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评论影响美国国防战略的颠覆性技术
2017-05-21 16:38:05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美智库评论影响美国国防战略的颠覆性技术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早在2013年美国权威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就曾发布了《改变游戏规则:颠覆性技术与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可以看出,其中关于国防军事领域颠覆性技术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具体颠覆性技术领域的认知,已融入到美国当前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中。回头审视这篇报告,仍然具有很多启发意义。

为把握日新月异的军事技术的发展脉搏,美国国防部负责采办、技术和后勤的副部长办公室下属机构快速响应技术办公室发起了“未来技术”(NeXTech)计划,通过战争推演的方式,对具有“改变游戏规则”潜力的新兴技术及其对未来战事的影响开展了评估。“新美国安全中心”以NeXTech计划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于2013年9月发布了《改变游戏规则:颠覆性技术与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探讨了关于颠覆性技术和国防战略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尽管国防开支面临紧缩,但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颠覆性技术及其潜力,确保美国技术优势得以维系。

《改变游戏规则:颠覆性技术与美国国防战略》

对“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的定义

NeXTech计划从广义上将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定义为“以彻底改变竞争者之间军事能力平衡的方式,运用技术或一系列技术解决相关问题”。NeXTech计划认为,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具有两个必要特征:

1.强调对主流范式的悄然改变

与仅是提升现有军事能力、促使传统作战概念更有效发挥、但不打破传统军事行动模式的一般技术不同,颠覆性技术是“足以彻底改变竞争者之间军事能力平衡”的技术,这种技术经使用后会立即淘汰所有参与者当前所采用的政策、原则和组织机构。

2.强调多种因素对效果的综合影响

技术本身仅是其颠覆性的一部分,技术提供的只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另外还有多种因素的协调融合才决定了技术在改变游戏规则方面的价值。

为便于理解,NeXTech计划将这些影响因素搭建成一个相互关联与影响的框架,这个框架的四个组成部分是:

相合性。一项颠覆性新技术要靠技术本身、使用概念和使用目的达到相合,才能使新技术具备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和潜力。

前景。不同行为体,根据战略环境、作战环境和偏好的作战概念的不同,从技术上获得的利益会有不同,强势者力图维护或改善现状,弱势者则寻求不对称机会来改变地位,削弱或阻扰其他技术优势的产生。

价值观和组织文化。社会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是决定某项颠覆性技术是被推广还是被限制的重要因素。

时间。技术达到改变游戏规则的成熟度需要时间,发挥这种潜力需要时机,而且随着被其他技术超越或环境不再需要,实际上技术发挥颠覆效应的时间窗口期很短。

颠覆性技术所发挥的“改变游戏规则”的效用

颠覆性技术从四个方面改变游戏规则。

一是改变冲突中攻方与守方的关系。美国凭借隐身技术、全天候ISR平台和精确制导武器的相合性组合创造并主导了以攻为主的战争模式,使对手难以以防御姿态取胜。这一组合发挥了改变游戏规则的效应,25年来巩固了美国的军事优势地位。

二是改变数量和质量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使射程、精度、隐身性等质量特征较平台和有效载荷的数量特征更为重要,从采购到战争规划和海外驻军态势,已深刻影响到美国防务战略。

三是改变军事竞争的性质和态势。新兴技术的兴起促发军事竞争在性质和方式上的突变,以及“非连续性地”改变地缘政治环境塑造过程中新装备的使用。攻击性网络武器的出现使国家决策者要重新思考“武力使用的界限”。

四是改变人在决策中的角色。具有极大破坏力的核武器、可以以“网速”实施攻击的赛博武器、迅猛发展的无人机技术,在考验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也在压缩决策者的反应时间。

美国保持技术优势所面临的挑战

报告认为,技术在以“指数增长”的速度向前发展,今天的技术放在未来战场上就会过时;技术的进步既会解决已有问题,也可能引起诸多“不能马上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需要牵动各方面、各层次要素与之相适应。所以战略决策者一要以长远眼光看技术未来的发展,二要拓宽思维认识技术的效用,通过政策和投资决策,确保美国当前技术优势维持下去。

自二战结束以来,确保技术优势一直都是美国军事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冷战时期,美国选择对更少、更好的平台进行优先投资,最终产生了颠覆性的能力,如远程巡航导弹、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武器等,推动美国取得技术绝对优势。然而在新形势下,美国的技术优势地位面临着主客观多重挑战:

一是全球化推动了新兴势力的崛起。愈发全球化的国际体系加速了技术的传播,使各国可以更便利地获得最先进的技术。能够对美国构成实质性挑战的对手将快速崛起,报告称,“首当其冲的竞争对手是正在实施军事现代化的中国”。

二是军事工业对技术革新的推动已让位于民用部门。冷战期美国卓越的技术能力多来自于对军事技术的投资,与此不同,当今民用部门推动了未来20年的标志性技术革新,如增材制造等。若不能对国防部的应用研发进行相应级别的投资,将民用领域的核心技术用于应对外来军事挑战,美国的技术优势将面临萎缩。

三是财政紧缩加剧对颠覆性技术投资的困难。由于保守的传统,国防部及各军种部向来抵制对传统平台、核心竞争力以及作战概念等进行技术革新的投资。如今国防开支大幅削减,研发投资和基础科研投资的压力变大,要进行技术革新,必然将面对既得利益群体更顽固的抗争。

“未来十年是冷战以来军事技术最具颠覆性的十年”,报告称美国政府需要充分考虑颠覆性新技术对美国军事战略带来的变化。

所需关注的“颠覆性”技术及其影响力

报告根据NeXTech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未来技术军事推演,指出了就美国而言,能够对未来军事战场、军事战略思想产生颠覆性效力的五大技术,及其实现颠覆性所需面对的挑战。

一是增材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因其产品成型速度快、生产线灵活可变的特点从根本上影响了国防工业基础与制造工艺,该技术可实现大型平台的小规模发展,或根据环境和未知对策的改变中途调整设计。未来能够有效应用于提高军队后勤保障能力。

该技术在产生颠覆性之前,还需增加成熟度,避开影响其发展的政治、文化和商业利益的牵绊,以充分发挥其民用和军用潜力。

二是自主系统技术。自主和半自主系统已使情报、监视和侦察及反恐行动发生了变革。无人机能在尽量减少美军地面行动和危险的情况下,直接应对国外威胁。自主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正使得可制造的自主系统种类更多、体积更小、成本更低且可向对手防御系统发动压倒性集群打击。

自主系统要实现颠覆性潜力,重点不在技术本身,军队可能需要使用更多现在看来有争议性的作战理念,克服来自政策、伦理道德和组织管理方面的争议。报告还认为,在这一竞争愈发激烈的领域,美国早已失去垄断地位,“研发速度将成为获取和保持优势的关键”。

三是定向能技术。定向能武器通过使用毫米波、高功率微波、激光或电磁脉冲产生效应。未来有望从根本上替代或增强传统弹药,还可被用于制造非致命武器。

但很多潜在因素限制了其颠覆效用的发挥,如公众对人权的关注、受恶劣天气等作战条件的影响、能量源开发程度的约束等。

四是网络技术。全球现有24亿多台个人电脑接入网络,随着互联网使用普及、软件创新和各种应用软件与连接设备的发展,网络能力已经且将继续改变游戏规则。除此之外,互联网也在通过开源发展、大众投资和面向全球快速的传播技术数据,为其他技术产生颠覆效应提供了平台。

但是与多数颠覆性技术一样,网络技术也在失去控制,暴露出很多漏洞,滋生出很多新的威胁和产业。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网络安全的管理更加困难。

五是人体特性改变技术。在国防部的语境中,人体特性指的是一个人在身体素质、认知及社会情感等方面的机能。人体特性改变指的是以药物、技术、机器或基因的手段来提升或降低人体特性。

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给“人体机能改变”带来了更多无限可能,例如修复创伤、提高智商和夜视能力等,还可利用生物和基因技术执行具有挑战性的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如生物标记。但这些技术的发展面临超越国防部底限的风险,对手在此方面的发展也在挑战国防部的应对能力。

关于掌控颠覆性技术以维持技术优势的建议

“若要发挥颠覆性技术的巨大潜能,国防决策者需要始终如一的投资和关注”。然而,对传统平台和作战方式的使用惯性、对风险刻意的规避、对能力发展的短视,使国防部对待颠覆性技术的投资十分谨慎,甚至抵触。在下一个五年或国防开支更紧缩的情况下,为确保优先对具有“改变游戏规则”潜力的颠覆性技术进行必要的投资和保护,报告给出了如下建议:

1.向国会的建议

应要求国防部长向整个业界发布关于国家国防研发情况的年度报告;在两院军事委员会下设临时性或永久性任务小组,负责对国防研发开支进行专门监督。

2.向国防部长的建议

委令国防部副部长常设一支“下一代技术任务组”,负责维护投资、发展探索文化和协调跨部门工作;国防长远规划的制定要将下一代颠覆性技术充分纳入考虑;组织研究人类在新兴技术使用中如何充分决策和监督;发起多年度的系列战争推演,以增强对技术改变竞争态势的理解;要求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委任各军种和军区为下一代技术的发展和潜在应用做好协作准备。

3.向白宫的建议

常设一个跨部门联合政策委员会,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及国家参谋机构高级代表共同主持,审查围绕国家安全开展的研发的优先事项、政策、投资;通过科技政策办公室常设一个论坛,以增强公私合作,汇聚先进技术解决棘手的国家安全问题。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87575,"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2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