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获大范围南极海底三维“地图”
2017-04-19 16:51:16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我国首获大范围南极海底三维“地图”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据新华社广州4月14日电(记者 王攀)总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最深处超过3500米,鼠标轻点即可将幽深的海底和平坦的坡地一览无余……14日,随着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深海地质、大洋矿产资源、南极科学考察并驶返广州,我国首幅大面积南极海域海底近三维地形地貌高精度“地图”正式亮相,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开展大范围、立体式的多波束海底地形探测。

在当天举行的“海洋六号”科考船成果发布会上,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说,在南极航程中,“海洋六号”扫描长度超过250公里、宽度超过80公里,获得的数据量达80G左右,形成的无缝隙近三维立体海底地貌图可为我国后续极地科学考察和船舶航行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水深及海底数据。

多波束探测是一项集合水声技术、计算机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和数字化传感器技术等为一体的海底地形测量技术。“海洋六号”多波束专业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刘胜旋介绍说,和传统的单波束只能获得测量船垂直下方一个海底深度值相比,多波束探测可以向海底发射一个类似扇面的声波“宽带”,反射回的声波信号不仅能以立体的方式描绘海底地貌,还能通过信号强弱判断地质构成成分以及水体成分,对于我国科考人员增进对南极海底地质演变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六号”科考船从2016年12月底开始在南极海域执行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任务,航程近7万公里、历时共232天。这是一次从深海大洋向极地冰海跨越的历史性航程。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一艘高性能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海洋六号”同时还执行了2016年深海地质航次、中国大洋41航次科考任务。蓝白相间、具备极地夏季轻度冰区航行能力的“海洋六号”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横穿赤道、最南抵达南纬63°09’海域的“科考弧线”。

这也是一条成果累累的“科考弧线”。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在14日举行的科考成果发布会上介绍说,“海洋六号”累计完成多道地震测量1420千米、多波束测量12326千米,浅层剖面测量7083千米,深海摄像138千米,以及重力柱状取样、箱式取样、地热测量以及温盐深探测共74个测站等,获取了一批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

这条“科考弧线”还刷出了多项我国极地和深海科考新纪录。通报表示,在科考期间,“海洋六号”首次对南极海域进行了大面积、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调查,为研究南极地质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它首次开展了大范围、立体式的多波束海底地形探测,获取了南极海底近2万平方千米三维地形地貌高精度资料。

它首次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地热探针,采获到南极海底地热流实测数据,填补了我国在高纬度寒冷海域相关探测空白。

此外,它还首次在南太平洋开展地质调查,发现新的富集稀土的深海沉积物,开辟了深海地质调查新区域并拓展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战略空间。

“这是‘海洋六号’船入列以来,调查时间最长,参航和轮换人员最多,作业区域跨度最广,航行条件最复杂的一个航次,充分彰显了我国深海进入和深海探测的能力。”王研说。

在“刷纪录”的背后,也意味着我国极地科考“多船多站”“海陆联合”新模式呈现了旺盛活力。第33次南极科考由“雪龙”号破冰船和“海洋六号”共同执行,这是时隔26年后,我国再次同时部署两艘科考船在南极进行作业。作为中国极地科考的“主力军”,“雪龙”船完成了罗斯海新建站选址工作并刷新了全球科考船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端纪录,考察队还圆满完成中国首个南极冰盖机场选址、勘察工作,实现了“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首次降落南极冰盖最高点等新突破。

“‘海洋六号’与‘雪龙’船联合极地科考的模式,是对我国在极地开展更大范围、更多学科考察活动的有益探索。”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副主任夏立民说。

目前,我国在南北极已经分别设有长城、中山、昆仑、泰山、黄河等多个科考站点,而更多的、新的科考站点也在建设与筹划之中。为满足日益提升的极地海洋科考需求和极地运输保障需求,去年底,我国新一代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于2019年投入使用,再加上其他科考船的加入,“多船多站”将成为我国迈向极地科考强国的标志性特征。

此外,在南极科考期间,“海洋六号”科考船组织的登陆考察队伍还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科考队员联合开展陆地科考,这一“海陆联合”也是我国拓展极地考察学科领域的有益尝试。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0137,"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2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