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审委首发通过率五成多 四家券商被罚
2017-11-28 09:35:58        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                     来源:今日中国

[摘要] 在运行一个多月后,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63名委员于11月20日在证监会举行了集体履职仪式。

时代周报记者 盛潇岚 发自上海

在运行一个多月后,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63名委员于11月20日在证监会举行了集体履职仪式。

合并后的“大发审委”审核风格进一步趋严,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自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到11月27日中午记者发稿时止,新一届发审委已召开49次会议,其中,首发上会的共有54家公司,获得通过的有31家,被否的达18家,另有5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仅为57.4%。此外,除了IPO,债券承销业务的监管也同样趋严,11月尚未结束,已有4家券商投行因债券承销业务被开罚单。

业内人士认为,低通过率是多方因素的结果,将对市场参与各方起到警示、鞭策作用,但是,“严审”绝非意味着主动压制IPO 市场,是为未来IPO 市场更健康发展护航。而低通过率是否将成为未来常态仍待观察。

首发通过率仅57.4%

在委员构成上,新一届发审委的专职委员超过半数,其中33位来自证监系统(分别来自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和地方证监局、证券交易所);同时在总人数上也进行了扩容,本届由42 名专职委员及21 名兼职委员组成,而上一届为15 名专职委员及10 人兼职委员。

申万宏源分析师林瑾、彭文玉认为,新一届发审委对发行市场的理解程度更深、专业化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发现问题。而本届发审委兼职委员中还新增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人员,也将对本届发审委整体审核水平进行有益的补充。

多位受访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新一届发审委的审核标准几乎是“史上最严”, 按照今年新颁布的发审委办法,每个上会的首发项目都会经过发审委7名委员的投票审核,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在此之前,拟上市的企业已经通过了重重关卡,包括了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等,在“严把新股质量关”的监管要求下,能走到发审委这步还需经过现场检查抽签。

此外,为了避免此前固定组别带来的弊端,参与发行审核的7名委员采取一次一授权,电脑摇号产生当期的发审委委员,不固定召集人、不固定组,临时组建发行审核团队。

由此,企业首发过会率也屡创新低。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自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到11月27日中午记者发稿时止,新一届发审委已召开49次会议,其中,首发上会的共有54家公司,获得通过的有31家,被否的达18家,另有5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仅为57.4%。其中,11月7日的发审会最为“惨烈”,共上会6家企业,其中5家被否,通过率仅为16.7%。

从被否的原因来看,主要问题仍然集中在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内控合规监管风险、财务指标异常、募投项目是否合理等方面。但新一届发审委在审核标准上显然更高,且更注重实质审核,问发行人的问题更细、更多、更有针对性。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新一届发审委审核的侧重点有一些转变,即淡化对发行人财务指标好与坏、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而更加专注于从逻辑上、大数据上推论发审材料体现出来的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其背后的真实情况,更加具有专业性。

投行整改力度空前

对于全面从严监管,受访的多位从业投行人士均表示“很有必要”。浙商证券一位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在目前的发行节奏下,全面从严监管对上市公司质量的把控非常有必要,可以让优秀企业脱颖而出,最大限度避免企业带伤过会、上市后业绩变脸,从而优化市场生态,保护投资者。”

实际上,作为企业上市融资的中介机构,今年以来监管层对券商投行的各项业务监管一直较为严格。以债券承销业务为例,债券承销是最近一个季度投行业务规模中的主要贡献业务,但11月尚未结束,已有四家券商因为债券业务违规被监管处罚。

资料显示,11月2日,西部证券被湖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11月7日,天津证监局分别给新时代证券、华信证券开出了罚单。11月9日,无锡国联证券全资子公司华英证券,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上述四家券商被罚均与债券承销有关,同时,上述接到罚单的券商以中小券商为主。近年来债券承销业务规模增长较快的中小券商在“弯道超车”中往往更容易忽视业务规范,这些券商也是此轮检查的重点。

而在从严监管的大环境下,大型券商投行业绩优势更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投行收入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占所有上市券商的总比重为69%,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5个百分点。

川财证券分析师杨欧雯认为:“券商投行业务尤其是IPO业务需要有相对较长的培育期,时间成本较高,结合目前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加强,监管从严的整体态势,排名靠前的规模券商增发额度在总额度的占比会进一步增加,未来投行业务中强者恒强的态势仍将持续。”

而小投行更需要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新时代证券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粗放式经营对于小投行已经不可行,首先整个大环境更加重视合规性了,这是件好事;其次,大投行的发展肯定更好,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船大抗风险的能力强了很多;最后,对于小投行来讲,需要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肯定不能跟大券商采用同样的发展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介机构,此前券商投行经常出现合规内控薄弱、尽职调查不充分等问题,对此监管层在9月初发布《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内控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内控指引》对投行内控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行类业务制度体系,并首次提出“三道防线”的概念。即第一防线是项目组,第二防线是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第三道防线是内控合规和风控部门,构建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投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体系。并规定“从事投行类业务质量控制、内核、合规、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数量不得低于投行类业务人员总数的1/10。”

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之前各家券商的内控规则都是按照证券公司的内控要求以及比较分散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制定的,现在出一个统一的制度我认为是很好的,对于监管机构来检查,也是有依有据。监管层对于投行业务的整改力度是空前的,未来做业务肯定越来越艰难。”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我要投稿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网站地图

未经今日中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今日中国(www.chinatodayclub.com)提供空间和技术支持 Code ©2009-2016 今日中国版权所有 业务联系: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main":4975700,"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jinrong/3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