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为抓手 助推审计全覆盖市审计局推进大数据审计建设

融媒体记者李蓉

通讯员孙万娟

本报讯近年来,大数据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审计效率、节省了审计时间、保障了审计质量、实现了多维度综合分析,我市审计部门广泛应用大数据关联分析方法,审计成效显著。去年,市审计局首次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对全市94家一级预算单位和20家二级预算单位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张铖是市审计局的一名老兵,已从事审计工作21年。可以说,他是从传统手工审计到计算机辅助审计、再到计算机审计与大数据审计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去年,我市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审计项目,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张铖也参与其中。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审计组先后从市财政、农委、人社、民政、住建、医疗、公安等多部门和单位采集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明细、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信息及社保五险、危房改造、农业保险、医疗救助、残疾补贴、医疗机构、学籍、不动产、土地流转等数据,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和静止的、碎片化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资金、人员、项目互联关系,通过明确的审计思路和动态的数据比对,查出惠农补贴发放不统一、违规与重复申报、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涉农补贴发放不及时与教育、医保扶贫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在张铖看来,“如果不使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进行审计,这些工作几乎不可能完成”。

“作为审计人,学习和掌握大数据审计的应用是适应工作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贺宝祥认为,大数据审计是未来审计的大趋势,也是审计业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审计全覆盖、科技发展与应用及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

过去,审计工作着重查看各种账簿,主要靠人工处理和分析。2000年后,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审计重点导向的变化,审计系统性、全面性、绩效性要求更加突出。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相继采用数据审计,由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为计算机审计,代替人力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没有使用大数据审计思路之前,审计部门一年只能审计几家,覆盖面窄,不易发现问题,通常是以点“代”面。自从有了大数据审计,在数据上覆盖了从财政到部门预算执行的所有范畴,每个审计思路都能运用到所有单位,从面到点,审计人员能从更高的层次对某类某项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和宏观判读。以往传统审计方式很难发现的问题,大批量地被大数据“挖”了出来。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已普遍替代过去的纸质资料,在对各行各业的审计中广泛应用各种技术也成为必然。“如果不及时掌握并运用新技术,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市审计局副局长冯长尧介绍,大数据审计兼具容量大、速度快、多样性、信息内涵丰富等特点,对挖掘数据资源、扩大延伸范围等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种形势,市审计局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大数据审计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市审计局坚持数据先行,不断探索新思路、新经验和新做法,将大数据审计贯穿到每个审计项目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筛选出疑点数据,再对问题进行现场审计、整合查证,审计工作效能大大提升。

打造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市审计局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走进市审计局开设各类学习讲座,选派一批优秀骨干参加培训学习,组织各种数据分析进行现场模拟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实战经验。

搭建数据分析系统平台,充实大数据审计资源。2016年,我市数字化审计平台上线运行,市财政、公积金、部门预算、大社保等子系统陆续搭建,并不断得到完善。市审计局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支持,在定期采集数据资源的同时,大力推动数据采集规范化建设,规避大数据审计带来的信息、技术和认知风险;推动大数据审计方法库的构建,使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应用更为便利、快捷。

未来,市审计局将进一步强化大数据审计运用,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效能,为推进大数据审计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路面坑洼不平 热线协调维修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