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南沙卫士
2017-01-11 16:02:15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在烟波浩渺的西太平洋上有这样一片海域,面积82.3万平方千米,探明油气储量230亿吨,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地处世界航海十字路口,交通航线四通八达,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之咽喉要道,是战略上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序列中有这样一支部队,因联合国启动第74号国际海洋观测站建设奏响创业之歌,在收复南沙、建设南沙、保卫南沙的斗争实践中成长壮大,是祖国南大门的坚强堡垒和海上长城……

在天之涯、海之角的南沙有这样一群官兵,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忠诚履行着保卫祖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神圣使命,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天涯哨兵”的华美篇章,或许不曾被人知晓,却都是最美的时代之星……

这就是南中国海、南沙群岛和南沙巡防区。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从小学课本里学过祖国的最南端是南沙、曾母暗沙这样的课文,而笔者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也是从实践感受得来。

2012年,笔者在南海舰队代职副参谋长,才有机会零距离走近南沙、走近南沙卫士。到战区工作后,前不久再访南海,尽管守卫的岛礁大了、灯塔有了、条件好了,但始终有种感觉:南沙人或者说是南沙卫士,有些东西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根植于他们的基因,也定格在笔者的记忆之中。

1、用“生命为祖国绽放”的赤子初心守卫南沙

南海是“主权之海、命脉之海”,作为“蓝色国土”,同大陆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一样,都是我们不容侵犯的神圣领土。人民海军素有爱舰爱岛爱海洋的精神。南沙群岛虽距祖国大陆一千多千米,但在那里,“爱国”这两个字很具体、很实在,也最生动、最感人。

在守备部队官兵心中,祖国人民就是心中的岸,每个岛礁就是祖国母亲的血肉,管好气象站、守好主权碑就是保持我在南海军事存在的象征,守住岛礁就是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

从登上永暑礁首先映入眼帘的“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到南沙随处可见的“今秋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立志天涯戍岛礁,心系祖国保国门”等标语;从各个岛礁每3个月一次的向退役国旗告别仪式,到以家为背景、以爱国为核心、以绿色为亮点的“礁堡文化”,无不见证着南沙官兵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赤胆忠心;在翠绿的岛礁、洁白的礁堡、湛蓝的海水、鲜红的国旗之间,彰显着那份“劈波斩浪三千里,卫岛守礁写忠诚”的浓浓爱国情怀。

只要你是炎黄子孙,任何人只要双脚踏上南沙这片热土,就会被这种赤子之情所震撼,就会强烈地感受到南沙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只要祖国需要、守礁需要,他们就会一点一滴去做、全心全意去做、无怨无悔去做、无私无畏去做,这是一种永远不变、忠贞不渝的爱国情。

正如巡防区政委讲的那样,南沙卫士可以离开亲人,唯独不能离开南沙;他们或许愧对自己的父母妻儿,但能无愧地说:祖国,我是你忠诚的儿子!一茬又一茬的南沙卫士,一批又一批官兵,以他们“哪怕有一天倒下,也要倒在南沙这片热土上”的生命轨迹,在“第二故乡”刻下了一个又一个大写的人字,融作了海天之间、礁堡之上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上一抹跳动的鲜红。每每看到巡防区政委赠与的那面“退役”国旗,看到旗上那一个个鲜活的名字,笔者都思绪万千,久久不能释怀。

2、用“海上拼刺刀”的英勇无畏守卫南沙

南海也是“多事之海、高危之海”,因为南海是美丽富饶的“聚宝盆”、贸易运输的“生命线”。过去一个时期,特别是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围绕主权的争端、紧盯资源的争夺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加之一些域外大国频频插手,使得南海局势越来越错综复杂、暗流涌动、敏感棘手。在那里,敌情顾虑无时不有。

从我军搭建草坪、油毡第一代高脚屋,到建设铁棚子的第二代高脚屋,再到现在钢筋混凝土的第三代高脚屋,条件变了,但敌情没有变、斗争形势没有变。前些年,空中有某些国家的侦察机不定时在我驻礁盘上空盘旋侦察;水面有敌军舰、武装渔船和渔业船只时常在我礁盘附近进行抵近侦察;水下还有敌“蛙人”不间断地渗透袭扰……

我眼中的南沙卫士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面对全时空立体式的现实威胁,一代代南沙卫士发出了“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礁盘共存亡”的誓言和呐喊,巡防区部队全时高度战备,定点守礁与舰船巡礁无缝对接,值班人员24小时待命,指挥员也时刻保持子弹上膛的战斗状态。有的水兵半风趣地讲,有护卫舰在礁堡附近锚泊,我们睡觉也能两只眼都闭上了,说不定还可以打呼噜。

历史永远记得,人民永远记得,是1988年的“3·14”海战打出了现在的南海格局,当时面对敌人恶意挑衅,以陈伟文为前线指挥员、以杨志亮为代表的战斗员在齐腰深的海水中与敌对峙9个多小时,用满腔热血捍卫了主权碑和五星红旗。

如今,南沙局势虽然相对和缓,但“上礁就是上战场、守礁就是守阵地”的守土卫疆信念没有变;“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殊使命没有变。特别是海空情时有发生,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家“神经”,巡防区官兵既要当“国防部长”,也要做“外交部长”,冷静对待、果断处理,始终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以一个个攻不破、打不掉的战斗堡垒,铸就维护祖国“南大门”安全的钢铁长城。

3、用“甘做一粒礁盘沙”的牺牲奉献守卫南沙

素有“太阳海”之称的南海,也是“绝地之海、禁区之海”,更是典型的“三高一多”地区,高温、高湿、高盐分、多台风。空气一捏一把水、晒干一把盐,中午把温度计放在地上一两分钟准会晒爆。岛礁滩由珊瑚虫尸骸和贝类碎屑沙砾堆积形成,潮起无、潮退见,无淡水、无泥土、无植被,真可谓“海上戈壁”“生命禁区”。花花草草中只有一种苋齿类的小花活了下来,战士们叫它“死不了”,后来又得名“太阳花”。

比恶劣艰苦生存环境更为挑战生命承受极限严酷考验的还有“十关”:即用水关、饮食关、寂寞关、看信关、恐惧关、病痛关、晕船关、想家关、炎热关和忍耐关。官兵洗澡只能赶上下雨来个“天浴”。

苦,是南沙一个最基本的“元素”,而且是不经历便想象不到的。但这些在敢于牺牲、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南沙卫士面前都是“纸老虎”。在南沙广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吃尽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荣光”“莫嫌礁小,每礁关联三百万;毋觉失大,所失皆为两亿家”。

可见,像太阳花那样顽强不息,像礁盘沙那默默无闻,已经成了他们口口相传的嘱托和烙进灵魂的印记。有人说,南沙的云有多少,南沙军人奉献的故事就有多少。这虽是夸张,却勾勒出了一茬茬守礁人一腔热血洒南沙、青春无悔献南沙、生死无惧卫南沙的动人画卷。南沙一个个“向前七步便是海”的咫尺礁盘上,既有亲兄弟,还有许许多多的表兄弟、堂兄弟、叔侄等在并肩守礁,南沙人不仅自己牺牲奉献,还诚邀亲人共同守礁。

面向大海给过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父亲磕56个响头的永暑礁油机班长赵作亮、揣着转业命令上礁最后硬是被抬着下礁的东门礁班长蒋忠泉、继龚允冲之后累计守礁100个月的新一代“守礁王”、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文波、主动要求上礁守礁的“太阳花”南沙首位女军官刘洁纯……在这一个个普通名字的背后,连着一串串不平凡的感人故事和动人音符,连着一位位“礁嫂”的默默支持、真诚奉献和坚强后盾,更连着一代代南沙卫士“礁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大局观、奉献观。

4、用“礁上钱是纸情是金”的战友深情守卫南沙

习主席讲,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对我军来讲,可以说,团结和谐、纯洁友爱的官兵关系,是我们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在南沙,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金钱的腐臭,没有灯红酒绿的浮华,更多的是官兵之间那种别样的情,那种无界限、无距离的情,那种不会降温变冷的情,那种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一点功利之心的感情。

正如一位作家感言,南沙官兵的感情就像南海的海水一样清澈湛蓝。南沙会告诉你“同礁共济、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真谛,尽管巡防区部队人员训练、守礁、休假三班倒,但礁上礁下一盘棋;尽管官兵生活在波涛之间,阻隔于现代文明之外,但他们特别珍惜在一起共事的机会,特别珍惜在南沙取得的辉煌业绩,特别珍惜党和人民以及各级首长给予的关心和厚爱,始终保持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纯洁的战友情意,凝成了南海一道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和“生命结构链”。

用他们的话来讲,南沙海水深千尺,不及守礁战友情。代职期间,笔者随换班补给船上礁,在补给船解缆起航那一刻,目睹了即将下礁的官兵和接替他们的守礁战友道别的那一幕。

我眼中的南沙卫士 今日中国 www.chinatodayclub.com

送别这种在大陆再平常不过的事,可在南沙又是另一番场景:有的紧紧握手,有的久久拥抱,相互叮咛,说着说着,不少官兵便热泪盈眶。船离开码头时,礁上官兵齐声高喊:“首长再见!战友再见!”有的还跑到礁堡顶上,脱下迷彩服和迷彩帽边喊边挥舞,直到补给船消失在天边还在挥泪相送。

这个“情感时刻”至今还不时在笔者脑海中浮现,在当下充斥庸俗关系学的“人情社会”,南沙官兵这份百分之百纯度的真感情,不正是净化心灵和灵魂、重塑人际关系的精神向导吗?

5、用“把南沙当家来建”的奋斗创业守卫南沙

有人说,南沙是这个地球上位列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之后的“第四极”,在那里驻守既是对生理极限的挑战,更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南沙人以创业者的姿态、拓荒者的标准,拿出年轻人独有的那股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把昔日的“海上猫耳洞”变成了今天的“生命绿洲”。

南沙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迁,既源于党和人民的亲切关怀,更是南沙几代卫士艰苦奋斗的结果。自从踏上南沙群岛那一天起,他们便立下了“业在今朝、功在千秋”的雄心壮志,把南沙当作家来建,把守礁当作事业干,从草棚、油毡高脚屋到铁皮式高脚屋,再到永久性礁堡,一砖一瓦、一花一草、一石一景,都凝结着南沙官兵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都见证着一代代“守礁人”艰苦创业的点点滴滴。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当属守礁官兵的“开心农场”。为解决吃新鲜蔬菜难、官兵不同程度患胃肠病的问题,起初他们用废弃的炮弹箱、塑料筐当菜地,借探亲换班千里迢迢从大陆带来一袋袋土壤,建起一块块“流动小菜地”。

后来他们翻建菜园,没有机械就用肩扛背驮手挖,硬是建起了集防台风、防暴雨、防高温、防腐蚀于一体的“四防”菜地,而且兼具吃、看、赏、听四大功能于一身。

到南沙,菜园是必看的,也是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每块菜畦都以各省市命名,有广东、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更有一个个关于菜地的故事和记忆。如今南沙守礁条件相比20多年前改善了很多,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蔬菜自给率旺季能达到60%,尽管还是“海上孤舟”,但已不是“信息孤堡”,不仅有了“蓝网工程”、卫星电视、直拨电话,现在4G也已经登陆南沙。

过去“夏天家书秋日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南沙人依然保持本色,把艰苦奋斗精神的大旗在继承创新中越打越鲜艳,以苦干加乐守的接力长跑,建设美丽新南沙。

作者:安卫平

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9627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shishi/1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