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作者:警惕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鬼火重燃
2017-05-22 16:18:03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托马斯·基尼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托马斯·基尼利与中国读者交流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享誉世界,其原著作者托马斯·基尼利被誉为澳大利亚的“国宝级作家”。5月11日,81岁高龄、来华参加第十届“澳大利亚文学周”的托马斯·基尼利接受了《青年参考》记者的专访。

“全世界都应该知道的故事”

基尼利创作了大量历史和战争题材的小说,涉及地域十分广泛。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这种创作兴趣源于家庭与童年的影响。

“我小时候,父亲加入了澳大利亚军队,他常常给我寄一些从纳粹德军那里缴获的武器残片,我把它们装在一个蛋糕盒里。我记得在1942年的一个晚上,日军来到了我所在城市的海港,试图攻击美军的货船和战舰,然后枪声四起……”

在基尼利的儿时印象里,悉尼街头到处是美国士兵,日军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的消息让大家人心惶惶,人们害怕遭受日军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暴行。

这样的记忆,让基尼利对二战产生了浓厚兴趣。“长大以后,我对战争和纳粹统治有了认识,我觉得纳粹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令人发指,这是谋杀,这种虚无的种族优越感竟让那么多人遭受灭顶之灾。”

一次偶然的机会,基尼利结识了被辛德勒救下的犹太幸存者波尔代克,后者对他说起了辛德勒,并强调“这是全世界都应该知道的故事”。波尔代克找出了自己保存了47年的一个箱子,里面全是有关奥斯卡·辛德勒的文件,包括辛德勒工厂里的人员名单、照片、纳粹冲锋队电报的复印件等。

基尼利对《青年参考》记者回忆:“我看着波尔代克,就忍不住想,为什么纳粹看到他们(犹太人)就会觉得应该痛下杀手。这些人原本过着正常的生活,突然间就被送到集中营去了。”

直面并挖掘那段黑暗历史,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基尼利的母亲、一位善良的天主教徒,总是鼓励他:“所有人生来都是一样的。”基尼利也坚信,“四海之内皆兄弟”,应以笔为矛,以史为鉴,警示来者。

日本修宪是“历史的倒退”

然而直到今天,在世界的一些角落,纳粹和军国主义的幽灵仍未散去。对于日本拟修改和平宪法、将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引入学校教材等行为,基尼利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这有回到纳粹主义的趋势,是一种历史倒退的表现。”

基尼利表示:“现在世界上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日渐抬头,过去曾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种族优越感如今有还魂趋势,我们必须警惕。”

“试图分裂人类社会、提倡种族优越的人通常会丑化异族群体。”基尼利说,为了防止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鬼火重燃,各个国家、族群都应该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以合作代替对抗。

基尼利认为,不同种族之间是平等相依、紧密相连的。这种联系甚至以不为人知的形式存在着。“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考古学家正在发掘澳大利亚原住民的遗骸,这些遗骸距今大约42000年,DNA和古代中国人很相近。考古学家们猜测,他们可能来自中国。那意味着什么?澳大利亚早期的原住民可能来自中国,这就是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方式。”

“一些无耻的政客会撒谎,让人们憎恨和鄙视异族人。”基尼利说,“我们的社会可以养育出两种孩子,一种憎恨陌生人;另一种人认为异族人很有趣,尽管社会告诉他们,不要和‘异类’一起玩耍。第一种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特朗普,另一种小孩长大后可能对异域文化产生兴趣,沉浸其中,甚至为异族文化写一本书。”

基尼利非常看好中国的发展,因为“特朗普在美墨之间修筑高墙,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亚欧大陆架设桥梁”。

澳大利亚孩子应该“学会说普通话”

1980年,基尼利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来华参观的澳大利亚代表团成员,看到了一个渴望对外交流的中国。他笑着回忆:“那时我在街上总会被好奇的中国老百姓围观。老奶奶会大声招呼孙子们,‘赶紧来看大鼻子’。”

“我去过一些农村地区。在1980年的中国农村,几乎人人都会去集市上卖东西。路上常见一个人骑自行车,载着很多物品。那是中国各地自由市场刚开放的时候。我们去过四川省乐山市,那里一位妇女被允许种植自己的作物。她的庄稼种在洪泛区,如果不发大水就能收获。我们觉得很有趣。我们当时骑着自行车在田野间考察……现在我还希望能这样,和不同的中国人打交道。”

基尼利说:“中国让我们很惊讶的一点就是,她养活了这么多人口。虽然中国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让全民基本实现温饱,实在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他以历史为轴进行对比——军阀混战时期的中国,200万人死于饥荒或水灾,“反观中国现在的光景,真是不可思议”。

每次来中国,基尼利都觉得自己“有新体验”,他说自己始终在“观察中国”,希望看到更多翻译过来的中国作品。这位耄耋之年的老先生狡黠一笑,吹了吹胡子:“很遗憾我年轻时没能娶一位中国妻子,不然我对中国的了解一定会多得多。”

基尼利要求自己9岁的小孙女“必须学会说普通话”,也希望所有澳大利亚孩子都能这样做。因为“中国正在和很多国家做生意”,未来属于中国。

在澳大利亚,人们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强烈。基尼利参加过澳大利亚某小城的公民庆典大会,“当时有260人取得公民资格,而其中一半来自中国大陆。很多澳大利亚人很高兴,对来自中国的移民感到好奇和欢迎”。

基尼利喜欢和中国大学生们交流。“我第一次来中国时,学生们安静拘谨,用很柔和的声音问问题。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和他们的父辈很不一样,他们更加自信、有活力,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青年强则国强。基尼利说:“中国年轻人是积极向上的一代,也面对着更多机遇和挑战,希望你们不断奋进。”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87495,"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2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