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传播框架下的议题设置
2017-06-20 16:40:14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战略传播”发端于美国,“议题设置”来源于美国,无论从概念界定、理论探讨,还是实践应用,美国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探讨美国战略传播视角下的议题设置,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美国涉外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我国的对外传播提供某种借鉴参考。

1

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美国国家战略

美国是一个战略大国,在不同领域中推出了多个战略,诸如安全战略、能源战略、空间战略、创新战略、科技发展战略等等,但其核心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根据美国国会1986年通过的《戈德华特—尼克尔斯国防部改组法》第603条的要求,美国总统应定期向国会提交并向社会公布反映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及其战略走向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自1986年法案通过至今,美国七届政府先后向国会提交了15份报告,包括里根2份(1987、1988)、老布什2份(1990、1991)、克林顿7份(1994—2000)、小布什2份(2002、2006)、奥巴马2份(2010、2015)。

从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问世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国近30年间的安全战略重心也进行着相应的调整。里根入主白宫适逢冷战后期,他着力通过广播、电视等手段开展火力集中的反苏反共宣传,致使美苏关系进一步恶化。冷战结束后,美国最大的“政治”是改变因长期军备竞赛下滑的经济状况,重振昔日雄风。然而,老布什未能完成这一使命。克林顿执政后着重发展对外贸易,美国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文化得以在全球推行。小布什上台不久即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他遂将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形成单边外交格局和强硬的国家姿态。2008年奥巴马入主白宫,尽管此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仍在持续,奥巴马政府却不再使用“反恐战争”的说法及单边主义的做法,而是强调处理国际事务将以多边外交优先,并将“普世价值”界定为美国的核心战略利益。

梳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发现,尽管各个时期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但是历届政府强化国家安全的战略共识是始终存在的,奥巴马政府2010年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共识。该报告清晰界定了涉及美国国家安全“四大持久的国家利益”,即:(a)美国及其国民、美国的盟国及伙伴国的安全,特别是防范核恐怖袭击的能力;(b)持续创新、不断成长的美国经济;(c)在美国国内及全球对“普世价值”的尊重;(d)由美国推进的国际秩序。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美国所谓的‘国家安全’,实质就是美国确保并进一步伸张其国家利益和全球领导地位的实力部署和制度安排。”

2

落实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战略传播

国家安全战略既然是一种制度安排,就需要组织化的系统予以保障,而“战略传播”正是这一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

“战略传播”概念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界,其意是指大型跨国公司所进行的涉及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形象的整合营销推广活动。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国防部所属“国防科学委员会”开始着手研究“战略传播”概念,试图以此整合美国政府多个部门分别开展的内、外传播活动,最终形成《战略传播: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的报告》(2004)。

2010年3月,在军方推动下,奥巴马向美国国会提交了《国家战略传播构架》报告,进一步将国家战略传播系统描述为由总统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的,由美国内政、外交、媒体以及军事情报部门构成的联动机制。从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报告的推出,到奥巴马《国家战略传播构架》报告的公布,标志着美国政府已将内外传播活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使美国的传播资源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再到高度整合的过程。

3

战略传播框架下的议题设置

在美国,虽然“战略传播”的概念被政府启用的时间不长,但类似战略传播的思想观念早已有之。在此观念下展开的议题设置并不鲜见。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舆论动员就是议题设置的典型案例。

如果说小布什的“反恐”战略尚具有传统安全环境下某些特征,那么,奥巴马执政以来的若干年间,随着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逐渐增加,已开始将战略重心向广义层面的“国家安全”转移——通过“价值观”战略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领导地位。根据2010年奥巴马向国会提交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全球领导地位全方位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这是美国国家议题设置的出发点,也是美国国际舆论中许多议题的来源与依据。美国经济(金融)舆论中对于欧债危机的议题设置、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议题设置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总之,美国的战略传播是美国国家战略,尤其是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框架下的议题设置则是一种政治修辞,目的是强化美国价值观的优越性以及它对世界领导的合法性。这一战略框架下的议题设置虽然并非如宣称的那么高尚,但其战略传播系统的构建及其政治修辞方面的策略、技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85162,"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2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