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港 敢为人先 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标准
2017-11-07 09:17:27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摘要] 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众多对外开放举措中,“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

深秋十月,“自由贸易港”这一名词因为在十九大报道里被提及,而受到广泛关注。

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众多对外开放举措中,“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在10月26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这是对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要求我们对标更高的标准,推动更全面、更深入的开放新格局。

“目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们正会同相关省市和部门,在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围绕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积极开展工作。”高峰说道,目前商务部正会同上海市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关的建设方案。此外,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对接国际标准,推动以油品为核心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

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问题上自然敢为人先。10月19日,上海市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全团会议,在回答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及筹划建设自由贸易港相关问题时,时任上海市主要领导表示,上海正按中央部署筹划建立自由贸易港,最终方案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后实施。

“从自贸试验区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对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做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项目,其实是为了更大程度上地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陈波透露,上海已上报探索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的初步方案,目前正与商务部协商。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会出台一套比较明确的实施方案。

上海自贸区改革3.0最大亮点

“自由贸易港”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今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方案》)中,这是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三版方案,被誉为“上海自贸区改革的3.0版”。

根据《方案》,上海自贸区将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

当时业界普遍认为,首次明确上海自贸区要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是《方案》最大亮点。

“上海口岸是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全国服务的,提高上海口岸效率符合区域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是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出发点。”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自由贸易园区与港口作业更好结合,有利于开展中转贸易、高端加工贸易,以及促进创新研发。”

同时,孙元欣也指出,自由贸易港区方案还有可研究和探讨的空间,下一步有具体建设方案将有很多新功能、新模式、新制度和新税制等,需要进一步论证和获得中央批准。

在陈波看来,自贸区的建设目标是对标国际先进开放水平,但要求自贸区经验必须可复制可推广,使得其发展存在一定的羁绊。“自由贸易港更看重的是对标和竞争,而不是短期内的可复制可推广性及其可行性,羁绊更少。按照《方案》,自由贸易港要对标世界最高开放标准,换而言之,其任务就是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最有效率的人才、货物、资源的聚集区域进行竞争,对标香港和新加坡。从这个角度来讲,自由贸易港将会更加开放。”陈波解释道。

与中国香港将会不同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还没有自由贸易港。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国际公认较为成功的自由贸易港,或将成为重要参照标准。

1841年6月7日,英国政府代表查理·义律宣布香港成为自由贸易港。香港政府并没有采取划设特定区域和制定特别法令的办法,而是致力于使香港全区发展成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区。

自开埠以来,对外贸易始终是香港经济之本。历经176年的发展与演变,香港已由单一的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开放、最自由、具有最多功能的经济结构多元化的自由港。

在陈波看来,香港和新加坡通过积累,形成如今比较完备的开放型制度,有其历史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的原因:就历史因素而言,香港和新加坡是前英国殖民地,本身就是自由港;就经济结构而言,作为港口型的小型经济体,香港和新加坡的开放并不需要太多顾忌到对国内产业的冲击。而中国大陆则不同,一方面,历史制度的发展路径不一样;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大国,必须保护国内众多相关产业,在进行开放的同时不得不进行权衡,是否会对国内产业产生严重或毁灭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像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都有很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越是大国越会如此。这两个条件就导致,如果我们要以香港和新加坡那样的方式来竞争全球的物质和金融资源,就需要做更多的准备。”陈波说道。

“近年来中国内地进步很快,内地港口的吞吐量、基础设施并不比新加坡、香港差。但在管理能力、管理体制、效率和国际化服务上,还是有所差距。”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新加坡、香港起步很早;另一方面,中国内地整个的开放涉及很多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变革,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新加坡、香港作为自由港,实现了很多政府行政职能的让渡和弱化,在这一方面,内地建设自由贸易港可能存在一些差别。

上海该怎么做?

据悉,目前上海港与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集装箱货物贸易往来,国际班轮航线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区。2016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5%,自2010年以来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

而建设自由贸易港,上海仍处于先行先试的地位。《方案》指出,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将在口岸风险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最高标准对标,实现高标准、高水平。”孙元欣说道。

“我们的自由贸易港区既要参照国际通行惯例,同时也要研究国际投资贸易发展的最新趋势,还要结合中国贸易种类多、贸易量大的实际情况。”4月1日,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曾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是在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我们不搞圈地、不搞大拆大建,主要是制度创新,研究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同时具有国际水准的新的监管制度。自由贸易港区和现在综合保税区最大的区别在于一线管理的方式不同,至于‘怎么管’,现在还在和国家相关部门研究。”

而在陈波看来,上海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认真研究香港、新加坡和迪拜等地,能够形成全球性的货物、人力和金融等资源的大量聚集,产生大量附加值服务的原因所在。“重点的开放举措、重要的便利化措施、创新型的贸易和金融模式,即将出台的方案里必须明确,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雄心,在全球自由贸易港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全球资源汇集,加快推进上海建设四大国际中心的目标。”

“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对标的是当前国际最高开放标准,在岸金融服务已经没有更多潜力可挖,离岸贸易应该是其未来建设的核心,并进一步发展离岸金融与期货贸易。”陈波渴望能够在实施方案里看到这些方面的突破。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77272,"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3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