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他是昭通人,他从敦煌来

出生于云南昭通,

先后在敦煌研究院工作30余年,

2019年5月被任命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成为新一代敦煌研究院掌门人,

串起了云南昭通与敦煌的不解情缘。

2019年12月8日,

赵声良回到家乡昭通,

以《敦煌文化的价值》为题,

作了深入浅出的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敦煌研究院几代人取得的成果以及敦煌研究院总结出的‘莫高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了敦煌文化在当前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价值,要求把敦煌研究院建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在昭通市“省耕大讲堂”专题讲座上,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声良侃侃而谈,从敦煌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几个方面阐述了敦煌文化遗产的价值。

他说,从历史价值来看,敦煌文化遗产中发现了包括佛教、道教、景教(基督教)、摩民教、祆教等在内的宗教文化。也发现了包括鲜卑族、吐蕃族、回鹘族、蒙古族、西夏族在内的多民族共同融合发展的痕迹;从艺术价值来看,囊括了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体现了敦煌艺术的包容性,使敦煌艺术有了世界性;从科技价值来看,敦煌文化遗产中发现了古代天文学、古代纺织、古代印刷技术、古代交通、古代医学等内容;从社会价值来看,推动了学术研究,使敦煌艺术走向了世界,推动了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敦煌音乐舞蹈也有了继承和创新,使敦煌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时代。

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主持讲座。他指出,昭通“朱提文化”曾繁荣一时,“望帝故里”“汉洗之乡”“水塘坝化石地”“朱提故城遗址”“汉孟孝琚碑”“晋霍承嗣壁画墓”“唐袁滋题记摩崖”等印证着昭通的历史与文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繁荣兴盛、交相辉映。厚重灿烂的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昭通儿女,文脉绵延传承,文化事业欣欣向荣,诞生和哺育了“国学大师”姜亮夫等一大批文学泰斗,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此次讲座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进昭通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座结束后,郭大进代表昭通市人民政府为赵声良颁发了“昭通市文化顾问”聘书、昭通学院院长陈红代表昭通学院为赵声良颁发了 “昭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书。

市领导陈真永、赵长胜、晏祥莉、吴静、苏建宏、田渊、段登位、王东锋、杨建军、陶仁等到场聆听了讲座。

延伸阅读:

赵声良

赵声良 ,1964年8月出生,云南昭通人。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98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开始了长达30年的守护敦煌生活。2003年获日本成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美术史研究),归国后再次投入守护敦煌的事业之中。发布论文100余篇。出版了《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艺术十讲》等十余部著作。

赵声良还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三年级时,从《中国青年报》读到一篇报道,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段文杰呼吁大学生去敦煌工作,发展敦煌事业。“当时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我觉得中国的学者应该把敦煌研究好。所以看到报道后就想,我有美术功底,又喜爱敦煌艺术,为什么不去敦煌工作,为敦煌学研究做点事呢?”

一腔青春热血的赵声良毕业前尝试着给段文杰写了信,没想到很快收到了段院长欢迎和勉励的回信。赵声良的父亲在故乡昭通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一封接一封写信劝儿子回云南,担心自己毕业回家后被家人劝说下改变主意,铁定了心的赵声良索性直接背着行李,义无反顾的登上开往甘肃的火车。

赵声良主要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及中国美术史,特别是对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故事画、飞天艺术以及敦煌写本书法艺术有专门研究和独特见解,出版了《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艺术十讲》等十余部著作。其中,《敦煌石窟艺术简史》还被评委年度“中国好书”,为敦煌艺术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1984年到如今已有35年。悠悠35载岁月,赵声良脚踏实地,探幽发微,从《敦煌研究》编辑做起,继而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继而为研究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再到如今的敦煌研究院院长。

春华又秋实,青丝变银发,记载了他献身敦煌研究的青春年华,赵声良已成为当今敦煌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

来源:北纬29度综合丨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静涛丨@YNC自然与文化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9855,"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9/1209/95411.html