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导雷达织天网:透视美军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中的雷达家族
2017-06-15 17:32:36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美军反导雷达家族示意图 上层五幅图分别为: 陆基UHF波段“铺路爪”、陆基X波段AN/TPY-2、陆基L波段“丹麦眼镜蛇”、海基S波段AN/SPY-1、海基X波段雷达。下层左中右分别为:初始段、中段、末段制图:欧冠豪

60年前,世界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成功,苏联的科罗廖夫亮出战斗民族的“大国长剑”;60年后,全球首次模拟实战环境进行的中段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成功,美军导弹防御局局长大出风头。

当世人目光聚焦于美军5月30日试验中拦截弹“动能撞击”不差分毫时,当大家对美军试验中预知各种细节涉嫌“作弊”众说纷纭时,广阔太平洋上的一部部雷达依然低调仰望深空,默默地合力织起一张预警探测“天网”。正是这张大网奠定了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基础,也是该系统成熟度不够的“软肋”所在。

欲穷千里目 “部部要为营”

陆基中段反导系统拦截洲际导弹,要先“看得着”才能“打得到”。要及时发现跟踪和识别来袭的导弹,离不开天基卫星和陆基、海基雷达组成的预警探测体系。其中,作为最关键的传感器之一,美军及其盟友的多部雷达组成的“天网”,基本覆盖可能来袭方向的全部视界:

“大号音箱”——陆基UHF波段“铺路爪”相控阵雷达是雷达网中早期预警的中坚力量。该雷达安装在32米高的建筑物内,外形酷似巨型音箱,探测距离5500千米,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等地部署,并进行了改进升级。

“萨德之眼”——陆基X波段AN/TPY-2雷达。它专为各种弹道导弹而生,在设计之初就专注于远距离探测与多目标识别,探测精度高,可以更好地分辨洲际导弹的弹头是真是假。该雷达既可用于“萨德”系统的末端火控,又可作为中段反导系统的前沿部署雷达,两种模式可转换。日本和土耳其有多部前沿部署型AN/TPY-2雷达,美军在关岛和阿拉斯加部署了“萨德”系统。

“深空之眼”——陆基L波段“丹麦眼镜蛇”大型相控阵雷达,是美军中段反导预警体系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布设在阿拉斯加,天线直径有29米,可探测3000千米外的目标,用于导弹防御预警、攻击评估与空间监视,是一名服役近40年的“老兵”,曾进行升级。

“海上巨眼”——海基X波段雷达,此次试验中预警探测的顶梁柱。在美国夏威夷珍珠港,远远就可以望见碧波上一个巨大的白色球体。这个直径17.8米、耗资22亿美元的“独眼巨兽”就是美军唯一的海基X波段雷达。这个可远洋航行的巨型相控阵雷达,有效探测距离高达4800千米,几乎可以对靶弹飞行的整个中段进行跟踪;探测精度也极为出色,不仅可以提供火控级的高精度数据,还用于从诱饵中识别出弹头,以及拦截后的杀伤效果评估工作。

“宙斯之眼”——海基S波段AN/SPY-1雷达。这种雷达主要装备“宙斯盾”战舰,用在海基中段反导系统中,但在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一些试验中,美军也曾使用该雷达执行早期预警任务。遍布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及其盟友的“宙斯盾”战舰,加上夏威夷州现有的陆上“宙斯盾”反导测试系统,构成了一套庞大的雷达网络。

“宙斯盾”战舰的AN/SPY-1雷达和陆基AN/TPY-2雷达,获得预先态势情报支持后,可以在导弹助推段和上升段实现早期预警探测和跟踪,为后续探测提供导弹弹道等指示信息;“丹麦眼镜蛇”雷达和太平洋上的海基X波段雷达可探测、跟踪和识别导弹的弹头和诱饵,为拦截弹提供火控数据,指引拦截弹和杀伤飞行器摧毁目标。

陆基加海基,固定加机动,新秀加老兵,本国加盟友,这张“天网”可谓分层部署,取长补短,“部部为营”!

重金“织网” 百密一疏

这张看不见的雷达“天网”,不仅技术先进,性能强大,而且遍布东西太平洋,具有大纵深的特色,是美国冷战以来在导弹防御上花费数十年时间和上千亿美元巨额投资的产物之一。这些平时低调的预警雷达资产,也是其他国家在导弹防御上最相形见绌之处。

美军太平洋地区的“天网”久经考验,但也曾关键时刻“掉链子”,让拦截导弹“眼睁睁”错过目标。比如2010年的试验中,在中段防御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海基X波段雷达,软件过滤功能关闭,恰逢靶弹发动机末级不稳定燃烧产生大量碎块,导致雷达视场内目标过多而过载。

目前美军只有一部海基X波段雷达且一直处于测试状态,战备值班时间并不连续。如果在该雷达停泊维护和升级期间发动攻击,美军只能靠陆基雷达识别诱饵,虽然不算“睁眼瞎”,但也相当于得了白内障的“独眼龙”。价格昂贵,体积大机动慢,测试和评估多年后,美国也下不了建造第二部的决心。目前,它每年仍能得到约1亿美元的拨款用于运行和维护。

多目标能力欠缺也是美军雷达网的一大隐患:陆基AN/TPY-2雷达从火控模式转化到前置预警模式时,为了获得更远的探测距离指标,牺牲了多目标跟踪能力;海基X波段雷达也没有多目标跟踪能力。这意味着目前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只能同时拦截一枚洲际导弹。在实战条件下,一枚洲际导弹带多个弹头进攻,“天网”能否招架得住?

被过度解读的“里程碑”

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表示,此次拦截试验成功是系统发展的“关键里程碑”。

该系统宣布服役至今,一直是一边测试一边战备,屡试屡败,实弹拦截试验也一拖再拖,国会和民众对这个项目充满争议和质疑。“忍辱负重”多年的美军,为了证明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可信”和“可靠”,屡败屡试,此次终于成功,自然会不吝赞美,甚至“炫耀”。

美国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么?细看美军成绩单,19次拦截试验10次成功,成功率只有52.6%。最近3次失败,其中一次是海基X波段雷达故障,一次是杀伤飞行器故障,还有一次是杀伤飞行器未能分离。3次各不相同的故障,既显示了导弹防御系统的复杂性和高难度,也证明了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尚不成熟。

与其说,这次试验是发展的里程碑,还不如说,是改进的垫脚石。深入了解美军反导雷达网的特点和不足后,我们就更不会因为一次拦截试验的成功,而认为美军导弹防御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诚然,一次拦截成功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但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人云亦云的惊讶担忧只会徒增烦恼,冷静之后的理性分析恐怕更加重要。

越来越完善的防御系统,不仅依赖拦截装置的进步,也要靠背后支撑的预警探测“天网”。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美军“织网”的速度和决心非但不会改变,反而会提速加强:升级改进现有的陆基、海基各型雷达,研制新型的“远程识别雷达”,还计划在夏威夷州新建一个“中程识别雷达”,填补在太平洋中部的预警和识别空白区。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85524,"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2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