如塞尔维亚政府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国土规划部前任部长、现任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米兰·巴切维奇,日前所表示的:“发展新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从本质上确定了中国同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巴尔干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和优先方向。塞尔维亚正好处于连接中国和欧洲最短的线路上,将成为连接欧洲和中国的坚固的桥梁。”
如今,塞尔维亚已经成为利用“16+1合作“框架内优惠贷款最多的国家,许多中国大型企业已经进入或者计划在下一阶段进入塞尔维亚市场,中国公司承建和参与的主要工程项目,有的已经完工或已启动,有的计划启动。其中由中国提供贷款并主持设计和施工的贝尔格莱德泽蒙——博尔察大桥项目,于2014年12月竣工通车。它是中国公司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下的成功探索与示范性项目,成为中塞继续开展更广泛合作的良好开端,被视为中国装备和基建企业向中东欧展示形象的第一张名片,塞尔维亚民众为这座大桥的竣工通车而振臂高呼“中国人万岁!”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