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在东非感受中国影响:“全球化不等于欧美化”
2017-06-12 16:14:44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当地时间5月30日,连接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正式竣工通车。蒙内铁路由中国路桥承建,全长480公里,总投资38亿美元,是肯尼亚独立以来修建的最大基建项目。图片来源CFP

支队队员与腊翊凡大使合影

“进入非洲贫民窟前,我无比警惕防备,脑补了很多贫苦忧愁的场景、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神情,但进去才发现,贫民窟虽然无比拥挤,但人们的生活井井有条,还放着欢快的音乐。只有身处非洲的平凡和真实当中,才能体会到非洲发展的迫切,以及中国作为大国对全球发展的责任。”不久前,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余涵在一次实践分享会上这样说。

2017年2月,清华大学“丝路新探”社会实践支队,奔赴肯尼亚的内罗毕和蒙巴萨、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支队以“五通三同”(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同”指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调研主题,以打造“全球视野,中国立场,清华观点”为目标。支队由14名清华大学学生组成,新闻学院胡钰教授、范红教授,清华大学校团委学生部副部长贾曦作为指导教师同行。

东非大陆上的中国工匠精神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与非洲合作的一大热点领域。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亚吉铁路连接埃塞和吉布提两国首都,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设而成,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这也是继坦赞铁路后,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支队参观了最早援助坦赞铁路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

在遥远的东非大陆上,烈日炎炎下的铁路建设沿线,清华公管学院二年级博士生王蔚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的员工身上看到了“中国标准、中国品牌、中国技术”,这就是中国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是首条海外全中国标准铁路,是中非从次区域合作起步,共同建设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三大网络的重大项目。中国路桥蒙内铁路项目部负责人陪同支队参观了铁路项目。清华水利系二年级博士生路立桥回忆:“我问路桥的中国员工,在非洲进行这样艰苦的工作,为什么还能保持阳光乐观的生活状态。他们只说,‘苦中作乐啊。’”李浩阳对中国人在非洲支援铁路建设、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到敬佩。

清华经管学院二年级研究生李浩阳在调研中了解到,非洲员工会抱怨公司高强度的加班,也存在一些罢工的现象,但发现“学好技术就能升职加薪”后,这些非洲员工渐渐变得勤劳刻苦起来。

中资企业的非洲化生存

在埃塞俄比亚的街道上,王蔚看到了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国内品牌,比如摩托车品牌力帆,已经完全打入埃塞俄比亚首都的出租摩托车市场。“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也要接地气,因地制宜。”

“企业的嗅觉是最灵敏的。非洲现在是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兴市场,中国选择与非洲合作共赢,越是在他们困难的阶段,越要伸出援手。”贾曦说,“学生们需要了解非洲,了解欧美以外的世界发展,用更全面的国际视野审视问题、进行判断。”

贾曦提到,在企业的走访调研中可以感受到,中国背靠着强大的市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越贫穷的地方越能找到生存的方法。然而,中国央企派遣到非洲的工人大多数只能用汉语进行交流,不能用英语实现双向沟通。“面向非洲老百姓的传播显然是不够的,要将利益认同转向价值认同,这就要当地的员工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带动。”贾曦说。

“埃塞俄比亚人大多使用当地语言,不会说英语,我们与当地人的接触和交流也是很不便的。”李浩阳说,“中国人也不太会说英语。”不过,令人惊喜的是,非洲的教育程度并不如来到这片土地前所想象的那样。参观民营企业时,在华为这样的科技型公司,很多非洲工人是本科学历,父母都是大学生。如何提高非洲的教育水平,在企业将来的发展中逐渐把一些技术层面的工作转移给非洲本地人,这成了队员们的思考的问题。

“全球化不等于欧美化”

内罗毕的马萨雷贫民窟是肯尼亚的第二大贫民窟。中国公益组织“造梦”于2014年和2015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马萨雷贫民窟建立了长荣希望小学和长青造梦小学,支队参观了长荣希望小学。“希望小学非常小,走廊很狭窄,但孩子们还是热情地击掌,让我很感动。”王蔚说。“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100多个人挤在一间教室里,条件已经很差了,但与非洲相比还是好了太多。”路立桥说。

“30年前,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就是这种水平,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这种状况是落后地区发展必经的过程。在贫民窟走上一圈,同学们自然会思考扶贫的进展和措施。”贾曦说。

“新闻媒体往往将非洲的形象描述成极端的美和丑,”余涵说,“这种环境使得中国人对非洲这片热土产生防备、偏见和刻板印象。”对这种极端的刻板印象塑造,李浩阳深有同感。广袤的大草原、各类野生动物,这种原始野性的自然风光与人们凶狠好斗、贫穷落后的形象拼接出一幅不真实的非洲画面。事实上,即使条件贫穷落后,大家仍旧从非洲人的生活状态中感受到了活力。“虽然贫民窟水不干净,但孩子们都很爱干净,校服干净整洁。”

令李浩阳印象深刻的是,联合国驻非洲总部像一个欧洲的花园,建筑富丽堂皇,白人们品味着咖啡,享受愉快的午后时光。讽刺的是,看到这幅景象是在刚刚参观完内罗毕的贫民窟之后。“这两个地方相距不远,但完全是两个世界。”深受震撼的李浩阳说,“欧洲人觉得,他们来这里支援非洲,是吃苦耐劳,享受一下无可厚非,但中国人不会用特殊的眼光看待非洲人。”中国的共赢理念,前提就是平等。

支队受到了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腊翊凡的接见。腊翊凡大使希望同学们在中国树立更好的埃塞俄比亚形象。中国许多媒体缺少在非洲更大的布局和投入,信息源的缺失使得报道很容易片面化、刻板化。真正接触了非洲的中国学子,将是沟通中非的生力军。

清华化学系大四学生李乾宁记得,支队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参访时,参与座谈的埃塞俄比亚教授多次提到他们引以为豪的“复兴大坝”(编者注:复兴大坝是埃塞俄比亚境内兴建中的一座大坝,由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承建,完工后将成为非洲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全球化不等于欧美化”,这是支队成员此次非洲之行的最大体悟。李乾宁表示,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承载着这个非洲大陆唯一一个未被殖民过的国家民族复兴的愿望,也证明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功不是孤例。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8584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2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